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72890
  • 博文数量: 1696
  • 博客积分: 1087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835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3-30 15:1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7年(1)

2016年(1)

2015年(1)

2013年(1)

2012年(43)

2011年(17)

2010年(828)

2009年(568)

2008年(185)

2007年(51)

分类:

2010-06-23 13:50:40

餐饮给了川军,洗浴让给东北,服装拱手江浙……陕西人究竟是丢了市场,还是丢了进取意识,还是丢了秦人的尊严,我们不禁要问——
陕西人怎么了


据说,有些外国人印象中的中国人一直是穿着大红棉袄、包着花头巾的形象。因为他们了解中国人的渠道仅仅是通过一个非常有陕西特色的电影《红高粱》。

而一位在北京读书的朋友,谈及对陕西人的印象,却也是那个穿着羊皮袄,包着白羊肚手巾的老实人。问及为何如此,他说从历史的影片中和关于陕西的宣传中得 知。

陕西人的印象就是中国人的印象,一点点的可笑之余,隐隐有一种悲凉的味道。陕西人怎么了﹖外人眼中的老陕什么样﹖陕西人怎么办﹖这,实在值得一说。



外埠军占领三秦



在西安,各类风风火火的产业里,充满了外地人的身影。西安市规模最大的九家洗浴城,八家是东北军;随便走进一家洗浴城,江苏扬州的“搓背族”已成为一绝; 商场里,琳琅满目的皮衣又大多出自浙江人之手;餐饮界更成为川军的天下,有“十家火锅店八家是川军”之称;西安的大小建材市场都是福建人的身影;广州、厦 门人的水产品摆上了古城人的餐桌……面对这些,我们不禁要问,西安诸多行业,何以拱手让人﹖当然这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没有疆域垄断,哪里有金子,精明 的商家就会蜂拥而至。问题是,科技和人才居全国前列的陕西,我们自己的特色产业在哪里﹖

谈到陕西的产业,不得不谈教育,陕西的高教和科技实力,仅仅位于北京、上海之后,名列全国第三,而陕西的民办高校更是神奇地创造出中国民办高校的六个第 一。据资料显示,截至到2002年6月12日,全国民办普通高校超过1000所。其中教育部公布的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普通高校就有105所。陕西 现有民办高校和民办高等教育机构66所,在校生总数将近14万人,在校生数是全省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的44%,是全国民办高校在校生数的14.2%。其中 全国十所万人以上的民办高校陕西就有5所。国家承认学历,独立办学的民办高校10所,高教学历文凭试点校32所。这些数字在全国各省市民办高教中名列前 茅。西安翻译学院2002年在校人数已达2.5万人,与西安的另四所民办高校西安外事学院、西京大学、西安欧亚学院、西安思源学院一起,成功地占领了全国 十所万人民办高校的半壁江山,使陕西成为全国最大的民办高校基地,陕西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民办教育的“硅谷”。

另一方面,陕西的医药保健业一直走在全国医药保健业的前列,国企有西安利君制药,外资有西安杨森,民营有步长集团,这三家企业入围全国医药龙头企业三十 强,被业内人士关注。更值得一提的是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医药保健品生产研发集散基地的咸阳,就集中了大大小小500多家医药保健品企业,从业人数过十万。每 年的销售收入大约40亿至50亿之间,这一个让人心跳又令人振奋的数字。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505神功原气袋的出现引发的“五神”闹咸阳、?神刀张朝 堂、神针赵步长、神脉冯武臣、神枕赵东科 ,创造了陕西医药保健业的第一个辉煌。此后在政府的不断支持下,咸阳的医药保健业在“五神”的辉煌之上持续发 展,陕西的医药保健品产业备受世人关注。

论及陕西自己有特色的产业,除了教育和医药保健品我们还能为哪些自豪﹖是陕西人丢了市场、丢了经营意识,还是丢了勤劳的品质﹖论豪爽陕西人不及东北人,论 精明能干不及江浙人,论金钱意识不及广东人,陕西人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外地人眼里的老陕



