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72472
  • 博文数量: 1696
  • 博客积分: 1087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835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3-30 15:1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7年(1)

2016年(1)

2015年(1)

2013年(1)

2012年(43)

2011年(17)

2010年(828)

2009年(568)

2008年(185)

2007年(51)

分类:

2010-04-07 06:46:48

孤独是人所必需面对的一种情况,孤独诞生的原因可以是内在的也 可以外在的。孤独一词不是青春读物里所谓的孤独,他们的孤独其实用 无所事事 内分泌失调 更为贴切;同样,孤独一词也不是城市言情小说里所谓的孤独,他们的孤独其实用 性欲不能 欲求不满 更为合适。

在对一个对象进行讨论前,首先要定义它的含义,在不清楚它的含义前就开始讨论,那么答案永远是不确定与不严谨。

孤独的外在表现是独处一人,通常来说,这种孤独的情况是不多见的。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孤独,也就是所谓的内在性孤独。内在性孤独可以是 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前者是一种自信的表现,而后者则是一种软弱。我们所论述的,则是内在性的孤独.

长期 无法 正常与人交流是种外在性的孤独,长期 不想 与人交流是种内在性的孤独。而内外兼并的孤独,按大多数人的观点这是一种相当的不幸。当一个人长 期处于孤独状态的时候,他意识的轨道就会由外转内,他所关注的更多是本质而非表象。而一个人知识越丰富,经验越充足,精神越专一,那么孤独就越会使他关注 到自己,从而为他丰富的储备而感到快乐;而一个人智力越低下,行为越粗鲁,人格越庸俗,那么孤独就越会使他关注到自己丑陋的本质,从而使他难以忍受自己的 愚蠢。

但我们却不能说越能忍耐孤独的人就越是高贵的人。因为当一个人的怯弱大于对自己的厌恶时,他仍然会继续忍受孤独。

有一些人表面上看起来善于社交与群体活动,但是他的内心却可能是孤独的;而有时候一个人尽管外表上看起来是孤独的,但是内心却对社交与 群体活动充满向往。此时我们可以说前者是审慎的孤独,后者则是怯弱的孤独。

孤独的好处与坏处是结合在一起的,它给孤独者带来的宁静有时候会变成不安;专心变成分心。作为一个人来说,他的本性促使他到群体生活 中去,所以,有时候孤独者会出现一方面想要参与群体生活,另一方面又想保持住与群体生活的距离。而另一种情况,就是孤独者无法参与到群体生活中(外在性孤独),这种结果导致孤独者必须独自面对心灵的孤独不管他是主动的 还是被动的。当一个人必须得面对孤独而又没有退路的时候,此时就会产生一个心理现象叫做:敏感。

当一个人长期处于孤独这种情况的时候,就会产生敏感。敏感无疑是孤独的一种产物,就像一个人睁眼时会导致下一秒的闭眼一样,是一种连锁 关系。

群体生活会使人注意力分散,注意力分散的结果就是人的精力下降到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因为一个人在群体生活中,琐碎的生活使他的思维被 拆分为无数道光线,只有这样他有限的精力才能应对千变万化的群体生活,这样的人越是热衷于社交他的光线就越是分散的大,就像一个大灯泡一样;而一个孤独的 人可以将有限的精力专心的应用于一件事物中,而不用担心会有群体生活中那些琐碎杂乱的怪花样层出不穷的骚扰,这就使他有精力去分析事物的本质而非表象,也 就是说,他的光线可以合并在一道轨迹上,就像激光一样可以穿透纸张。

但是,物极必反。放在孤独上也是如此,由于没有群体生活可以或者不能、不想参与时,就会导致过多的精力无法释放,又由于孤独,所以精神 长期的高度集中,就会导致对所专注的事物以外的事物同样敏感。所以当一个孤独者的精力本是应用于工作学习的,但当他长期的生活在孤独中时,那么他的精力将 是非常充裕的。当高度集中的精神力面对工作学习以外的情感世界时,就会导致敏感,由于长期的孤独导致理解事物时出现了一种惯性。正常人的语言与行为通常没 有孤独者看来的那么富有含义,正常人所说的话就是话中的意思,正常人的行为就是行为本身的意思。而孤独者习惯于关注事物背后的意思,这就导致他与别人交流 时出现理解偏差。这种理解偏差是病态与惯性的。

也许在正常人看来,孤独者的过度敏感会让他们感到费解,孤独者时常出现的反常举动让她们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在他本人看来,这一些却都有 着看似合理的依据。有时这种荒唐的举动甚至让他们深信不疑。很多时候,他们事后为自己的行为偏差感到后悔,但是一段时间后,他们过剩的精力又会再次制造新 的事端。这就是孤独者的危机,行为偏差是伴随着他们的生活状态而诞生的。

就作为普通人的孤独者来说,唯一能彻底解决孤独导致的敏感,就是彻底脱离孤独状态。但是就我看来,每一个孤独者都一个属于自己孤独的原 因,在不改变他们孤独习惯的前提下,在没有超强的理性做后盾时,解决敏感的办法就是制定理性的原则。

理性的计划时刻盯防着敏感所随时造成的行为偏差,当敏感的力量强大到突破理性时,也就是在行为偏差即将出现的时候,独立存在于大脑外面 的计划就起到了抑制作用。这就是为什么人需要依据,依据的产生是因为人不能信任自己。当人不能信任自己的时候他就会去寻找依据。如果人在做事时始终依据自 己的经验,那么当他的理智产生混乱或者思维失去方向的时候,他可能会一边相信自己疯狂的想法,一边还理所当然的将其付诸实践。做任何选择都应该有其独立于 自己以外的依据性,没有独立于自己以外的依据性所做的选择就是直觉。而直觉依据的通常是潜意识里的东西,潜意识里的东西很可能是疯狂与混乱的。

所以最终,孤独者应对偏差的唯一办法就是制定众多的规范,在制定规范时应该是合理且不会影响到自己本身人格的。而如何在敏感的力量爆发 时,控制自己遵守自己所制定的规范。那就要看个人的造化,老实说,一个人的控制力是天生的,和后天的锻炼没有任何联系。即使因为一时的冲动而改变了自己的 控制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最后仍然会回到原来的起点上。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从安稳的条件退居到鱼龙混杂的环境下依然可以有条不紊的工作学习;而有些人从鱼 龙混杂的环境跃奋斗到安稳的环境后却又变回了原来的样子。

我们必须得明白,不要因为一时的敏感而置之不理,长期下去敏感会变成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则会演变为某种性格,而这种性格对于人来说是 不利的。在这些还没发生之前,切以规范制止。但我们必须得正确对待,对自己制定合理的规范并不意味着禁欲主义,禁欲主义对自己的规范是建立在对欲望的恐惧 上,而我们制定规范则是建立在对行为偏差所导致的疯狂上。

仅作以此文时刻提醒自己。

阅读(64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