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系统运维
2011-04-20 10:30:11
请求网格默认显示的列如下所示,可以通过View子菜单下的Select Columns来设置要显示的列。
各个字段的解释如下表:
Started | 请求开始的时间,第1项为绝对时间,后面的都是相对于这1项的偏移量 |
Time Chart | 同一个页面中,某一请求相对于其它请求的时间图形 |
! | 当有告警被发现时,显示该标志 |
Time | 从发送该请求到接收完响应数据的时间 |
Sent | 发送数据的总量,单位为byte,包括header和POST data的数据量 |
Received | 接收数据的总量,单位为byte,因返回的状态码不同值也会不同: 200:显示值为header和content的大小。如果内容被压缩了,显示值为已压缩content的大小加上未压缩header的大小。当使用SSL时,显示值为加密后的大小,通常比未加密的值大些。 304:显示值为header的大小。 (Cache):显示值为0。 |
Method | 请求发送时所用的方法,如GET、POST等 |
Result | 请求成功时将显示状态码,如200表示OK。 (Cache):表示数据是从缓存中读取的。 (Aborted):表示在完成之前中止了操作,例如一个图片正在下载中,但你点击了一个转向其它页面的链接。 |
Type | 以图形表示内容的类型 |
URL | 请求的地址 |
Blocked | 前期预处理时间(如cache搜索)和等待网络可用的时间 | |
DNS Lookup | 将主机名转换成IP地址的时间 | |
Connect | 创建连接的时间 | |
Send | 发送请求的时间 | |
Wait | 等待服务器响应的时间 | |
Receive | 接收响应的时间 | |
Cache Read | 从缓存中读取数据的时间 | |
TTFB | Time To First Byte,网络开始初始化到接收到第1个字节数据的时间 | |
Network | 网络开始初始化到网络使用完成的时间 |
Render Start | 开始渲染事件,当浏览器开始显示页面时触发 | |
DOM Load | 当页面的DOM已加载完毕并可以提供给脚本调用时触发 IE中不显示,Firefox中对应DOMContentLoaded事件 | |
Page Load | 页面载入事件,当DOM和图片都加载完成后触发 对应onload事件 | |
HTTP Load | 标志着所有的HTTP或HTTPS请求结束 |
首先看标记为1和2的两个分组标题部分,标记1的开始时间为全0,标记2的开始时间为00:00:06.200,这个时间是相对于标记1的开始时间的一个偏移量,也就是说页面2是在页面1请求后的6秒左右再发起请求的。
然后来看看标记3,这里有很多的时间值,每个时间值都表示该请求发起的时间,这个时间是相对于页面开始时间的偏移量的,比如看页面2的那几个时间,都是相对于页面2的开始时间计算的。
再看看标记4,这是一个时间条形图,说明这个请求是在0.146秒开始发起的,先有一段Blocked时间,然后建立连接,再发送数据等等,可以看到,这个条形图并不是向左靠齐的,因为它是相对于该页面中其它请求而言的。
把标记5、6、7连起来看,标记5说明在0.259秒的时候所有请求都发送完毕,标记6说明在该时间点页面开始显示,标记7说明在0.342秒的时候所有DOM和图片都已加载完成并开始执行onload事件。
最后来看看图片中被黄色标记了的一行,首先,感叹号一列中为空,说明没有告警信息,Time列中显示为0.113,说明该请求共耗时0.113秒,Sent列为383和Received列为371,说明该请求发送了383字节的数据和接收了371字节的数据,Methoed列为GET,说明使用的GET方法,Type列显示了一个图标,如果把鼠标移到上面,会显示image/gif,说明请求的内容类型为gif图片,URL列显示了请求的地址。
这一部分讲解了中间网格部分的内容,当然有些细节没有详细阐述,需要读者自己去操作,而且这些内容和HTTP协议有关,就像开篇说的,需要读者懂一些HTTP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