李文诚 东北人 凯德华洗浴中心总经理

西安是个好地方,八百里秦川风调雨顺,靠天吃饭不愁温饱。然而这也养成了陕西人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性格。就拿来我们这里打工的陕西人来说,怕吃苦、怕受 累、活一重些就要换地方,老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想着出小力气赚大钱,并且他们不愿意多干一点儿活。说陕西人不思进取,是说他们不愿意走出这块土地,不愿意 出去看看。我这里的一个保洁员家住铜川,人很勤快。然而一次员工放假我见他仍在这里转,问他为什么不回,他说没坐过火车,不知道咋回,怕走丢了。32岁没 坐过火车,出来连家都回不去,这就是陕西人,保守,不想看看北京、上海什么样,不想和人家比试一下。

另外陕西人时间观念差,和他约好10点钟见,你可能要等到12点钟。总说是20分钟就到,可一个20分钟就得等两个小时。社会意识也不够,路上堵了车,宁 可大家都堵着,也没人愿意主动退后一些或疏导一下。东北人不同,遇到堵车不用交警,有司机下来主动指挥,大家都怕越堵越慢。

当然陕西人也有优点呀,比如朴实,比如豪爽。但同是北方人,陕西人的豪爽中透着一种谨慎和小心翼翼,没有东北人的豪气云天。

陕西人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学历高素质差。南二环那么漂亮的草坪,是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绿化带,然而花了那么多钱,周围住的又是“白领”,草坪里每天 晚上充满了乘凉的、睡觉的、打牌的、乱扔垃圾的,给生生地破坏了。

陕西人的性格限制了陕西的发展,西安各行业的市场被外地人给占了。其实陕西资源很丰富,人也不缺,为什么就走不出去﹖还是不愿干,不想干,大部分人都在吃 老本,凭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生活。

陈勇 浙江人 西安电信分公司高新局职工

我7岁来陕,在西安待了34年,应该算个地地道道的老陕了。然而每年我回浙江老家和平时在西安的一些浙江老乡的接触中,依然能强烈地感觉到咱们陕西人与江 浙一带人的差异。

陕西人实诚、纯朴。我周围的几个西安朋友,做生意红红火火,都全凭一个“讲信用”。老实不是傻,是优点,老实人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所以经商的陕西人虽然 做不大,但从不吃亏,这老实还体现在一个方面就是不愿意费尽心机去竞争。你看街上蹬三轮的陕西人,假如他一天挣5元钱,他会用3元钱喝一瓶啤酒,然后怀揣 两元钱悠然自得地躺在树阴下养神。他们太容易满足,所以不会拼命去挣很多钱,也不会在交往中算计别人,所以交朋友,做生意还是找陕西人好。

另外陕西人的整体文化素质高一些,这里本身就存在一个很浓厚的文化氛围,又有那么多的高校,所以个人接触教育的机会相对多一些。但陕西留不住人,这么多的 高素质人才都东南飞了,陕西成了一个给别人培养人才的基地了。花自己的钱,给别人建家园。

陕西人也有缺点,最大的缺点就是缺乏创新能力、不够精明。我的老家那边,人家是穿补了裤子,长经济头脑。靠什么发财﹖靠手和脑袋。那里的人能分散到全国各 地去收集一些下角料,回去后把这些破烂比如废旧轮胎,再加工把里面的线抽出来,把橡胶回炉,再重新压制成橡胶制品,返销全国,从中得利。这些工序一般都是 在家庭中完成的,多个手工作坊集合成一个加工工厂,一般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工厂,然后每个村子之间又分工协作,从而完成整个程序。陕西人就做不了这些,一个 原因是陕西人爱面子,他拉不下这个脸。虽然工资不高,但我毕竟是国家正式职工。而他们做小本生意的,名不正言不顺嘛,又挣不了多少钱。另一个原因是陕西人 的团结协作性不强,江浙一带人们手工作坊式的小经济,不是由政策或法律来规定的,而是人们自发形成的。但陕西人不行,你到市场上去看,陕西人都卖什么﹖卖 菜、卖水果,都是自产自销,没一个系统。

总的来说,陕西人做人比做事要好。

王亚亮 广东人 西北政法大学学生

陕西人和广东人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说没追求,比如说懒,比如说不愿意出门。但是这个相似的背后其实却是两种心态两种文化,这个差别也是陕西人和广东人最 根本的差别。

