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72463
  • 博文数量: 1696
  • 博客积分: 1087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835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3-30 15:1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7年(1)

2016年(1)

2015年(1)

2013年(1)

2012年(43)

2011年(17)

2010年(828)

2009年(568)

2008年(185)

2007年(51)

分类:

2010-08-02 17:34:20

   事必躬亲是指不管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出自于《诗·小雅·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弗信。”例句:于舅太爷却勤勤恳恳,事必躬亲,于这位外甥的事格外当心(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作为领导风格,指的是事无巨细,一定要亲自去做、去管才放心。一个单位(组织)就象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管理不善、管理不当就会适得其反,与你想要的结果背道而驰

    事必躬亲式管理,是兵家大忌。诸葛亮就是事必躬亲的典型代表,当年他六出祁山,把司马懿逼得两次自杀未遂。司马懿派人探听诸葛亮的虚实,带回来的情报是: “食少事多”“事必躬亲”。司马懿一听大喜,确定了一个字的战略:等!因为诸葛亮“食少事多,其寿不长”,我们等得起,“事必躬亲,必无后人”(没有接班 人)。结果不幸言中。几个月后,诸葛亮就死了,扶不起的刘阿斗也未能继承他的伟业,成为了三国时代最大的悲剧。为此诸葛亮既获得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美名,也留下了“食少事繁,其能久乎”的讥评。

    事必躬亲不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阐述了人在发展 中的决定性作用。一个单位领导凡是都要亲自去做、亲自去管,其他人和机构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就算是干工作了也只是拘泥于领导一个人的思 想。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来,领导指挥我干我就干,领导不指挥我就不干。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单位除了领导一人繁忙其他人均无事可 做的“病态”工作格局。

    事必躬亲不利于凝聚人心、团结协作。领导是一个单位的核心,一个具有优秀人格魅力和讲究领导艺术方法的人,会起到凝聚人心,团结同志,共谋发展的主导作 用。工作中事无巨细,什么事都自己去做,其他同志做什么你都心存芥蒂,结果也只能是凡事自己去做,如此下去单位会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政。所谓的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应该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用一套合理有效的制度去控制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同时也给予下属一定的权力,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结合,才能有效的运用你手 中的权利,达到民心所向事半功倍的效果。

    事必躬亲不利于事业的良性发展。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人,更重要的是在于有一个胜任的领导。事必躬亲的领导,会失去同志的信任,所有的工作只由一个人说了算, 其他环节上人的作用不能很好的发挥,所有工作的开展只是在重复在上年度的样子,人性本身的创新潜能没能挖掘,工作如一滩死水,工作的节奏和方法落后于时代 的发展,践行“三个代表”只能是空谈。

    过分地分权,或者在分权中使某些下属的权力过大,某种程度上削弱领导者自身的影响力,甚 至还有可能造成组织内部的混乱局面。但大权独揽、事必躬亲是领导者的大忌。领导者需要集中精力抓大事,这种大事是决策的制定的推动决策的实施。而迎来送往 等事务性的日常工作、操作性的规章程序,只要不是与组织的大政方针直接相关的具体事项,领导者要避免亲自处理,把精力放到对大事的全局性把握和决策。一个 单位只有发挥所有人的积极作用,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给每一个人提供一个有利于发展的平台,让所有的人都在谋事、想事、做事,才能开创一个事业发展 的良好局面。(原作于2007年6月4日11:04)

阅读(1823)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