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液晶的显示效果,是由加在液晶上的有效电压决定的。
灰度(彩色)的实现有两种方式,即PWM(脉宽调制)和FRC(帧率控制)。
PWM是在一次扫描时间内分成若干个时间片,如16级灰度,就分成16个时间片,如果显示5/16灰度,那么只有5/16的时间内是有驱动电压的(对同一个点而言),最后的等效电压就只有全黑的5/16了;
FRC跟PWM类似,只是每个时间片变成了一帧,如显示16级灰度,那么就要用16帧,显示5/16的灰度,在16帧里只有5帧有驱动电压(对同一个点而言),最后的等效电压就只有全黑的5/16了。
一般对于4级以上的灰度,是采用PWM+FRC结合的方式。因为灰度越高,采用PWM需要的频率就越高,如16级灰度,320行,刷新率60HZ,需要16x320x60=307200Hz。频率越高,IC的结构越复杂,而稳定性越差,功耗也越大;而采用FRC,灰度级越多,一个周期需要的帧数越多,如16级灰度需要16帧,刷新率60Hz时每秒钟不到4个周期,这样看起来就会有闪烁,所以就得提高刷新率,这同样要提高频率,增加功耗,同时还要提高液晶的反应速度,而液晶的反应速度总是有限的,且提高速度会大大增加液晶的成本。如果采用PWM+FRC,可以用2-bit (即4级)PWM和2-bit(4帧)FRC或者3-bit(8级)PWM和1-bit(2帧)FRC,这样就就能很好解决这些问题,弥补各自的不足。
至于彩色,跟灰度是一样的,只是三基色的调配而已,如3-3-2方式的256色,只是RGB三个颜色的灰度分别是8,8,4而已。
其它:
1、首先屏必须支持灰度级。好比一把尺子,常用的尺子刻度都是毫米,因此它能分辨的最小准确刻度是1毫米;而对于一把游标卡尺来讲,由于它的刻度是0.2毫米,因此它能分辨的最小准确刻度是0.2毫米。
2、控制器也必须支持灰度级才行,因为光有屏支持灰度级是没有用的,灰度数据是从控制器来的,如果控制器是单色的,那么屏只能接受到单色的数据,当然也只能显示单色的效果。
灰度是如何产生的:
对于STN屏来讲,主要有帧频率控制和PWM两种方式,这里的工作都是有控制器完成的。
对于TFT屏来讲,一般是通过DAC的方式实现的,并且是在source驱动器里完成。
阅读(3205)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