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72731
  • 博文数量: 1696
  • 博客积分: 1087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835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3-30 15:1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7年(1)

2016年(1)

2015年(1)

2013年(1)

2012年(43)

2011年(17)

2010年(828)

2009年(568)

2008年(185)

2007年(51)

分类:

2010-04-04 13:42:04

中国的经济现在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一个时间和空间的十字路口。在这个十字路口,前后左右看,中国处于怎样的位置,值得国人深思。

市场主导:同意交换才能创造财富
为什么有些国家富有些国家穷?有些国家赚不了钱有些国家舒舒服服赚钱?其中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双方同意交换创造财富。经济学很难很复杂,道理太多,但有条最基本的道理,就是双方同意交换,一定创造出财富来。双方同意就是对双方都有好处,对双方都有好处那就一定有财富的创造。
从表面上看,交换是拿钱买东西,我丢他赚。但再一想,不管是多出还是少出钱,双方是愿意做这个交换的,不管最后的价是高是低。这与原来的政治经济学完全不一样,政治经济学是交换不创造财富,交换是等价的。现在是交换创造财富,财富的创造不是一个人,而是交换,是两个人创造的,劳动创造财富,劳动能创造出一个产品,但这个产品要变成财富必须要经过交换。

现在世界金融危机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是生产出来没人买,财富创造不出来,东西已放在货架上,生产出来了,但那不是财富,因为要卖掉才能变成财富,就缺这一步,买的人少生产过剩,财富没以前多,所以政府免费发消费券让老百姓去买,发生交换行为财富就创造了。
中国出口商品到美国,美国从中国进口,中国出口商赚钱,美国的进口商也赚钱。所有买卖,一定是商品从低价位上升到高价位,卖掉的这个人他的价格低,买的人他的价格高。举个最复杂的交换例子,一个企业有厂房、有设备、有员工,技术、市场、管理等在一起,将它卖掉,一样是从低价位转手到高价位。原来的老板肯把它卖掉,新的老板肯花钱把它买进来,这个区别在哪?原来的老板估价低,新的老板估价高,同样一个企业不同老板估价为什么不一样?因为原来的老板有些事做不到,新的老板有新的技术或许能解决融资问题。总而言之,原来的老板认为这个企业挣钱能力低,新的老板认为这个企业挣钱能力高,这个企业就从低价位转手到高价位了,它的生产能力就提高了,原来一年赚100万,现在一年赚120万,企业的买卖就增加了社会的生产能力。同样一个企业,经过新老板重新改组,增加一些东西,企业的生产力就提高了。而整个社会由于企业的并购的增加,社会生产力相应提高。
回过头来看,市场经济是一个双赢的经济,我赚了你也赚,一个自由市场可以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只要与计划经济比较就看出来了,计划经济时候人是计划装备,让你干啥就干啥,那时候所有的知识分子不管是从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全部下乡种地去,不能尽其才。现在怎样才人尽其才呢?办法很简单,双向选择、自由流动。
双赢或多赢是市场经济的特点,由于市场是一个双赢的安排,将很多矛盾化解掉了,这涉及到全世界的资源配置。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资源,各式各样的,有矿产的、技术的、人才的,通过市场就自然而然的优化配置,这就是最近三、四十年全球形成的经济一体化。之前,世界上资源通过战争配置,日本没资源,但要发展,要煤要铁,就把中国的东三省占领了。通过打仗,日本得到了它所要的资源,日本人第二次打仗用的钢铁全部都是东三省鞍山提供的。现在日本是经济强国,比美国差点,一个没有资源的国家把人均GDP支撑得这么高,靠的是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现在的资源也不够,油有一半靠进口,铁矿石大部分靠进口,木头靠进口。中国参加了世界贸易组织,参与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资源通过市场在全世界配置,将本来要打仗解决的问题,通市场解决达到多赢,双赢。
中国的经济,核心思想就是市场的主导性,市场是双方同意交换创造出财富来了,市场配置资源把争夺资源的战争给消灭掉了,18亿亩红线用不着,只要有市场在粮食安全就有保障,中国成功的原因是是引进了市场机制,许多国家没有成功原因在哪?市场没找好。

