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的发展在于如何更好的利用市场经济,中国企业如何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摘得先机,就不能离开企业文化的
建设。日本的经济奇迹的关键除了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重要的在于它特色的企业文化。该文着重从日本企业精神研究出发,希望可以为中国企业文化的建构和中国
企业发展奉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中国;日本;企业精神;企业文化
1. 2070年代以来,惊
讶的发现:日本在战后不到30年的时间里,以惊人的发展速度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强国。日本在各个特定行业都取得领先地位——横扫英国的摩托车业,超越德国和美国的汽车生产,抢夺德国和瑞士的钟表、摄影机、光学仪器等生
意,打击美国在钢铁、造船、钢琴、拉链、一般用电子产品上的传统优势。日本之所以能够创造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除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外,在国内条件中,人的
因素起了重要作用。日本人常说:“日本没有土地,没有资源,有的只是阳光和空气。”在这样一个贫瘠的岛国里,他们非常好的挖掘和利用了人的自然资源。日本
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繁荣,也离不开日本独具风格的企业精神和文化。西方在研究日本的成功之后得出这样一条结论:“企业经营中居第一位的并不是严格的规章制度,更不是计算机等任何一种管理工具和方法,而是企业文
化。”企业文化推动着日本企业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经营管理,通过发挥理想、信念、精神、道德等群体意识的凝聚作用、激励作用、规范作用、充分调动人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人、财、物以及管理技术等要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了高效力。
美国人创立了行为科学,但行为科学在美国主要是理论学说,并没有在中进行实践,行为科学在日本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而且硕果累累。中国人创
立了儒家文化和古代兵法战术,但在近代的中国人早就束之高阁了,而日本人却把它们拿去用到了企业管理中,同样的开了花结了果。巴斯克和艾索思在《日本的管
理艺术》中说到:“一旦我们被自己的假设套牢,就无法看出其中的错误。挣脱出这种思想牢笼的方法之一就是把我们的假设与其他地区的假设相比较。”日本人就很好的应用了这一方法,不但吸收了西方的管理经验,而且对传统文化做了很好的弘扬,创造出了鲜明特色的日本企业文
化,成为“一个非常进步的工业强国。”[1]
2.上世纪70年代,正当中国人引进美国的管理理论,而美国又向日本学习的同时,日本人却说:他们的管理思想方面主要是学中国,而且早就开始
学了!日本现代管理思想家伊藤肇在其所著的《东方人的管理智慧》一书中说:“日本企业家只要稍有水准的,无不熟读《论语》和《道德经》,孔子和老子的教训
给他们激励影响之巨,实例多得不胜枚举。”确实,我们看到了日本企业精神的根,而且儒家经典文献早在日本应神天皇十六年(公元285年)就传到了日本,日
本企业文化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并不是其全部。那么日本企业文化精神都有那些具体表现呢?
首先,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日本企业文化的灵魂所在,也是日本“和”精神的集中体现。日本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意识是“团体本位”,或者说是
“集体本位”。日本企业重视集体力量,强调集团功利,倡导以团队精神为核心的集团价值观。[2]团队精神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充分发挥“团队”的整体效
能,又保持“团队”内部的“和”以及维护和发展整个团队的利益。当然,日本人的“团队精神”是个人以加入某特定的(企业)集团为存在前提的,个人与团体的
关系维系几乎是终身的,团队成员之间没有“契约”的限定,义务和责任也具有弹性。日本的企业不论规模如何,都有最高目标和阶段目标,而且,向来重视和强调
“人和”,重视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构,这样就把日本企业变成了上下趋同、目标一致的命运共同体。从社长到普通员工,都在为实现企业或团队目标同心协力,在
企业中,上级对下级的关爱照顾无微不至,下级对上级也是要充分信任的,这样可以更好的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同时,日本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也一直维持良好的
共同协作关系,没有掣肘和摩擦,正是这样的和谐协调的生产关系才产生了非常高的工作效率。日本人除了在工作中积极保持和谐的关系,在下了班后仍然在为了将
和谐的关系更好地维系下去而努力。在日本,如果哪位妻子的丈夫经常一下班就直接回家,那么就会被认为在单位没有人缘,工作有问题了。当然也不是说和其他人
或上级只搞关系就完事大吉,同样的,只要犯了错误,上级都会一视同仁的,而且对关系好的人会更严厉,因为这样才能让犯错者更好地解决问题。和谐的人际关
系,良好的思想勾通,顺畅的协作系统,日本的团队精神为日本企业的加速发展提供了动力。
其次,感谢报恩精神。“恩”的伦理是日本伦理大纲的中枢。它根深蒂固地渗透在日本民族的血液之中。感谢报恩精神要求企业的员工要忠于自己的企
业,有“恩”的意识,员工要时时刻刻牢记自己因身外力量的帮助而获得的利益,不忘感激之情,而且要求忠实和诚信。在日本,员工是把企业当作主人的,自己是
给主人干活的,是企业给了自己工作的机会。日本人的知耻观也非常强烈,工作比较负责任,责任心强,他们在工作上,荣誉上努力争先不肯落后,苦苦地追求着事
业的成就,也只有这样才能报答企业。日本企业实现员工忠诚不仅依靠这种道德教育,还通过其用工制度体现,实行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企业内工会制,
这些不仅是约束员工,而且保证了员工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更能激励员工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奋斗,忠于职守。在日本大多数企业在其“社训”都强调诚信,将此作
为无与伦比的“财富”,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而且日本能够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实现经济飞速发展,“诚信”经济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许多日本公司
都指出要以一颗“真心”做生意,只有心存他人,这样才能报答客户的关照和上
对自己的认可之恩。不难看出日本人对于恩情的重视程度,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和谐,而且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需要通过报答社会恩情来实现的。
