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13286
  • 博文数量: 28
  • 博客积分: 2510
  • 博客等级: 少校
  • 技术积分: 33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10-01 15:41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8)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8年(26)

2007年(1)

我的朋友

分类:

2008-05-01 10:40:58

第四章 任务管理

4.1任务概念与概述

       很多操作系统的书籍对任务这个概念都没有定义,只是对进程作了定义,或者对进程的特点、特性作一番描述。刚学操作系统时,很多时候都只是在被概念,而且很抽象。后来,还是看了UCOS这本书,才发现任务就是一个函数,而且是个无限循环,这样的话任务的定义就很简单了。任务的样子可以如下面的代码所示:

 

Task1( ){      

       while(1){

         ….;

         printf(“Task1 is running!”);

         ….;

              osWait (10);

}

}

 

Task2( ){

for(;;){

…;

printf(“Task2 is running!”);

osWait(23);

}

}

       对于操作系统内核而言,假如osWait(time)函数的功能为使任务等待time个时钟。那么,在正常系统运行的情况下,Task1Task2会交替运行,会看到Task1 is running!Task2 is running!的信息交替出现。

       OK,问题来了,注意看上面两个程序Task1Task2,他们都是两个无限循环,按照一般的思路,只要程序进入其中一个死循环,程序就跳不出来了。假如程序进入了Task1,那么Task2就没有机会会运行,那么Task2会运行吗?这是问题一。那好,假如问题一可以解决,那么我们应该做什么呢?这就是问题二了。把这两个问题回答了,任务管理部分就应该差不多了。

       现在回到上面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产生问题一那样的问题呢?答案是我们用了单任务或者单进程的思路去思考问题。什么是单任务?什么是多任务?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去查阅操作系统的书籍。多任务就是像上面的例子,当程序在一个死循环中运行,但是又可以跳到其他死循环中去运行,这样的系统可以叫做多任务系统。很神奇的技术,~_~。

       好了,这里不去讨论那些基本术语了,书上太多了。问题一的答案是肯定的,关键是第二个问题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才能实现多任务。换句话说,操作系统内核应该定义什么样的数据结构,以及提供什么样的函数接口。下面的文字将描述ByCore的实现方式以及步骤。

       首先描述一下ByCore任务管理的总体设计要求和结构,该部分实现了抢占特性。主要调度算法思想为:内核将所有任务按优先级高低分为64个组,并尽量保证高优先级的任务优先运行,对于同优先级的任务按照时间片的原则调度各个任务。同时,该部分还支持任务休眠功能。简单的说,整个任务管理部分就是在实现这几句话。

4.2 任务状态

       在多任务状态中,任务要参与资源的竞争,只有在所需资源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执行。然而,任务拥有的资源情况是不断变化的,这将导致任务状态也表现出不断变化的特性。不同的实时内核实现方式对状态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包括以下三种基本状态:

       · 等待:任务在等待I/O完成或者等待某事件的发生;

       · 就绪:任务已经得到需要运行的资源,并等待获得处理器资源;

       · 执行:任务获得处理器和其他所有需要的资源,相关代码正在被运行。

       在单处理器系统中,任何时候只有一个任务处于运行状态。如果没有任何任务需要运行,那么内核会运行一个空闲任务。任何一个可以执行的任务都必须处于就绪状态,实时内核会从所有就绪的任务中,使用合适的调度策略选择一个运行。当一个任务请求I/O操作,或者等待信号量将会处于等待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任务会在不同的状态之间进行转化,称为任务状态迁移。任务状态迁移情况如图4-1所示。对于处于就绪状态的任务,获得CPU后,处于运行状态。处于运行状态的任务如果被高优先级任务所抢占,或者执行的时间片期满,任务又回到就绪状态。运行的任务如果需要等待某些资源,任务被切换到等待状态。对于等待态的任务,如果等待的资源或事件满足,就会转换为就绪状态,等待被调度执行。