中国进一步改革的方向是什么?还是市场,将市场完善起来。现在市场有很多毛病,交换中往往一方强一方弱,有特权,这种交换很可能不是在创造财富,只有平等自由的参与交换才能创造财富,但特权这种交换带有强迫性,好心肠会变成坏事。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搞合作社,后来搞高级社,再后来搞人民公社,都不是自愿的,政府想法很好,希望农民富起来,结果全失败了,原因就是不平等自愿的。现在农村有很多新想法,城市里也一样,只要是平等自愿,政府不要管他,《劳动合同法》问题也是出在这,人家双方都是平等自愿的,政府说违法,将创造财富双赢的事情变成双输。
经济平稳:需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
总体来将,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非常好,如果再有三十年的平稳,将会变成真正的发达国家。
三十年的平稳,要保证不出事,怎样才不出事?这就是通常所讲的“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两条腿缺一不可,要让人们知道企业家赚钱不是剥削来的,是靠他自己创造的,如果说不是剥削来的,那社会更和谐了。为富人说话要讲明白企业家创造的财富是创造的不是剥削的,是通过交换创造的。任何交换包括劳动是创造财富,除非用非法手段那可能是剥削,比如克扣工资、劳动条件非常恶劣、安全没有保障等。

现在不仅是要为富人说话,还要为穷人做事,帮助他们克服困难。现在社会上有两种不公平,一种生活的不公平、消费能力的不公平,这是经济上的;还有一种不公平是社会地位不公平。这两种不公平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人和人经济上的不平衡越来越大,因为市场扩大到了全球,人们都知道全世界最有钱的人就是比尔盖茨,微软的老板,只要买了计算机他就赚钱。现在人们财富的差距在扩大,因为市场在扩大,机会也在增加,但社会地位的不公平正在缩小,现在的公务员、大老板、总统、国家主席从道理上讲地位是平等的。但在过去,人和人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有人给慈禧太后倒杯茶,慈禧太后是不会谢他的,因为一个是奴才,一个是主子,这个关系现在没有了。

可是,现在看到在中国的情况是,人们不太敏感地位的不平等,而对经济的不平等特别敏感,这现象在中国是相当的普遍的。经济上的不平等与地位的不平等有关系,地位不平等造成许多经济上的不平等。所以造成中国不平等的根子在于地位的不平等。

眼下,调整产业结构也是保证平稳的一个有效途径。国际金融危机在美国的影响和在中国的影响完全不一样,美国是一连串的企业破产造成大问题,中国没有一连串的破产,如果也有一些倒闭了,那也是出口行业订单减少了,没生意可做倒闭了,但这不是金融性的危机,只是行业性的危机。美国是金融危机,大的金融机构破产,一连串破下去,中国行业危机的问题就是出口倒闭了一些企业,估计有两千万人就业成问题,调整结构就可解决,将出口外向型企业改变成内向,这点不改走不出行业危机。所以政府拿四万亿救市,如果不改变出口导向,解决不了问题。

藏富于民:只因民间投资缺乏渠道

中国一直有个说法,藏富于民,因为中国的民间资本就是存款,相当的多,但是也有一种问题,就是缺乏投资这种渠道,现在民间投资无非两种渠道,要么是房地产,要么就是股票市场,这也是造成目前房地产和股票市场过热的现象。

从个人角度来讲,发展民间借贷是一个很重要的渠道。现在国家对民间借贷的尺度在放宽,上限是四倍官方利息,只要不超过四倍,民间借贷就能受到法律保护。目前很多城市的民间资本利息都超过20%,如果能够参与这些民间借贷得到 10%的回报是不太难的。不管在浙江、北京、湖南,民间放款利息大都是20%、30%,这是最好的投资机会。

将钱投到农村去发展小额贷款,也是一种投资方式。现在政府对这个口子开了,但有很多障碍,能够克服障碍将资金送到农村,相信将来会变成第一批民营银行。大家知道,中国的银行都是国家办的,老百姓只能参股,而美国的银行有好几千家,却没一家是政府办的,这一对比就看出,中国的金融市场很特别,发展方向一定是让老百姓能办银行。但是这个步子怎样迈出去?现在就有一个机会,就是农村的小额贷款公司和乡村银行,这两个口子已经开了,但开的不够大,还有机会,现在的小额贷款公司是只贷不存。可放贷款不可收存款,那就不是银行,估计不出五年一定要又贷又存,那个时候就变成真正意义上的银行了。干银行可赚大钱,问题是要看准时机,有困难想法克服困难。现在全国已经有200多亿的资金进入农村小额贷款,农村需要小额贷款估计超过两千个亿,还有很大空间。

