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2009-07-28 22:44:09
最近想搞一下SD卡,很久以前看过SD卡的规范以及相关的程序,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亲自去做,趁这几天没有上考研辅导课,就学习一下。但其中涉及到到串口的格式化数据传输问题,简单说就是相当于C语言中的printf()函数,只不过输出数据的不是屏幕,而是串口,于是上网找了一下资料,写一些心得。相关SD卡的只好待日后有时间、有心情再学习了。
WinAVR库中的printf()是可以直接传输数据到串口上的,但之前需要初始化很多东西。下面是avr-lib中的一个例子:
#include <>
static int uart_putchar(char c, *stream);
static mystdout = (uart_putchar, NULL,
);
static int uart_putchar(char c, *stream)
{
if (c == '\n')
uart_putchar('\r', stream);
(UCSRA, UDRE);
UDR = c;
return 0;
}
int main(void)
{
init_uart();
= &mystdout;
("Hello, world!\n");
return 0;
}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在使用printf()之前的初始化比较麻烦,也不方便使用,而且编译出来的代码量也不少。因为这是标准库函数,要考虑到很多情况,其复杂的处理就不难理解了。所以在实际中可以按我们自己的需要来现实相同效果的printf,即相对简单一点,又不失实用性。
首先介绍可变参数函数。在
typedef char* va_list;
void va_start ( va_list ap, prev_param );
type va_arg ( va_list ap, type );
void va_end ( va_list ap );
其中,va_list 是一个字符指针,可以理解为指向当前参数的一个指针,取参必须通过这个指针进行。使用这些宏的步骤是如下。
1、在调用参数表之前,应该定义一个 va_list 类型的变量,以供后用,程序中这个变量名为ap;
2、对 ap 进行初始化,让它指向可变参数表里面的第一个参数,这是通过 va_start 来实现的,第一个参数是 ap 本身,第二个参数是在变参表前面紧挨着的一个变量;
3、 然后是获取参数,调用 va_arg,它的第一个参数是 ap,第二个参数是要获取的参数的指定类型,然后返回这个指定类型的值,并且把 ap 的位置指向变参表的下一个变量位置;
4、获取所有的参数之后,我们有必要将这个 ap 指针关掉,以免发生危险,方法是调用 va_end,他是输入的参数 ap 置为 NULL。
再来看一下具体的函数。为了避免与标准库发生冲突,将我们要实现的这个函数改名为myprintf,当然可以改为别的名称。这里保留函数的全部,包括当初的注释。
/*
* 说明:\r \n运行正常
* 为了避免冲突,改了一下名称
* 大约是半K字节左右
*/
//#define USERHEX // not use this macro
static void myprintf(const char* fmt,...)
{
const char* s;
int d;
char buf[16];
va_list ap;
va_start(ap,fmt); // 将ap指向fmt(即可变参数的第一个?下一个?)
while (*fmt)
{
if (*fmt != '%')
{
put_char(*fmt++); // 正常发送
continue;
}
switch (*++fmt) // next of %
{
case 's':
s = va_arg(ap,const char*); // 将ap指向者转成char*型,并返回之
for (; *s; s++)
put_char(*s);
break;
case 'x':
d = va_arg(ap,int); // 将ap指向者转成int型,并返回之
itoa(d,buf,16); // 将整型d以16进制转到buf中
// 下面的做法还不如直接用库函数简单、代码量少!
#ifdef USERHEX
while (d)
{
const uint8 table[] = "0123456789ABCDEF";
uint8 i = 0;
buf[i++] = table[d & 0x
d >>= 4;
}
#endif
for (s = buf; *s; s++)
put_char(*s);
break;
case 'd':
d = va_arg(ap,int);
itoa(d,buf,10); // 将整型d以10进制转到buf中
for (s = buf; *s; s++)
put_char(*s);
break;
default:
put_char(*fmt);
break;
}
fmt++;
}
va_end(ap);
}
思路很简单,先是用前面介绍的方法对可变参数进行处理,while循环是本函数的主体,主要对myprintf函数中的字符串进行解析,进行%之前的正常发送,当发现有%时,则对其一下位进行处理,此处分别处理了三种情况:即%s、%d和%x,分别代表以字符串、十进制和十六进制发送。其处理过程也简单,就是将与%对应的那一个变量转换为字符串——将十进制或十六进制数据都看成字符串,所以用到了itoa库函数,它的意思是将int类型转换成array,即字符串类型。它有三个参数,分别是要转换的数据、转换后数据存放的地方和以多少进制转换。在处理十六进制时,用了自己写的转换代码。测试结果发现,它还没有库函数那么方便、简洁,所以就不用了。大家可以自己试一下。
其实怎么样也要用到串口发送的函数的。该函数如下:
// 发送,出于某些原因,没有使用中断
static void put_char(uint8 data)
{
if (data == '\r')
put_char(0x09);
while ( !(UCSRA & (1<
;
UDR = data;
}
它处理了’\r’的情况,实际测试中发现,它会自动处理’\n’,但不会处理’\r’,原因还没有知道。由于测试通过了,也就不管它了。
测试代码如下:
int main(void)
{
usart_init_std(); // 初始化串口
uint8 i = 100;
uint8* s = "Word!";
myprintf("\n\rHello %s\n\r0x%x = %d\n",s,i,i);
return 0;
}
结果如下图:
与代码对比一下,可知它实现了我们所需要的功能——简单的功能。
其实只要理解了如何处理可变参数这就行了,其它的不是问题。本文参考了网上的文章,此处没有写明,如果不小心看到这篇文章与某文章大约一致,不要惊讶,在此声明一下。文后附本次完整工程。其它操作等方面,不一一说明。
任何问题,请E-mail:
工程:
文件:
usart.rar
大小:
34KB
下载: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