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99728
  • 博文数量: 108
  • 博客积分: 3000
  • 博客等级: 中校
  • 技术积分: 173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10-04 16:04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9年(24)

2008年(83)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2008-09-02 16:44:29

张海泉只有25岁。从17岁开始,他做的事情就全凭兴趣,直到现在。他凭兴趣当老师,凭兴趣装修,自己制作各种高科技的东西,现在他在写书,写了将近20万字,也是为了兴趣。

  张海泉没什么地位,也并不富有,他拥有的只是自由,这也许是每一个城市青年所可望而不可即的。他还准备继续学习,学他喜欢的东西。他是个简单的人,只有他投入去做的那些事儿才称得上复杂。

  如果说飞特族们还为了自由而工作,他则是在工作中获得了自由。这也许是现代人都向往的生活方式。

  没有网络的电脑高手

  走在外环线外,泥泞的,还没有建好的路上,不免有一些气馁——我们要见的应用程序高手就住在这个偏僻的地方,暑气逼人,蝉声乱耳,一点也不像是“神童”出没的地方。

  好在海泉还是在约定的时间内出现了,他有一些木讷,领我们兜了一个圈子,来到他住的楼上。走进屋里却和整个小区大不相同,繁复的颜色,欧式装修,还有无处不在的铁艺,看到阳台外面的鱼池,让人似乎来到了地中海。

  海泉说,这些都是他设计的,他轻易不拿一套房子练手,好不容易逮着机会,就连斜45度角的瓷砖、天花板垂纱、工艺顶灯等都是他亲自拍板,而这也只是小试牛刀而已。

  他的房间里是自己设计并监制的榻榻米和大桌子,开着空调,闲适而惬意。张海泉摆弄了一下他自己设计的玩具——BallanceBall,这种流行于办公室的电脑游戏,如果不是他调出制作程序演示了一下,还真让人怀疑这是不是他自己制作的。

  “看片子吧?”他有些得意,慢慢吞吞地把DVD塞进电脑,然后打开一个架子顶端的黑盒子,这个黑盒子正对着一块投影幕布,不用说,是一个投影仪,也是他自己做的。成本才用了一千多块钱,他说这个东西的效果能顶得上六千多的机器。每当夜晚来临的时候,他们全家就躺在榻榻米上安静地看韩剧。

  “我这里没有网络,生活要简单一些。”海泉在写书,据他自己说,已经写了十几万字,是关于一个虚拟现实软件的教程的书,“每次回头看我写过的书稿,我都会问自己,天,这是我写出来的东西吗?然后我就删掉,再重新写。”

  他现在还不着急找工作,摆在他面前的有很多条路,继续学习,或者当计算机老师,或者开一个饭馆。他说他在蓟县吃到一种食物,叫做“糊饼”,那是他平生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他立志要在天津市里开一个饭馆传播它。

  老师17岁

  17岁的时候,张海泉已经是一个教软件的老师了,虽然他的学生百分之百都比他要大。

  那也许是一个年少轻狂的年代,一切的遭遇都是偶然,但是在偶然里又有世人所说的必然。“小学毕业以后我没什么事儿,于是就报了一个班,跟一个老师学计算机。”那是1995年,海泉在暑假里每天倒3次车去寻找一个486机器上机,电脑给他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他开始知道靠兴趣学习和必须学习之间的区别。这个区别让他最终没有考上好的学校,但是成就了他的自由生活。

  海泉后来上了一个职高,学校离河北区图书馆不远,他每天不去听职高的课,却背着个包袱去图书馆看书,“图书馆有电脑培训的报名,我就去看看,人家问我,会吗?我说会。又问我,会CAD吗?我也说会,其实那时候还没学会呢。没想到那个管事儿的老师说,那你来教课吧。”海泉于是硬着头皮开始学习,学了一段时间,没有招到学生,管事儿的问他,会不会3DMAX,他还是说会,结果他还没突击学会的时候,学生就招满了,他得上课了。

  “觉得很可怕,好在学生都比我大,我也就一边学一边教,竟然就这么过去了。”17岁的老师带着一群20岁的年轻人上课,有模有样地板书,还带着学生去春游,竟然越来越得心应手。海泉开始了他兴趣生活的第一步。

  “我觉得很轻松啊,上课也好像玩一样。”这是海泉对他第一次工作的总结。

  19岁的主任

  海泉19岁当上了教研室主任,虽然只是商业学校的主任。

  那年他考了一个认证,3DMAX公司的讲师证。去考试那天他迟到了,上午去的,一进考场看见40多个老师坐在那里,主考官说,先去吃饭吧。下午再去考,又迟到了,主考官说,还有人吗?没有就闭考了,然后他就上去了。本来准备10分钟的试讲,他讲了2分钟,考官就喊停,他吓了一跳,心说完蛋了,“我还有好多课件没讲呢,我做得可漂亮了!”没想到后来知道消息,他通过了。海泉解释这个证的价值,“就是你可以随便挑学校了。”

  2002年海泉去一个学校应聘,当了教研室主任,那一年他19岁,他的同事和学生平均都比他大8岁。

  “有课就讲课,我还给他们讲好多额外的东西。没事的时候我就转着听课,把别的老师的课都听了个遍,学了不少东西,特别是装修方面的知识。”他们的课要求做结业设计,他就拉着学生到处跑,找那些奇形怪状的空房子,让学生出效果图——“每个月都要带学生去找房子、看房子。”

  2006年,海泉觉得每天上班下班没什么意思,而且装修的知识学了不少,大概可以独当一面了,于是辞了职,跟一个朋友去做庭院设计公司。他形容自己是一个“追求视觉效果到极致的人”,所以为了理想,他负责设计、创意、出效果图,以及搬砖、抬东西等粗活,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干得不亦乐乎。

  生活就是兴趣

  因为种种原因,后来庭院设计公司不做了,他索性就赋闲在家,一直到现在。这么长时间做什么了?写书。他给一个叫做virtool的软件写教程,写了18万字,写得自己都不行了,“每隔一星期回头看看写的那些东西,自己都纳闷,那是我写的吗?于是改了再写。”他自己用这个软件做了个游戏,玩起来飞快,他说,这其实很简单,只要画一个流程图就可以了。天知道那个流程图是怎么画的。

  他说他还喜欢玩《古墓丽影》,自己用古墓的引擎做了一个任务关口,发到德国的一个网站去,结果在那个网站保持了一个月的第一名,他自己对此深感得意。当然,他最得意的东西不是游戏,也不是书稿,而是他自己手工做的一个投影仪。他把那个投影仪拆开,细细讲解哪里是芯片、哪里是透镜。他自己津津有味,别人一头雾水,总之是个高科技的东西,他却轻轻巧巧就做好了。

  现在他的打算是再去学点什么,一边学一边教课,然后还有一个特别不搭界的计划,就是去开饭馆。他去了几天蓟县,对那里的“糊饼”大为折服,发誓一定要让别人也吃上这么好吃的东西。不过这是设想,不知道他能不能实现……

  海泉只有25岁,他慢条斯理,井井有条,25个年头可能都如此度过。他不属于任何一个听起来可畏的“族群”,脑子里却有着自己的明确生活,这生活就是兴趣,也正是这样的兴趣,让他获得了属于他的自由。

阅读(306)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