4-1 任务状态迁移图

       4-2描述了三个任务状态迁移过程。图中包含三个任务和一个调度程序。调度程序确定下一个需要投入运行的任务,因此调度程序本身也占用一定的处理时间。


4-2 任务状态迁移示意图

4.3 任务调度

调度是内核的主要职责之一,调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决定该轮到哪个任务运行。多数实时内核采用基于优先级调度的算法。基于优先级的调度算法是指,每个任务根据重要程度被赋予一定的优先级,CPU总是让处在就绪态的优先级最高的任务运行。然而,究竟何时让高优先级任务掌握CPU的使用权,有两种不同的情况,这取决于内核的类型(是可剥夺型的还是可剥夺型内核)。

当调度程序决定新的任务获得CPU的使用权时,这时内核将执行任务切换。任务切换过程为:首先保存当前任务的上下文,即CPU寄存器中的全部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保存在任务的自己的栈中,也可以保存在TCB中。然后,将需要运行的任务的上下文从该任务的栈中重新装入CPU的寄存器,并开始运行。任务切换过程增加了应用程序的额外负荷。CPU的内部寄存器越多,额外负荷就越重。

4.3.1 调度算法

4.3.1.1 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任务有同样优先级,内核允许一个任务运行事先确定的一段时间,该段时间叫做时间片,然后切换给另一个任务。内核在满足以下条件时,把CPU控制权交给下一个就绪态的任务:

· 当前任务运行的时间片到期;

· 当前任务在时间片还没结束时已经完成了。

4.3.1.2 基于优先级的调度算法

每个任务都赋予优先级。任务越重要,赋予的优先级就越高。优先级的分配方式可分为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的方式。静态优先级是指应用程序执行过程中诸任务的优先级不变。在静态优先级系统中,各个任务以及它们的时间约束在程序编译时是已知的。动态优先级指应用程序执行过程中,任务的优先级是可变的。

对于一个实际的内核而言,常常会实现这三种调度方案,Linux是个很好的例子,Linux采取的调度策略结合了这几种调度方案。在Linux系统中,调度算法最基本的一类就是基于优先级的调度。优先级高的任务先运行,相同优先级的任务按照轮转方式进行调度。Linux也实现了基于动态优先级的调度方法。一开始,利用静态优先级的方法设置任务的优先级,然而它允许调度程序根据需要来提升、降低优先级。在另一类内核中,比如,μC/OS就只实现了静态优先级的分配方式。

4.3.1.3 优先级分配(摘自μC/OS-——源码公开的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

       给任务确定合适的优先级是件比较困难的事,因为实时系统相当复杂。许多系统中,并非所有的任务都至关重要。不重要的任务自然优先级可以低一些。实时系统大多综合了软实时和硬实时这两种需求。软实时系统只是要求任务执行得尽量快,并不要求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完成。硬实时系统中,任务不但要执行无误,还要准时完成。优先级分配最基本的算法为单调速率调度法RMS(Rate Monotonic Scheduling),用于分配任务优先级,在RMS基础上又有很多改进的算法。RMS方法原理是基于哪个任务执行的次数最频繁,执行最频繁的任务优先级最高。RMS做了一系列的假设:

· 所有任务都是周期性的;

· 任务间不需要同步,没有共享资源,没有任务间数据交换等问题;

· CPU必须总是执行那个优先级最高且处于就绪态的任务。也即,需要使用可剥夺型调度法。

如果给出n表示系统中的任务数,要使所有的任务满足硬实时条件,必须使不等式(3-1)成立,这就是RMS定理:

                              (4-1)

这里Ei是任务i最长执行时间,Ti是任务i的执行周期。即Ei/Ti是任务i所需的CPU时间。表4-1给出n(21/n - 1 )的值,n是系统中的任务数。对于无穷多个任务,极限值是0.693。这就意味着,基于RMS,使任务都满足硬实时条件,所有有时间条件要求的任务i总的CPU利用时间应小于70%。当然,这是指有时间条件限制的任务,系统中当然还可以有没有时间限制的任务,使得CPU的利用率达到100%。使CPU利用率达到100%并不好,因为那样的话程序就没有了修改的余地,也没法增加新功能了。作为系统设计的一条原则,CPU利用率应小于60%70%RMS认为最高执行率的任务具有最高的优先级,在某些情况下,最高执行率的任务并非是最重要的任务。如果实际应用都真的像RMS说的那样,也就没有什么优先级分配方案可讨论了。

