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838166
  • 博文数量: 343
  • 博客积分: 10342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2892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8-15 12:34
个人简介

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文章存档

2012年(3)

2011年(5)

2010年(2)

2009年(40)

2008年(293)

分类: 系统运维

2008-11-13 21:50:40

  先从源路由如何向连接在外地链路上的移动节点发送数据包开始。 I P版本4在I P报头中定义了一个可选项:Loose Source and Record Route Option。这个可选项列出了一个或多个中间目的地址,要求数据包在到达最终的目的地址前必须经过这几个中间地址。
    例如,考虑一台源主机要向一台目的主机发送数据包,但它还想让数据包经过从源到目的地的路径上的一台特定路由器,这台源主机将“下一个中间目的”地址,即那台路由器的地址,放在目的 I P地址域中,而将目的主机的 I P地址放在 Loose Source and Record Route Op t i o n中,这时,数据包将按网络前缀路由被送到目的 I P地址域中标示的那台路由器上。
    当那台路由器接收到数据包后,它检查可选项,发现自己只是一个中间目的地,于是,将Loose Source and Record Route Option 中所指示的地址取出, 也就是将目的主机的地址取出,然后将数据包送给去往目的主机的下一跳地址。在转发该数据包前,路由器将自己的 I P地址记录在Loose Source and Record Route Option中,实际上记录的是它将数据包转发出去的那个端口的I P地址。
    当数据包到达目的主机时,目的主机检查可选项,发现自己就是包的最终目的地,因此目的主机将数据包送交 I P协议域所指示的高层协议处理。 I P报头中定义的这个可选项还要求。当目的主机对源主机进行回答时,也要在它的数据包中包含 Loose Source and Record Route O p t i o n。当然,目的主机应包含的是“反向”的源路由。在这个例子中,目的主机在向原来的源主机发送数据包时,会在Loose Source and Record Route Option 中包含作为中间目的地的那台路由器的地址。
阅读(1763)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