此外,在中国第三产业特别欠缺,财富创造只占全部财富创造的40%。而美国占85%,印度占50%,日本占75%,我们占40%,所以中国比较弱的就是服务行业。但现在什么东西贵,一个看病贵,一个是教育贵。教育贵不是指公办的中小学、大学,而是各式各样的教育,包括小孩儿学钢琴、学外语、学跳舞、学溜冰、学游泳等,为什么贵?供给不足,这些行业具有很大的投资机会,但它是小行业,不是大企业一投几个亿,投几万就可以开的。医疗也是一样,医疗和药都是可赚大钱的,现在特别贵,因为竞争不充分,市场不透明,这里面都有投资机会。这些加起来就是服务业特别弱,而服务业不是一次投入千万,只是投几万,很辛苦的一个行业。如果说在未来能够成长为世界顶级的企业,服务业是一个特别有希望的行业。当财富创造份额从40%涨到50%时,就会创造出几千万人的就业机会。

经济学思想:房价是买房人自己炒高的

最近北京拍卖的一块地,价格非常高。开发商出高价钱把地买下来,把这个地开发建房子卖掉,而卖的价钱高就敢高价买地。地价取决于开发商卖房子的价钱,与土地的成本没关系,土地不是劳动产品,是没成本的,但它为什么贵呀?开发商尽可能卖高价赚钱,但有时不得不卖低价,所以开发商对房价的界定跟成本是没直接关系的,如果跟成本有关的话就不会赔也不会赚。问题是现在开发商也会赔钱,他卖高价卖不掉只能降价,甚至比成本低。因为房价说到底,只取决于买房的人口袋里有多少钱,愿意拿多少钱来买。换句话讲,房价是买房的人炒高了,不是开发商炒高的,开发商炒不高的。

因此,要理清房价走势有三个关键性的因素。第一要看老百姓口袋里的钱,也就是GDP。GDP是全国人民一年创造的财富,GDP增长高说明人们口袋里的钱来快,有钱买房。从这个角度看,现在GDP从 12%掉下到8%,大家口袋里钱少了,因此房价就不可能涨,甚至还要回落。第二个因素是看GDP的分配,现在8%,不是每个人都增加8%,有钱人增加的高,穷人增加的少,所以就出现了有钱人仍然在买房的情况。如果分配平均,穷人收入提高,有钱人收入增加慢,这时候买房人就减少了,不过这个因素目前不会有多大变化。第三,要看有钱人兜里的钱干什么用。如果好的投资机会太少了,银行2%、3%的利息没吸引力,因此大家买房。现在各个地方所谓的空房大多已经卖掉了,但没用,空着的,这种房子太多的话就是泡沫,非常危险,产生一个非常危险的房地产市场。

再讲一件事,跟房地产有点关系,我们经济研究所2008年做了一个18亿亩耕地安全红线的研究。有关部门给温家宝总理提出来要捍卫18亿亩耕地不许突破,理由是为了粮食安全,这个说法我们是反对的,遭到很多人的异议。那18亿亩耕地红线保护粮食安全看起来是好,耕地多对粮食安全有好处,但19亿亩是不是更安全,这毫无疑问,全国的地都变成耕地更是安全。其实,他们分析问题的方法是有错误的,设18亿亩耕地的红线是有成本的,有代价的,那个地不能变成开发地了,只能种粮食了。需要开发却没有地,这就是成本。当然粮食安全特别重要,反过来讲,如果粮食安全没受到任何威胁,土地就应该用来做开发地,降低成本。现在的事实是中国粮食有的是,不存在安全问题,有问题的是房价贵。房价贵是因为土地贵,土地贵是被18亿亩耕地红线卡住了。分析到这里,看到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个错,按照粮食的价格,房子的价格,市场会自动的调节,这就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

作者简介:茅于轼,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著名经济学者。

本文由《地产商学院》杂志授权刊登。


阅读(578)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