4-1 基于任务的CPU最高允许使用率

任务数

n(21/n - 1 )

1

1.000

2

0.828

3

0.779

4

0.756

5

0.743

n

0.693

 

4.4 内核时钟(部分摘自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及应用开发

              实时内核的事件管理以内核时钟为基础,系统时钟一般定义成整型或长整型,提供给内核和应用程序所有与时间相关的服务。内核时钟一般由处理器的定时器/计数器产生,定时器/计数器被设置成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产生中断,该中断的周期叫做一个“时钟滴答”,也称为时标或tick

       tick为系统的相对单位,也是整个系统的时基,它记录了系统开机以来定时器/计数器产生的中断次数,也可以说,一个中断就是一个tick。一个tick与具体时间的对应关系在初始化定时器/计数器时设定,也即tick所对应的时间是可以调整的。一般来说,内核都提供相应的调整机制,应用时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tick对应的时间长度。例如,使系统5ms对应一个tick,也可以10ms产生一个ticktick的大小决定了整个系统时间粒度。

       定时器/计数器的初始化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    确定tick的时间间隔,使定时器/计数器每隔一个确定的时间产生时钟中断;

       ·    初始化定时器/计数器相关的寄存器;

       ·    挂接系统时钟中断处理程序。

       通常来说,内核提供以下主要的时间管理:

       ·    维持相对时间(以tick为单位)和日历时间;

       ·    任务有限等待的计时;

       ·    定时功能;

       ·    时间片轮转调度计时。

这些功能通过tick处理程序实现,如图4-3所示。当定时器发生中断后,执行系统时钟中断处理程序,并在中断处理程序中调用tick处理程序,实现系统中与时间和定时相关的操作。tick处理程序作为内核的一部分,与具体的定时器/计数器硬件无关,由系统时钟中断处理程序调用,使实时内核具有较好移植性。


4-3 tick处理程序

上图中,相对时间即为系统时间,是指系统自启动以来的时间,以tick为单位,每发生一个tick对系统的相对时间进行一次加1操作。实时内核根据tick对应的时间长度,可以把相对时间转换为以s或其他时间单位格式。如果对任务设置了时间片处理方式,则需要在tick处理程序中对当前运行的任务的执行时间更新,使任务的执行时间片数加1tick最后返回到系统时钟处理程序,系统时钟处理程序调用调度器进行任务调度。调度器选择一个合适任务运行。

       现在为止,把一些比较基本的东西叙述了一遍,上面的内容有些是摘自其他书籍的。下面的文字将阐述ByCore的实现。Oksee you next time

To be continued……

------ anmnmnly 

------ 2008.05.01

阅读(1599) | 评论(4)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

chinaunix网友2009-11-30 17:55:09

标题是“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实现”,但未说清楚多任务调度究竟是怎么样的,象这样的语言:“现在回到上面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产生问题一那样的问题呢?答案是我们用了单任务或者单进程的思路去思考问题。什么是单任务?什么是多任务?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去查阅操作系统的书籍。多任务就是像上面的例子,当程序在一个死循环中运行,但是又可以跳到其他死循环中去运行,这样的系统可以叫做多任务系统。很神奇的技术,~_~。”说明作者自己也没搞懂。

anmnmnly2009-03-19 20:28:12

非常感谢Berkaroad,错误之处已经修改了!

chinaunix网友2009-03-17 09:31:48

图4-2 任务状态迁移示意图,有个小小的错误,就是任务2中,第一段运行的时间片应该前半段减去调度程序的第一段运行时间片。

chinaunix网友2009-03-17 09:24:18

这两天,我在看操作系统的内容,发现你所说的任务管理,其实就是进程的调度问题。我发觉你分析的很透彻,对我去了解进程调度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