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228492
  • 博文数量: 668
  • 博客积分: 10016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8588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5-29 19:22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668)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10年(2)

2009年(273)

2008年(392)

分类:

2008-08-30 15:48:18

 

II. X86的分页机制和相应系统结构

32bits的线性地址空间可以直接映射到物理地址空间,也可以间接映射到许多小块的物理空间(磁盘存储空间)上。这种间接映射方式就是分页机制。X86可用页大小为4KB、2MB和4MB(2MB和4MB只能在Pentium和Pentium Pro处理器中使用,本文中限定采用4KB页)。

在分页机制,X86使用了四种数据结构:

• 页目录项(PDE,Page Directory Entry):32bits结构,高20bits为页表基地址(物理地址),以4KB为递增单位,低12bits为页表属性,具体换算参见后面初始化部分;

• 页目录(Page directory):存储页目录项,位于一页中,总共可容纳1024个页目录项;

• 页表项(PTE,Page Table Entry):32bits结构,高20bits为页基地址(物理地址),低12bits为页属性;

• 页表(Page table):存储页表项,位于一页中,总共可容纳1024个页表项;

• 页(Page):4KB的连续地址空间;

  为了实现分页机制和提高地址转换的效率,X86提供和使用了如下的硬件结构:

• 页标志位(PG,Page):该标志位为1,说明采用页机制;实际就是控制寄存器CR0的第31bit;

• 页缓存/快表(TLBs,Translation Lookaside Buffers):存储最近使用的PDE和PTE,以提高地址转换的效率;

• 页目录基地址寄存器(PDBR,Page Directory Base Register):用于存储页目录的基地址(物理地址),实际就是控制寄存器CR3;

为了实现将线性地址映射到物理地址,X86将32bits线性地址解释为三部分:第31bit到第22bit为页目录中的偏移,用于索引页目录项(得到对应页表的基地址);第21bit到第12bit为页表中的偏移,用于索引页表项(得到对应页的基地址);第11bit到第0bit为页中的偏移。这样,通过两级索引和页中的偏移量,最后能正确得到线性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关于分页机制的详细描述和作用。

LINUX的分段策略

Linux在X86上采用最低限度的分段机制,其目的是为了避开复杂的分段机制,提高Linux在其他不支持分段机制的硬件平台的可移植性,同时又充分利用X86的分段机制来隔离用户代码和内核代码。因此,在Linux上,逻辑地址和线性地址具有相同的值。

由于X86的GDT最大表长为64KB,每个段描述符为8B,所以GDT最多能够容纳8192个段描述符。每产生一个进程,Linux为该进程在GDT中创建两个描述符:LDT段描述符和TSS描述符,除去Linux在GDT中保留的前12项,GDT实际最多能容纳4090个进程。Linux的内核自身有独立的代码段和数据段,其对应的段描述符分别存储在GDT中的第2项和第3项。每个进程也有独立的代码段和数据段,对应的段描述符存储在它自己的LDT中。有关LinuxGDT表项和DLT表项分布情况参见附表1,附表2所示。

在Linux中,每个用户进程都可以访问4GB的线性地址空间。其中0x0~0xBFFFFFFF的3GB空间为用户态空间,用户态进程可以直接访问。从0xC0000000~0x3FFFFFFF的1GB空间为内核态空间,存放内核访问的代码和数据,用户态进程不能直接访问。当用户进程通过中断或系统调用访问内核态空间时,会触发X86的特权级转换(从特权级3切换到特权级0),即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

阅读(109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