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24582
  • 博文数量: 27
  • 博客积分: 1400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311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1-28 09:05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7)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10年(4)

2009年(4)

2008年(18)

我的朋友

分类:

2008-08-11 15:07:53

我们企业文化中有一个观点:误解与被误解的频率标志着一个人的素质。

  为什么这样讲?因为误解别人,至少有一半的责任在自己;被别人误解,也至少有一半的责任在自己。一个人如果频频出错,那么他的素质又能高到哪儿去?

  误解别人有多种情况。

  关联误解:说的是东,领会成西;敲的是鼓,以为是锣;画的是月亮,误当做飞碟……由于对关联物的混淆导致领会错误。这是第一种。

  缺省误解:别人传递的要素有七个,自己只领悟了五个,要素不全,于是一偏再偏;别人说了三句话,自己只听到了半句,于是断章取义。这是第二种。

  错位误解:自己丢了一个元宝,对方手里恰巧也有一个,便判定此元宝是彼元宝;甲家门前被人倒了一桶垃圾,乙恰好提着空桶经过,便断定此垃圾是乙所为。不调查研究,不寻根究底,不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跳高一层想问题。这是第三种。

  对称误解:心中有若干个模子,只要眼前事物的前三个要素与自己心中储存的某一个模子吻合,便推知后三个要素也与此模子完全相同。这是第四种。

  偏执误解:自己是对的,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就一定是错的,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忘记辩证法,缺乏弹性思维,不能“一分为三”。这是第五种。

  归因误解:有人剃光头,便以为要当和尚;有人避开自己打电话,便以为一定是说自己的坏话;有人指出自己的错误,便以为那是泄私愤图报复……虽然存在其他的可能,还是抱定一种错误的归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第六种。

  讹谣误解:听信谣言,不辨讹传,受人挑拨,横生枝节,隔人隔心如隔山。这是第七种。

  被别人误解也有多种情况。以上的“误解因式”均可转化出对应的“被误解因式”,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举出一些:

  怒火效应:把对一个人的怨气撒到另一个人身上,把对一件事的怒火烧到另一件事上,把对私人的恩怨转到公共事业上,让人莫名其妙。

  半语效应:信息传递不完整,有头无尾,有左无右,有正无负,有喜无忧,让人片面解读。

  先例效应:见尧思尧、见桀思桀是人之常情,一个人如果做桀的时候多了,那么,当他偶尔做尧的时候,别人依然会解码为桀。

   不管是误解别人,还是被别人所误解,实际上与一个人的整体面貌息息相关。误解与被误解的背后,有当前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是知识、感情、道德、性格 综合作用的结果。一个高素质的人,会将滋生信息偏差的干扰因素控制到最低;相反,一个低素质的人,则会被干扰因素反复卷入是非不明的漩涡。因此,误解别人 和被别人误解的频率,标志着一个人的素质。
阅读(77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