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
分类: 系统运维
2009-10-23 20:53:05
五年前,开始一项功德无量、泽被后世的浩大工程——把美国著名图书馆的典籍逐本扫描上网,让每个人都可以轻松的查阅常年沉睡在图书馆仓库中人类文化的遗存,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构想。到2008,年已经有800多万册的图书进入了谷歌的数字图书馆。
起 初,谷歌的扫描仪扫过的都是已经过了版权保护期的历史古籍,全世界的出版社都在反复的出版这些历史经典,当然也没有人来干涉谷歌把他们放在网上。但随着扫 描工程的推进,那些仍在版权保护期内的书籍也逐渐进入谷歌的扫描范围。此时,一个难以逾越的问题摆在了谷歌的面前——版权。数百万的图书,意味着背后数百 万的作者和不计其数的出版机构或其他版权拥有者。把他们一个一个的找出来,一个一个的谈判,签订合同吗?即使谷歌有足够的钱来支付版权费用,但如此繁杂的 工作想想就让人头疼。
此时一个崇尚创新的公司显示出他势在必得的霸气和创新能力。他 们不动声色的继续自己的扫描事业,然后等待有人出头打官司。美国作家协会和出版家协会代表著作权所有者开始向谷歌提起集体诉讼,去年10月,初步达成和解 协议,谷歌将接受版权所有者的申诉,向同意参加谷歌数字图书馆的著作权所有者支付每部60美元的网上版权转让费,并承诺付给版权所有者63%的阅读收益。
这 个行为的逻辑可以比作这样的例子:有人看上了一大片庄稼,但懒得去挨家挨户的去找农户,他把联合收割机开进了庄稼地,自顾自的收割起来。如果你没有听说自 己的庄稼被别人收割或者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前来证明自己的权益,那么你就被认同为放弃了对庄稼的所有权,如果你来了,他就给你一个自己规定的收买价格,并 且承诺出卖后给你的分成,如果你不满意这个条件,那么把你的庄稼拿回去。的确,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率的做法,但即使对于承认你给的是一个公道价格的农户来 说,这种做法也显得过于粗暴和无理,没这么玩的。谷歌的做法看似高效,实际上是把本来应该由公司承担的成本转嫁到了著作权人的身上,你要想获得本来应该送 上门的利益,就要劳神费力的去自己争取。
自然,谷歌的这种做法引起了世界各国的不 满,包括法国、德国政府以及一些著作权机构都公开反对谷歌的做法。在吵吵嚷嚷了很长时间后,一个叫做国际版权复制协会的机构给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发来一份 邮件,告诉我们,谷歌扫描的还有中国作家的作品,咱一起去告他们吧。文著协上网一查,至少570位中国权利人的17922种作品已经被谷歌擅自收录,此 前,没有一个作者知道他的作品已经光荣的被谷歌的数字图书馆收藏。
孔已己虽然说过, 读书人偷书不算偷,谷歌是否也可以把这个理论推而广之,为了读书人可以读更多更好的书,偷着扫描未经授权的著作而心安理得呢?谷歌一直在强调数字图书馆的 免费使用,谷歌图书的首席设计师说:“谷歌的主要业务是搜索,我们从来没有试图从这个项目中牟利,谷歌也从来没有给我们下达过盈利指标”。的确,很可能在 相当长的时间里,公众可以从免费阅读图书中获得好处,但谁能保证谷歌在拿到众多的著作权人授权后永远不用它来盈利。互联网时代,免费其实已经是一种通行的 盈利模式,只不过买单人不再是用户而是第三方罢了。而谷歌一旦通过免费获得数字图书馆的垄断控制权,我们享有的便利就是有条件的了。谷歌在数字图书馆领域 的快速扩张已经让停止了他们的类似业务,凭借期强大的技术和资金实力形成的垄断,会不会也同时让中国的数字图书馆工程成为半死不活的鸡肋,不得不让人警醒。
“不 作恶”是谷歌引以为豪的企业宗旨,这条被谷歌广为宣传的信条,来自于公司创始阶段的一位名叫帕特尔的工程师,在这样一家崇尚技术的公司里,工程师门担心由 于商业人才的不断进入,公司的铜臭味会越来越浓,为了迁就广告客户,人为的干预关键字搜索排名,所以这位工程师在公司会议室的白板上写下了这几个字。后来 这几个字逐渐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并且成为谷歌的企业宗旨。在中国,虽然在市场份额上谷歌不敌,但由于坚持不因为商业利益干预搜索排名,谷歌获得了用户的尊敬。
从 19世纪伯尔尼版权公约诞生到现在,已经有149个国家和地区加入这一公约,这个已经存在一百多年的公约已经成为大家共同认可的版权制度。尽管对于著作权 和专利权的保护一直有不同的声音,但在这个制度在被推翻之前,他依然构成了商业伦理的重要部分。谷歌以造福人类这样高尚的名义试图打破现代社会所共同遵守 的版权制度不但是对版权所有者的挑战,也是对商业伦理的挑战。当一个企业为了更长远的商业利益而背弃了自己曾经奉为圭臬的信条的时候,我们对这家公司的尊 敬不得不打折扣,尽管我们是那样喜欢他们给我们带来的各种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