第三,“以人为本”精神。日本企业经营管理是以“人性”为向导的。“人力资本思想”在日本企业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虽然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利润,但利润只不过是衡量企业发展的一种量的标志。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倾向于员工素质的竞争,只有具备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才能有企业更大的发展。日本恰恰独具慧眼发现了这一问题,注意到了人
才的储备和培养。在日本,新员工首先会被送入专门的机构学习和受训一段时间,而且只有合格后才能正式上班,这已经成为日本一些企业的一项制度。松下幸之助创造的这种“经营即教育”思想使得日本各大企业都十分重视员工教育和培训,
通过教育,提高员工的素质,发展和提高企业。重视员工的学习培训,关注员工的全面发展,创建学习型企业,在企业内形成良好
的学习氛围,并激励员工将学习转向创造,从而实现员工发展推动企业共同发展。
最后,勤劳精神。尽管战后日本经济复兴的根本要素不是勤劳,而是建立了市场经济这样的宏观经济制度,确立了民主主义的政治理念和组织体制。但
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拉近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并跻身于先进国家之林,日本人的勤劳精神确实功不可没。日本人的勤劳精神源于信奉人生价值在于工作的劳动道
德。战后日本人的劳动道德包括劳动的动机,对劳动在社会、人生中的意义的认识,在劳动中主体能动性的发挥程度以及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和国家的关系等等内
容。其具体表现有如下方面:⑴勤奋地工作。日本员工在上班的时间里,都能认真负责、竭尽努力,在下班后往往还要留在自己的公司工作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
间。有不少人认为,星期六应理所当然地去上班,即使没有报酬也要如此。他们不盼望退休后无所事事的悠闲生活,愿意在紧张的工作中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⑵生
活的价值在于劳动。劳动不只是为了自我改善而进行的个人奋斗,其首要意义在于它是人的应当自觉分担的一份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劳动不仅仅是一种只与经济利
益联系在一起的纯经济活动,还是一种高于经济活动的与“为善”相联的宗教修炼事业。因此,人仅仅求生存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工作,生命才有寄托。做好一项工
作,帮助自己的公司成长、繁荣,就是生活的意义、人生的价值。⑶进行和协的竞争。虽然日本员工注重“企业家族之情”,视公司为“家庭”“村庄”或“俱乐
部”,也主张劳动者之间的相互竞争,但是,这种竞争是在一条非常有秩序的轨道上,为了企业家族这一共同利益而展开的。因此,它不具有你死我活的殊死性,而
是一种互相提携、相互激励的兄弟姐妹间的协和谦让的竞争。
3.日本和中国同属于亚洲文化圈,文化传统渊源颇深,思维模式有相近之处,日本企业文化的发展就是经历了学习,加工,创新过程,而且日本非常
成功的将西方企业管理经验和自身传统做到了有机结合,而且现在仍然是在不断发展的和创新的。中国正在经历着经济体制转轨期,改革大潮的洗礼,世界经济一体
化进程,信息化趋势走向,总之,当前社会处在巨大变革中,人类社会也正在走向更大的进步。中国经济在不断发展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暴露出了中国在企业伦理
文化发展不充分的弱点,尤其在加入WTO后,如何与国际接轨和适应新变化、解决新问题,如何建设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成为国内企业经理、经济学
家越来越关注的对象。探讨日本企业精神文化,其目的就是希望中国企业能够借鉴其成功之处,也不妨拿来一切为我所用,结合中国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有中
国特色和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模式。
企业文化的灵魂就是企业精神,通过对日本企业精神的分析,关于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首先,以中华民族特色为基础构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企业精神更是民族精神的再现。日本企业的“团队精神”就是秉承着
日本“和”的民族精神才树立起来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家族利益为最高目标,家族团体重于个体;强调和谐与稳定的家庭伦理关系。中国企业文化应该继承
和发展群体精神的精华,去除压抑个性、封闭保守的糟粕。同时,应杜绝“家族主义”,搞亲疏远近的裙带、血缘关系,以免企业向心力、凝聚力不足。另外,要以
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向心力、凝聚力和民族责任感。
其次,以“人本”精神为纽带构建企业文化。日本企业文化最精华的部分就集中在“以人为本”上,把人当作是企业的中心。现代的中国企业文化建设
中,已经非常重视人才的教育、培养和储备,但是缺少对个人意志和品德的修炼。自身的修炼不够,不注重“内省”,自身人格的力量不强,就缺少信念和忍耐,
“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不过是句空话。德才兼备才是企业中员工队伍建设的目标,而且也是“人本”精神的最好体现。
最后,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时代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不是千篇一律,而是从企业的自身实际出发,只有在充分发挥自己的
优势、规避劣势的基础上,才能创出自己的特色。日本的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色企业文化所在,不只有一个“松下精神”,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精神”。市场经
济为我国的企业提供了一个最为广阔的经济舞台,同时竞争对手也更多,可以说,没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也就失去了在今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的机会。所
以,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更多的是要体现企业自身特色,这样才能培养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能力。企业文化建设也是一项长期持续的艰巨工程,也只有通过系统
的持续不断的工作才能落到实处,从而使企业有鲜明的特色和强劲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巴斯克,艾索思.《日本的管理艺术》[M].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第2页.
[2]鲍宗豪.文化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第224页.
阅读(928)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