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766536
  • 博文数量: 146
  • 博客积分: 9790
  • 博客等级: 中将
  • 技术积分: 298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1-06 18:57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46)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10年(6)

2009年(60)

2008年(79)

我的朋友

分类:

2008-05-14 15:49:40















转于:针灸世界网 





 


  “治未病”,出自《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治未病,就是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传变。其含义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未病养生 防病于先毋庸置疑,治未病首先应包括在疾病发生之前,就积极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谓:“圣人不治已病治 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灵枢•逆顺》亦云:“上工刺其未生者 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于疾病未生之时进行治疗,实为一种预防思想。亦即在平素应注意保养身体,防止疾病的发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说:“春发陈、秋容平、冬闭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强调了应摄生保养于患病之先。而保养应注意饮食起居,精神调摄,身体锻炼等方面。 
     因为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气和邪气两方面的因素,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邪气侵犯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所以预防疾病的发生也必须从这两方面着手: 一是培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二是防止病邪的侵袭。培养正气,应当注意重视精神调养,加强体育锻炼,生活起居有规律性。平素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则 有利于气血流通,阴阳和调,身体健康。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促使血脉流通,气 机调畅,从而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饮食有节,五味调和,起居有常,劳逸适当,则能保持精力充沛,正气旺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此外,还可用药物及 人工免疫等方法,培养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抗邪能力,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防止病邪的侵害,可以用药物杀灭病原体,平素讲究卫生,防止环境污染,“虚邪贼 风,避之有时”,注意防范各种不利于健康的因素产生,不要“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 生乐,起居无节”(《素问•上古天真论》)。通过以上内养和外防两方面的措施,就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其次:欲病救萌 防微杜渐《素问•八正神明论》云:“上工救其萌芽”。就是说疾病虽未发生,但已出现某些先兆,或处于萌芽状态时,应采取措施,防微杜渐,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这也应该属于治未病的内容。 
再 次:已病早治  防其传变疾病发生的初期,就及时采取措施,积极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这也应属于治未病的内容。《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 一》云:“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此即强调疾病的早期治疗。 
    在疾 病初期,一般病位较浅,病情较轻,对正气的损害也不甚严重,故早期治疗可达到易治的目的。正如《医学源流论》云:“病之始生浅,则易治;久而深入,则难 治”,疾病在早期,就被治愈,那就不会发展、恶化了。若等到病邪盛、病情深重时才治疗,就比较困难了。因为“邪气深入,则邪气与正气相乱,欲攻邪则碍正, 欲扶正则助邪,即使邪渐去,而正气已不支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云:“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 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在诊治疾病时,仅对已发生病变的部位进行治疗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疾病发展传变的规律,准确预 测病邪传变趋向,对可能被影响的部位,采取预防措施,以阻止疾病传至该处,终止其发展、传变。《难经•七十七难》云:“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 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 
    最后:瘥后调摄 防其复发治未病还应包括病后调摄,采取各种措施,防止疾病 的复发。疾病初愈,虽然症状消失,但此时邪气未尽,正气未复,气血未定,阴阳未平,必待调理方能渐趋康复。所以在病后,可适当用药物巩固疗效,同时配合饮 食调养,注意劳逸得当,生活起居有规律,以期早日康复,从而避免疾病的复发。否则,此时若适逢新感病邪,饮食不慎,过于劳累,均可助邪伤正,使正气更虚, 余邪复盛,引起疾病复发。如《伤寒论》于六经病篇之后,设有“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指出伤寒新愈,若起居作劳,或饮食不节,就会发生劳复、食复 之变,从而示人疾病初愈,应慎起居、节饮食、勿作劳,做好疾病后期的善后治疗与调理,方能巩固疗效,防止疾病复作,以收全功。所以,病后调摄,以防疾病复 作,亦不失为治未病内容的延伸。 
    这种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思想在后世一直有深远的影响。唐代大医家孙思邈是位极重视治未病的医 家,他比较科学地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他反复告诫人们要“消未起之 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他论治未病主要从养生防病和欲病早治着眼,所著《千金要方》中载有一整套养生延年的方法和措施,很有实用价值。明末清 初医家喻嘉言深谙仲景治未病思想的深义,他的著作《医门法律》就是以未病先防,已病早治的精神贯穿始终。如中风门中的人参补气汤便是御外入之风的绸缪之 计;又如血痹虚劳篇中对于男子平人谆谆致戒,是望其有病早治,不要等虚劳病成,强调于虚劳将成未成之时,调荣卫,节嗜欲,积贮渐富,使虚劳难成。清代名医 叶天士对于既病防变研究颇深,他在《温热论》中指出:“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温病属热证,热偏盛而易出汗,极易伤津耗液,故保津护阴属未雨绸缪、防微杜 渐之举,对于温病是控制其发展的积极措施。后来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出保津液和防伤阴,其实与叶氏“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之意吻合,体现了治未病的思 想。此外,东汉华佗创五禽戏健身法,晋代葛洪强调气功摄生等,注重强身健体以预防疾病的经验也是很可贵的。 

 





来源:web 责任编辑:小聂






阅读(80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