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59586
  • 博文数量: 49
  • 博客积分: 1291
  • 博客等级: 中尉
  • 技术积分: 53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7-24 14:10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9)

文章存档

2015年(3)

2014年(4)

2013年(15)

2011年(1)

2008年(22)

2007年(4)

我的朋友

分类:

2008-05-04 10:04:03

选好电源
杜 嘉  
      《电脑迷》 2007年第23期 
 
 
  
  
     
  电源历来容易被人忽视,多数时候我们都习惯性的将目光投向了CPU、主板、显卡,却看轻电源的作用,但其实电源才是电脑能够稳定运行的第一块基石,毕竟一切都是由此开始……
  
  ATX 12C 2.3的优势所在
  
  最新的ATX12V 2.3版规范是Intel针对目前处理器功耗大幅降低,而Vista系统显卡外设功耗大幅提升而设计的。针对整合显示芯片的部分,推出了180W、220W、270W三个功率级别的单路+12V电源标准,为人门级用户提供了一个经济型的产品方案。而在大功率电源方面,ATX12V 2.3依旧延续2.2版的双路供电输出,并相应做了调整。对比2.2标准,2.3标准中的+12V1输出能力得到了提升,+12V2输出能力则下降了。直接反映出显卡功耗的不断提升与CPU功耗持续下降的“鲜明”反差。
  
  电源功率
  
  选购电源时,消费者首要考虑的是功率,而其中额定功率比峰值功率更为重要,它代表了在稳定、持续工作下电源的最大负载能力。而如前文所述,其实电脑内部主要有CPU和显卡两个耗电大户,如果你使用集成显卡或是功耗较低的低端独立显卡。那么采用额定功率为250w的产品就足够,甚至可以考虑单路的+12V电源,如2.3的低功耗版本以及便宜的1.3版。但如果系统配有高频率双核处理器或者PCI—E高功耗显卡,则2.0或者2.2规范的大功率电源(额定功率300W甚至更高)更为合适。
  
  电源各种接口
  供电接口设计是2.0与1.3版电源所不同的地方之一,为了满足大功率供电需求,ATX12V 2.0主供电接口在1.3版的20Pin设计上进行增强,采用的是24Pin接口,但是为了照顾旧平台用户,市面上大部分2.0电源主供电接口都采用“分离式”设计或附送一条24Pin—20Pin的转换接头。另外,主板副供电一般使用的都是4Pin接口,但现在某些高端主板上已经采用了8Pin接口,大家选购时也必须注意。2.0版电源上一般都带有多个IDE设备供电接口(硬盘、光驱、AGP显卡辅助供电等)和2—4个SATA硬盘供电接口,现在SATA规格已经成为硬盘主流,很多电源上依然保留了软驱供电接口,另外都分电源产品还配置有6Pin显卡辅助供电接口,以方便用户在使用高端PCI—E显示时进行辅助供电。
  
  主动式PFC/被动式PFC
  PFC又叫Power Factor Corrector,意思是功率因数校正器,PFC分为主动式(有源)和被动式(无源)两种,它们是衡量电源档次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功率在250W—300W的电源多采用被动式PFC,而主动式PFC则常用于400w及以上的中高端电源。总的来说主动式PFC比起被动式PFC具有更多优势,但是成本要高许多,一般对供电要求较高的朋友建议选购主动式PFC的电源。需解释的误区是使用主动式PFC不一定比被动式PFC更加节能。
  
  电源散热设计及噪音
  当前市场中的电源以前排式和大风车散热形式最为常见。前排式设计具有技术成熟、预留给电源内部其他元件空间较大,运用广泛等优势。但缺点是风扇设计靠外,产生噪音较大,对于机箱内部散热帮助较小;大风车散热主要采用了12cm的大风扇,优点是噪音低,能够帮助机箱整体散热,但一般风扇转速低,容易形成散热死角或将热量堆积到电路板底部;下吸前排式设计主要结合了上两种散热形式,它的散热性能好,有利于机箱整体散热,但缺点是噪音较大,电源内部设计复杂,后吸前排式设计使用两个平行对流的风扇,具有电源内部散热性能良好,方便电源在功率上的提高等优势,但缺点是工作噪音较大,电源体积较其它散热结构电源要大一些。
  风冷散热设计,必然会产生一定噪音,PC电源的主要噪音来源于电源的散热风扇,散热效果越佳,噪音就会越大,但是静音效果也被很多用户重视,所以为了使散热效能和静音之间得到平衡,一般较好的电源都带有智能温控电路,主要是通过热敏电阻实现风扇转速的控制。大家选购时不妨留意一下。
 

