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2011-03-23 14:41:42
中国是文化、习俗、惯例等“软因素”浓厚的社会,它们渗透到几乎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我想把眼里不可思议的中国人的四种“lifestyle”(生活方式)作为我对2010年的盘点。当然,以下描述都是相对的,不是所有中国人都那样。
其一是中国人的“送礼”文化始终不能让我接受。比如,每年的中秋节,中国人以互相赠送月饼的形式庆祝节日。中秋节对中国人很重要,送礼则为社交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问题是,大家“乱送乱收”实在夸张,让我这个真正希望体验中国传统美德的老外感受不到什么节日氛围,发现的反而是中国人的物质与拜金主义——“乱送乱收”已经远远超出了“祝福节日”或“讲究传统”的范畴。我怀疑,大量、无序互送,能消化得了吗?如果只是深化关系,甚至行贿谋事,就不要滥用节日了,一是对宝贵资源的严重浪费,二是对传统节日的严重失礼,三是对国家形象的严重损害。
我来到中国之后另一个最感到惊讶的现象,就是中国人为何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个“血型”。在闲聊中,日本人习惯问血型,中国的年轻人好像习惯问星座。实际上,一个人不知道自己血型很成问题。假设,突然遭到车祸怎么办?你很有可能有必要迅速输血,记住血型有点像防灾意识,大家最好立刻弄清自己血型的归属。这得是“常识”,免得到时候再在病床上检查。
我还经常跟在中国做生意、与中国人有交往的老外相互抱怨:中国人为何不回电子邮件,或回得那么慢?我已失去耐心与中国人用电邮沟通了。只好打电话、MSN 或直接见面谈,否则做不了事、做不成事。是中国人没有电邮沟通的习惯,听不到对方声音、看不到对方脸就会觉得“不靠谱”吗?其实,电邮既能节省电话费以及出门见面的成本,也能沉淀下来整理思路后给出答复,反而能提高办事的效率和成功率。我也担心,一旦离开中国,还能不能维持中国的“人脉”。因为,回了国或到了海外,恐怕只能用电邮了。
另外,我在日本从小有一种感觉,最能让自己放松的地方是厕所。到中国后,就彻底不放松了。中国为何有那么多没装手纸的厕所?中国的厕所为何那么脏?普通话还叫“卫生间”呢。酒店、高级写字楼还可以,但许多普通大厦、超市、商店公厕没有手纸,其环境也只能用“糟糕”一字来形容。我刚来北京时就吓了一跳,后来弄清了中国许多地方需要自己带手纸。我想,应该也存在下水道等技术问题,不能直接把手纸扔到马桶里,以免堵塞。(摘自《看天下》2011年第1期)
(责任编辑:魏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