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27064
  • 博文数量: 139
  • 博客积分: 6000
  • 博客等级: 准将
  • 技术积分: 184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5-11 22:40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39)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9年(3)

2008年(135)

我的朋友

分类: LINUX

2009-02-11 11:10:47

   这几天碰到了使用SPI接口的flash,才知道flash还可以是串行的,看来以前真是井底之蛙啊,找了一些SPI接口的资料都不全,后来找到一点英文资料,翻译了一下,加上我的个人理解,凑成一篇了,希望对初学者有点帮助。

   SPI接口的全称是"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意为串行外围接口,是Motorola首先在其MC68HCXX系列处理器上定义的。SPI接口主要应用在EEPROM,FLASH,实时时钟,AD转换器,还有数字信号处理器和数字信号解码器之间。

   SPI接口是在CPU和外围低速器件之间进行同步串行数据传输,在主器件的移位脉冲下,数据按位传输,高位在前,地位在后,为全双工通信,数据传输速度总体来说比I2C总线要快,速度可达到几Mbps。

   SPI接口是以主从方式工作的,这种模式通常有一个主器件和一个或多个从器件,其接口包括以下四种信号:

(1)MOSI – 主器件数据输出,从器件数据输入
(2)MISO – 主器件数据输入,从器件数据输出
(3)SCLK – 时钟信号,由主器件产生
(4)/SS  – 从器件使能信号,由主器件控制



      在点对点的通信中,SPI接口不需要进行寻址操作,且为全双工通信,显得简单高效。
      在多个从器件的系统中,每个从器件需要独立的使能信号,硬件上比I2C系统要稍微复杂一些。



    SPI接口在内部硬件实际上是两个简单的移位寄存器,传输的数据为8位,在主器件产生的从器件使能信号和移位脉冲下,按位传输,高位在前,低位在后。如下图所示,在SCLK的下降沿上数据改变,同时一位数据被存入移位寄存器。
   
     SPI接口内部硬件图示:
         
     最后,SPI接口的一个缺点:没有指定的流控制,没有应答机制确认是否接收到数据。
阅读(1832)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