杜 嘉 
(本文字数:1849)       《电脑迷》 2007年第23期
 
字号: 【大 中 小】 
 
 
     
  电源历来容易被人忽视,多数时候我们都习惯性的将目光投向了CPU、主板、显卡,却看轻电源的作用,但其实电源才是电脑能够稳定运行的第一块基石,毕竟一切都是由此开始……
  
  ATX 12C 2.3的优势所在
  
  最新的ATX12V 2.3版规范是Intel针对目前处理器功耗大幅降低,而Vista系统显卡外设功耗大幅提升而设计的。针对整合显示芯片的部分,推出了180W、220W、270W三个功率级别的单路+12V电源标准,为人门级用户提供了一个经济型的产品方案。而在大功率电源方面,ATX12V 2.3依旧延续2.2版的双路供电输出,并相应做了调整。对比2.2标准,2.3标准中的+12V1输出能力得到了提升,+12V2输出能力则下降了。直接反映出显卡功耗的不断提升与CPU功耗持续下降的“鲜明”反差。
  
  电源功率
  
  选购电源时,消费者首要考虑的是功率,而其中额定功率比峰值功率更为重要,它代表了在稳定、持续工作下电源的最大负载能力。而如前文所述,其实电脑内部主要有CPU和显卡两个耗电大户,如果你使用集成显卡或是功耗较低的低端独立显卡。那么采用额定功率为250w的产品就足够,甚至可以考虑单路的+12V电源,如2.3的低功耗版本以及便宜的1.3版。但如果系统配有高频率双核处理器或者PCI—E高功耗显卡,则2.0或者2.2规范的大功率电源(额定功率300W甚至更高)更为合适。
  
  电源各种接口
  供电接口设计是2.0与1.3版电源所不同的地方之一,为了满足大功率供电需求,ATX12V 2.0主供电接口在1.3版的20Pin设计上进行增强,采用的是24Pin接口,但是为了照顾旧平台用户,市面上大部分2.0电源主供电接口都采用“分离式”设计或附送一条24Pin—20Pin的转换接头。另外,主板副供电一般使用的都是4Pin接口,但现在某些高端主板上已经采用了8Pin接口,大家选购时也必须注意。2.0版电源上一般都带有多个IDE设备供电接口(硬盘、光驱、AGP显卡辅助供电等)和2—4个SATA硬盘供电接口,现在SATA规格已经成为硬盘主流,很多电源上依然保留了软驱供电接口,另外都分电源产品还配置有6Pin显卡辅助供电接口,以方便用户在使用高端PCI—E显示时进行辅助供电。
  
  主动式PFC/被动式PFC
  PFC又叫Power Factor Corrector,意思是功率因数校正器,PFC分为主动式(有源)和被动式(无源)两种,它们是衡量电源档次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功率在250W—300W的电源多采用被动式PFC,而主动式PFC则常用于400w及以上的中高端电源。总的来说主动式PFC比起被动式PFC具有更多优势,但是成本要高许多,一般对供电要求较高的朋友建议选购主动式PFC的电源。需解释的误区是使用主动式PFC不一定比被动式PFC更加节能。
  
  电源散热设计及噪音
  当前市场中的电源以前排式和大风车散热形式最为常见。前排式设计具有技术成熟、预留给电源内部其他元件空间较大,运用广泛等优势。但缺点是风扇设计靠外,产生噪音较大,对于机箱内部散热帮助较小;大风车散热主要采用了12cm的大风扇,优点是噪音低,能够帮助机箱整体散热,但一般风扇转速低,容易形成散热死角或将热量堆积到电路板底部;下吸前排式设计主要结合了上两种散热形式,它的散热性能好,有利于机箱整体散热,但缺点是噪音较大,电源内部设计复杂,后吸前排式设计使用两个平行对流的风扇,具有电源内部散热性能良好,方便电源在功率上的提高等优势,但缺点是工作噪音较大,电源体积较其它散热结构电源要大一些。
  风冷散热设计,必然会产生一定噪音,PC电源的主要噪音来源于电源的散热风扇,散热效果越佳,噪音就会越大,但是静音效果也被很多用户重视,所以为了使散热效能和静音之间得到平衡,一般较好的电源都带有智能温控电路,主要是通过热敏电阻实现风扇转速的控制。大家选购时不妨留意一下。
 
阅读(1012) | 评论(1) | 转发(0) |
0

上一篇:

下一篇:cpu memory拷机软件:ORTHOS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

chinaunix网友2008-08-21 22:13:23

谢谢,又增长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