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296504
  • 博文数量: 668
  • 博客积分: 10016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8588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5-29 19:22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668)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10年(2)

2009年(273)

2008年(392)

分类:

2009-05-03 14:17:05

7.3 Linux对时间的表示
通常,操作系统可以使用三种方法来表示系统的当前时间与日期:①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就是直接用一个64位的计数器来对时钟滴答进行计数。②第二种方 法就是用一个32位计数器来对秒进行计数,同时还用一个32位的辅助计数器对时钟滴答计数,之子累积到一秒为止。因为232超过136年,因此这种方法直 至22世纪都可以让系统工作得很好。③第三种方法也是按时钟滴答进行计数,但是是相对于系统启动以来的滴答次数,而不是相对于相对于某个确定的外部时刻; 当读外部后备时钟(如RTC)或用户输入实际时间时,根据当前的滴答次数计算系统当前时间。
UNIX类操作系统通常都采用第三种方法来维护系统的时间与日期。

7.3.1 基本概念
首先,有必要明确一些Linux内核时钟驱动中的基本概念。
(1)时钟周期(clock cycle)的频率:8253/8254 PIT的本质就是对由晶体振荡器产生的时钟周期进行计数,晶体振荡器在1秒时间内产生的时钟脉冲个数就是时钟周期的频率。Linux用宏 CLOCK_TICK_RATE来表示8254 PIT的输入时钟脉冲的频率(在PC机中这个值通常是1193180HZ),该宏定义在include/asm-i386/timex.h头文件中:
#define CLOCK_TICK_RATE 1193180 /* Underlying HZ */
(2)时钟滴答(clock tick):我们知道,当PIT通道0的计数器减到0值时,它就在IRQ0上产生一次时钟中断,也即一次时钟滴答。PIT通道0的计数器的初始值决定了要过多少时钟周期才产生一次时钟中断,因此也就决定了一次时钟滴答的时间间隔长度。
(3)时钟滴答的频率(HZ):也即1秒时间内PIT所产生的时钟滴答次数。类似地,这个值也是由PIT通道0的计数器初值决定的(反过来说,确 定了时钟滴答的频率值后也就可以确定8254 PIT通道0的计数器初值)。Linux内核用宏HZ来表示时钟滴答的频率,而且在不同的平台上HZ有不同的定义值。对于ALPHA和IA62平台HZ的 值是1024,对于SPARC、MIPS、ARM和i386等平台HZ的值都是100。该宏在i386平台上的定义如下(include/asm- i386/param.h):
#ifndef HZ
#define HZ 100
#endif
根据HZ的值,我们也可以知道一次时钟滴答的具体时间间隔应该是(1000ms/HZ)=10ms。
(4)时钟滴答的时间间隔:Linux用全局变量tick来表示时钟滴答的时间间隔长度,该变量定义在kernel/timer.c文件中,如下:
long tick = (1000000 + HZ/2) / HZ; /* timer interrupt period */
tick变量的单位是微妙(μs),由于在不同平台上宏HZ的值会有所不同,因此方程式tick=1000000÷HZ的结果可能会是个小数,因 此将其进行四舍五入成一个整数,所以Linux将tick定义成(1000000+HZ/2)/HZ,其中被除数表达式中的HZ/2的作用就是用来将 tick值向上圆整成一个整型数。
另外,Linux还用宏TICK_SIZE来作为tick变量的引用别名(alias),其定义如下(arch/i386/kernel/time.c):
#define TICK_SIZE tick
(5)宏LATCH:Linux用宏LATCH来定义要写到PIT通道0的计数器中的值,它表示PIT将没隔多少个时钟周期产生一次时钟中断。显然LATCH应该由下列公式计算:
LATCH=(1秒之内的时钟周期个数)÷(1秒之内的时钟中断次数)=(CLOCK_TICK_RATE)÷(HZ)
类似地,上述公式的结果可能会是个小数,应该对其进行四舍五入。所以,Linux将LATCH定义为(include/linux/timex.h):
/* LATCH is used in the interval timer and ftape setup. */
#define LATCH ((CLOCK_TICK_RATE + HZ/2) / HZ) /* For divider */
类似地,被除数表达式中的HZ/2也是用来将LATCH向上圆整成一个整数。

7.3.2 表示系统当前时间的内核数据结构
作为一种UNIX类操作系统,Linux内核显然采用本节一开始所述的第三种方法来表示系统的当前时间。Linux内核在表示系统当前时间时用到了三个重要的数据结构:
①全局变量jiffies:这是一个32位的无符号整数,用来表示自内核上一次启动以来的时钟滴答次数。每发生一次时钟滴答,内核的时钟中断处理 函数timer_interrupt()都要将该全局变量jiffies加1。该变量定义在kernel/timer.c源文件中,如下所示:
unsigned long volatile jiffies;
C语言限定符volatile表示jiffies是一个易该变的变量,因此编译器将使对该变量的访问从不通过CPU内部cache来进行。
②全局变量xtime:它是一个timeval结构类型的变量,用来表示当前时间距UNIX时间基准1970-01-01 00:00:00的相对秒数值。结构timeval是Linux内核表示时间的一种格式(Linux内核对时间的表示有多种格式,每种格式都有不同的时间 精度),其时间精度是微秒。该结构是内核表示时间时最常用的一种格式,它定义在头文件include/linux/time.h中,如下所示:
struct timeval {
time_t tv_sec; /* seconds */
suseconds_t tv_usec; /* microseconds */
};
其中,成员tv_sec表示当前时间距UNIX时间基准的秒数值,而成员tv_usec则表示一秒之内的微秒值,且1000000>tv_usec>=0。
Linux内核通过timeval结构类型的全局变量xtime来维持当前时间,该变量定义在kernel/timer.c文件中,如下所示:
/* The current time */
volatile struct timeval xtime __attribute__ ((aligned (16)));
但是,全局变量xtime所维持的当前时间通常是供用户来检索和设置的,而其他内核模块通常很少使用它(其他内核模块用得最多的是 jiffies),因此对xtime的更新并不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所以这一工作通常被延迟到时钟中断的底半部分(bottom half)中来进行。由于bottom half的执行时间带有不确定性,因此为了记住内核上一次更新xtime是什么时候,Linux内核定义了一个类似于jiffies的全局变量 wall_jiffies,来保存内核上一次更新xtime时的jiffies值。时钟中断的底半部分每一次更新xtime的时侯都会将 wall_jiffies更新为当时的jiffies值。全局变量wall_jiffies定义在kernel/timer.c文件中:
/* jiffies at the most recent update of wall time */
unsigned long wall_jiffies;
③全局变量sys_tz:它是一个timezone结构类型的全局变量,表示系统当前的时区信息。结构类型timezone定义在include/linux/time.h头文件中,如下所示:
struct timezone {
int tz_minuteswest; /* minutes west of Greenwich */
int tz_dsttime; /* type of dst correction */
};
基于上述结构,Linux在kernel/time.c文件中定义了全局变量sys_tz表示系统当前所处的时区信息,如下所示:
struct timezone sys_tz;

