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2010-05-22 12:49:59
远程教育
金山中心小学 吴平
此次参加福州“省级农村培训”(2007.8.11—2007.8.15共五天,加上来回,有一周时间),五天的培训下来,我深深感受到高科技设备可以给我们的传统课堂教学带来飞跃式的变革。五天的时间,浓缩着农远教育思想的精华,我今天要说的也许不足以全面介绍专家们所灌输的思想、做法与实践,却是依据我本人的理解能力所总结出来的理论;也许我的理解有些偏差,也许我的概括有些苍白,但我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农远教育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不足之处大家可以加以指正、批评,因为本人在教学上不是一个好手,在经验上也只是个生手,充其量也只是个会使用电脑的熟练工而己。
一、农远是新型教学模式
(一)农远工程的意义
在整整五天里,每位领导、专家、授课老师均再三强调农远的重大意义,我总结如下几点:
1、国家花费这么大笔钱,无论如何也要把它用上去,政府下大血本,不可能让它闲置,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都在密切关注着我们的使用状况。
2、农远工程需要从上到下都有深刻认识,都有认真参与,特别是县级教研组、电教室、教育股、教导处电脑室、基层教研组的深入研讨,动员广大的应用实践。
3、一句话:无论如何,一定要用上去!
(二)农远工程带来的变革。
也许有人会说,电化教学老早就有了,广大教师还是“一支笔一张嘴行天下”。现在的远程教育也会逐渐成为空架子。
其实不然。电器化时代,我们教师虽然应用了许多电化教学设备:朗读教学使用录音机,看图使用幻灯机,观看教学片断使用录像机。但这些电化设备也有种种弊端,导致教师的主动使用率不高。
录音机教学主要适用于新课朗读教学,并且在整个课堂占有比很小,成效也不见得高过教师范读多少,所以我们许多优秀教师宁愿以教师范读来增近与学生的距离。
幻灯机教学有几个致命因素使得广大教师抛弃这一教学工具的:①图片不如挂图清晰;②文字不如小黑板方便;③重复使用率低,大都是一次性使用;④制作费时费力。
录像机教学其实与现代远程教育的DVD教学相近,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经费资源相对缺乏的原因等等,录像机教学并没有深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①录像成本高,而我们的教育经费严重不足;②录像的内容在以前相对量少,使用范围不广泛;③电视机、录像机太贵;④电视屏幕小,不适合课堂教学。
而今,我们的社会已从物理电器时代走进数字化电器时代,电器成本也一降再降,仅一千多元就可购买大屏幕电视机及DVD机;我们的社会已从纯平面媒体时代走进数字化网络时代,一台电脑即可完成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录像机的所有教学任务,还可以增加电脑所特有的教学魅力——交互性、自主性、丰富性等特点。
一套农远设备,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走进各中校,可以使我们大步跨越电化教学时代,走进数字教学时代!虽然,我们仍然把它称之为电化教学。
[其实,前面讲的这一些对于今天要讨论的主题来说,都是一大堆有用的废话,但目的是让大家能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到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已经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候。]
(三)选择新型教学模式的利弊
我个人认为,农村远程教育就是数字化教育,我们不要被“远程”两字左右我们的的视线,而应看到这些设备可以给我们教学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与惊喜、方便与快捷、丰富与多样,它足以提升我们教学的层次,改进我们教学的方法,打破我们教学的框架,减轻我们教学的工作量。从备课到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实践应用等重要环节都将是一种解放。
据专家的研究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而在交流过程中能够掌握的信息可达70%。使用农远设备进行教学,把视听结合起来,通过交互式学习,教学的效果如何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我们有许多理由要选择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才是我们今天聚集在这里学习这种数字化教学模式的根本原因。但选择新型模式并非抛弃传统模式,而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提升与扬弃。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型教学模式也有利有弊。
1、利:
①形式新颖,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新颖的教学设备形式、手段,视听结合,可以增强感知效果,通过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声音拓展教学的信息通道,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够形象地感知授课内容,强化了对实物实景的视听感受。
②节约时间,提高记忆效率。
在讲课过程中需要在量资料或绘图时,应用新型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节约大量课堂时间,还能增加授课的信息量。新型模式多种感官并用,即眼、耳、心、口并用,可以有效提高记忆效率和听课效果。
③简化备课,授课资源共享。
教师无法翻阅大量书籍、图片或抄写大量资料时,可以上网搜索,再加上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分析综合、修补添加,即完成一次备课过程。新型教学模式还可以应用于大班授课,并可以迅速推广,资源共享。
④循环使用,提高信息价值。
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把大量资料收集、存储起来,使得每一节课的资料有了再次使用的可能,省却了以前教师收藏大量资料却翻阅困难的烦恼。还可通过不断的交流、协作、共享,使信息资源发挥最大化的价值。
2、弊