陕西人没追求,有钱就开个泡馍店,开个面馆,搞文学的不敢搞经济,不敢搞哲学,为什么?胆子小呀,自信心不足,总想只要有个立脚儿的地方就可以了,何必闹 得轰轰烈烈;广东人也没追求,但广东人是一种满足之后的没追求,这些年的发展创造了多少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引导着潮流先锋后缺乏一种可比性导致广东人 没追求。

广东人也“懒”。比如吃早茶,和西安吃泡馍差不多,需要时间。但广东人的消闲时间是完成工作后的剩余时间,比如有6个小时的活,广东人每天可能3个小时就 完成了,剩3个小时来玩,而陕西人可能要做八个小时,其中用一部分时间来吃泡馍,来聊天,来堵车。

再就是个不外出,陕西人出外打工的极少,广东人出外的相比其他沿海城市也不算多。但陕西人不出去是因为恋家、怀旧,他离不开城墙,离不开兵马俑,几千年的 文化之根形成的强大凝聚力除了束缚了陕西人的脚步,还限制了他们的思维,他们走不出去。而广东人为什么不出去﹖没必要。广东就有足够的建筑工地、足够的工 厂来满足这些人,所以在广东省内,人口流动还是很快的,但陕西省内人口流动也不快。



陕西人:如何走好自己的路



外地人眼中的老陕什么样﹖依旧是那个穿着羊皮袄,憨憨地,坐在城墙根下懒洋洋地晒太阳的老农;依旧信奉着“三十亩地一头牛,孩子老婆热炕头”的人生信条。 人创造积累了文化,反过来了文化应推动人的进步。如果被文化束缚了手脚,那么一场彻底的变革?行为上和思想上 就该真真地来临了。

我们自己看自己,认为有吃有穿,衣食无忧,何苦争名夺利;外人看我们,老实、保守还有点儿清高,那老陕怎么就没一点儿斗气﹖然而我们终究要活得更好,要走 向外面,在这个十字路口,陕西人怎么办﹖

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西北政法大学的张晓飞先生有一段话,值得我们深思。

近几年西部人特别是陕西人一直是社会谈论的热点,但人们常常以陕西经济发展的落后来作为评价的切入点,从而陕西人也跟着落后起来。人本无优劣之分,可偏要 分出个三六九等,恐有谬误之处。陕西人现象其背后隐含的是和陕西地域相对应的文化形态。

我们看陕西?人 落后,是以中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为标准的。关中八百里平原,西安建成大城市并不难,比起建深圳时要挖山填壑容易得多,但我们能用深圳速度 来要求西安吗﹖用东南沿海的标准来衡量陕西到底合适不合适﹖我们难道仅仅把差距定位于经济的发展,观念上的开放吗﹖被我们抛开的那些历史文化因素不能不考 虑。陕西就是陕西,地处内陆,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丰富;陕西人也就是陕西人,老实、忠厚、还有点保守。所以我们应从这个实际出发,走我们自己的路,深圳有 “深圳速度”,陕西应有“陕西特色”。至于这个“特色”之路怎么走,我想应该是民众、学者和政府共同探讨的结果,不能依某个权威的观点或某个指令说了算。

同时陕西是十几个古封建王朝的建都之地,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在这里根植得太深了,封建时代的农业文明的痕迹在这里还很明显,工业文明对这里的冲击还显得无 力。而两种文明交锋时社会转型给人造成的不适应和痛苦是巨大的,抵触情绪也是必然的。所以外部社会对此应抱一种宽容、平和的心态。多一分理解,就多一分动 力,多一分机会。

而陕西人更不能固步自封,应该有几千年前汉唐人的气魄,以广阔的胸怀去对待别人的观点看法。陕西人的确有缺点,比如怀旧、保守、不讲道理,甚至老实得过了 头。这些有的有违做人的原则,有的就根本不适应现代社会。所以陕西人要转变心态,增强自信,更好地面对这个开放竞争的世界。

中华文明能延续下来,没像其他古文明一样半路消亡,皆因为我们有自己的东西,并且有支持这一文明生存发展的政治经济形态。同样,我们陕西要发展,也要挖掘 我们自己的东西,不断地完善,不断地进步。

在今天社会改革开放时不我待的形势下,提出“陕西人怎么样,怎么办”这个讨论,其实是为了给我们自己一个定位。我们希望自己能认清自己,也帮助别人认清我 们,这是一个沟通和理解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可能我们才能更好地谈论发展振兴的问题。
阅读(149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