7.3.3 Linux对TSC的编程实现
Linux用定义在arch/i386/kernel/time.c文件中的全局变量use_tsc来表示内核是否使用CPU的TSC寄存器, use_tsc=1表示使用TSC,use_tsc=0表示不使用TSC。该变量的值是在time_init()初始化函数中被初始化的(详见下一节)。 该变量的定义如下:
static int use_tsc;
宏cpu_has_tsc可以确定当前系统的CPU是否配置有TSC寄存器。此外,宏CONFIG_X86_TSC也表示是否存在TSC寄存器。

7.3.3.1 读TSC寄存器的宏操作
x86 CPU的rdtsc指令将TSC寄存器的高32位值读到EDX寄存器中、低32位读到EAX寄存器中。Linux根据不同的需要,在rdtsc指令的基础 上封装几个高层宏操作,以读取TSC寄存器的值。它们均定义在include/asm-i386/msr.h头文件中,如下:
#define rdtsc(low,high) \
__asm__ __volatile__("rdtsc" : "=a" (low), "=d" (high))

#define rdtscl(low) \
__asm__ __volatile__ ("rdtsc" : "=a" (low) : : "edx")

#define rdtscll(val) \
__asm__ __volatile__ ("rdtsc" : "=A" (val))
宏rdtsc()同时读取TSC的LSB与MSB,并分别保存到宏参数low和high中。宏rdtscl则只读取TSC寄存器的LSB,并保存到宏参数low中。宏rdtscll读取TSC的当前64位值,并将其保存到宏参数val这个64位变量中。

7.3.3.2 校准TSC
与可编程定时器PIT相比,用TSC寄存器可以获得更精确的时间度量。但是在可以使用TSC之前,它必须精确地确定1个TSC计数值到底代表多长 的时间间隔,也即到底要过多长时间间隔TSC寄存器才会加1。Linux内核用全局变量fast_gettimeoffset_quotient来表示这 个值,其定义如下(arch/i386/kernel/time.c):
/* Cached *multiplier* to convert TSC counts to microseconds.
* (see the equation below).
* Equal to 2^32 * (1 / (clocks per usec) ).
* Initialized in time_init.
*/
unsigned long fast_gettimeoffset_quotient;
根据上述定义的注释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变量的值是通过下述公式来计算的:
fast_gettimeoffset_quotient = (2^32) / (每微秒内的时钟周期个数)
定义在arch/i386/kernel/time.c文件中的函数calibrate_tsc()就是根据上述公式来计算 fast_gettimeoffset_quotient的值的。显然这个计算过程必须在内核启动时完成,因此,函数calibrate_tsc()只被 初始化函数time_init()所调用。

用TSC实现高精度的时间服务
在拥有TSC(TimeStamp Counter)的x86 CPU上,Linux内核可以实现微秒级的高精度定时服务,也即可以确定两次时钟中断之间的某个时刻的微秒级时间值。如下图所示:
图7-7 TSC时间关系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要确定时刻x的微秒级时间值,就必须确定时刻x距上一次时钟中断产生时刻的时间间隔偏移offset_usec的值(以微秒为单位)。为此,内核定义了以下两个变量:
(1)中断服务执行延迟delay_at_last_interrupt:由于从产生时钟中断的那个时刻到内核时钟中断服务函数 timer_interrupt真正在CPU上执行的那个时刻之间是有一段延迟间隔的,因此,Linux内核用变量 delay_at_last_interrupt来表示这一段时间延迟间隔,其定义如下(arch/i386/kernel/time.c):
/* Number of usecs that the last interrupt was delayed */
static int delay_at_last_interrupt;
关于delay_at_last_interrupt的计算步骤我们将在分析timer_interrupt()函数时讨论。
(2)全局变量last_tsc_low:它表示中断服务timer_interrupt真正在CPU上执行时刻的TSC寄存器值的低32位(LSB)。
显然,通过delay_at_last_interrupt、last_tsc_low和时刻x处的TSC寄存器值,我们就可以完全确定时刻x距 上一次时钟中断产生时刻的时间间隔偏移offset_usec的值。实现在arch/i386/kernel/time.c中的函数 do_fast_gettimeoffset()就是这样计算时间间隔偏移的,当然它仅在CPU配置有TSC寄存器时才被使用,后面我们会详细分析这个函 数。  
阅读(99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