①本末倒置,过分依赖于设备,降低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有些学生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上课不记笔记,不记重点,不做归纳总结,只将老师的课件拷贝到自己的磁盘上便算完事。他们认识不到必要的记录和归纳总结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和思维过程,方便的拷贝实际上不能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教师与学生的直接交流受到了限制。教师在传统授课过程中可以随时观察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情况,还可以通过提问有针对性地就某个问题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然后有效地采取措施。多媒体教学一旦设计好程序,它的灵活性就受到了限制,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也受到了限制。
②限制想象,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了学生的能力拓展。
有些教师把课件做得非常花哨,文字、声音、图片、影像、动画一应俱全,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技术细节和美化功夫上,播放起来,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让语言占主导地位(某些自然学科的实验例外),尤其是外语、语文、文学欣赏、社科类课程等。语言是抽象的,对于一些山水风景人物的描绘,却需要靠想象来丰富。多媒体教学中,画面占到相当大的比例,收到了具体、形象、易懂的效果,但同时它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想象的空间在不断缩小。
(四)农远新型教学模式的三个层次。
1、教学光盘播放点。基于光盘资源的辅导教学,让DVD、电视机成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工具。遥控器是粉笔、是教鞭、是魔法棒。
教学光盘播放应用的特点:①采用电视教学的形式;②两方面的功能:讲授功能和辅助功能;③“教的主体”与“学的方式” 的变化;④光盘资源的种类:小班课堂教学、资料素材、专题教育、教师培训等。
2、卫星教学收视点。基于多媒体资源的教学模式。让卫星接收教育资源,让计算机结合电视、DVD组成多媒体教室。
卫星教学收视模式是乡中心小学和村完小利用卫星接收系统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快速接受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并同时具有教学光盘播放点的功能。该模式的教育资源包括:直播类节目、备课资料、媒体素材和能力训练资料。如全国优秀教师的示范课、空中课堂、优秀的教案、动画、视频类素材、典型的课件、积件、习题精选、探究活动等。
3、计算机网络教室。基于网络的合作探究模式,让电脑室成为学科教学课堂,利用网络资源使学生接受更大量的学习资源,并自主地选择有兴趣地学习。
计算机教室模式是在卫星教学收视点的上增加了网络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使师生可以在网络和多媒体环境下进行教与学的活动。
二、农远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资源”是农远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缩短城乡距离,让身处偏僻山村的孩子与能享受到城里孩子一样的课堂教学。
身处基层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制作复杂的优质课件(那是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教研组、教研室及专家们的事),而是把已有的教育资源最大化地为我使用,利用相应的教育资源通过简单的整理、编辑,迅速有效地应用到教学中去。
具体的农远工程中的教育资源分为三大类。
1、课程教学类(如课堂教学实录,优质课比武等)。
2、教学素材类(构成教学内容的各种基本要素)。
3、专题资源类(特定的主题教学,班队活动,课外活动等)
(一)农远中教育资源的收集。
农远中教育资源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光盘(可以是上级分发的,也可以是自行制作的)
2、卫星接收(教育的名师讲座,课堂教学实录等)
3、网络下载(各资源库,优秀教师博客,协作交流成果等)
(二)农远中教育资源的管理。
资源管理的核心在于“合作、交流、创新”。福州市台江区教育局的“资源包”理念,可以做为我们的资源管理模式。他们采用“分散制作——集中共享——应用教学”的方式,以资源包的形式创作了大量的教学素材、教学资源。
——主文件类(资源包命名规则:学科——年级——内容)
——教师→教案、说课稿、课件、教学反思等
——学生→指导与学习、练习与评价、作业与作品
——公共→学习链接、拓展知识、相关知识
不管是制作光盘还是制作网络资源都可应用。
(三)农远中教育资源的应用
1、营造知识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入境动情,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
3、中断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4、用于详细观察实验过程,发现定理、定律。
5、用于着重表现宏观或微观的内容。
6、用于展示难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
7、用于展示运动状态和过程的教学内容。
8、以形象生动的形式表现抽象的教学内容。
三、农远教学基本要求
1、学校要排出使用农远设备的课程表,把农远设备最大化地利用起来。
2、学校应要求全体教师会操作、会应用农远设备。每个学校必须确定1—2名网络管理人员。
3、保证每个老师每周至少看一次所任学科、年级的教学实录及教育资源。
4、每个教师每周在多媒体课堂至少上一节课。
5、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得到至少一次利用农远设备上的课。
6、教师的地位应该是教学的主体,是“平等中的首席”,利用农远设备,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发——主持——促进”的作用。
7、整合教学力量,强化新型教学模式的教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