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72694
  • 博文数量: 1696
  • 博客积分: 1087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835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3-30 15:1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7年(1)

2016年(1)

2015年(1)

2013年(1)

2012年(43)

2011年(17)

2010年(828)

2009年(568)

2008年(185)

2007年(51)

分类:

2010-02-20 00:15:00

面对现实:台海问题中国何去何从

 

回顾抗战那段历史,“攘外必先安内”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也正是蒋介石这个著名的政策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关于这段历史的争论也就由此展开。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谁非是历史学家和政治家所关心的问题,作为一个普通的军校学员我们更关心的是这段历史对于我们的启示。

范 仲淹告诉我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孟子告诫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都是我们烂熟于心的至理名言。缺乏强烈的忧患意识是中华 民族的致命弱点,有时即使在危机已经不可避免之时,中国人仍然抱着和平的幻想不放,而最终遭到亡国败家的灭顶之灾。珍惜和平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对于和平抱 有侥幸心理却可能是有害的。

当 前世界并不太平,置身于其中的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也并非一帆风顺。山姆大叔调兵遣将在中国的周边频频动作,东洋矮子也摩拳擦掌虎视眈眈,台独分子越发 嚣张不断叫嚣分裂中国,南沙问题形势纷繁复杂,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利用“人权”问题干涉我国内政,“中国威胁论”的叫嚣不绝于耳……中国也正是在这样的复杂情况之下迎来了本世纪初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回 顾中国近代史每当中国迎来发展机遇之时,来自外面的横祸总是随之而至。十九世纪末当中国维新派开始崛起,正欲改变中国命运实行变法革新之际,日本人发动了 甲午战争。当蒋介石实现了国家形势上统一并迎来民国史上“黄金十年”之时,日本发难侵占东北。新中国刚刚成立,美国便出兵朝鲜希望将新生的人民政权扼杀于 摇篮之中。然而在中国人争摩拳擦掌,迎接又一次战略机遇期到来之际,中国还会不会落入历史的怪圈呢?

中 国的稳定和发展是有目共睹的,生活与幸福之中的中国人很难想象危机的存在。虽然目前不可能出现像上世纪初日本侵华这样的严重的外部威胁,也不会出现军阀割 据、战乱不断的内忧。但是威胁依然是存在的,目前中国周边是各方争夺的焦点地区,地区矛盾重重,台湾问题、朝鲜核问题、印巴之间的核对峙、中日东海资源纠 纷、南海群岛的归属争议这些地区热点问题都可能使中国被迫卷入一场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战争中去。其中最为危险的当属台湾问题。

当 前对于中国来说,一方面要抓住战略机遇期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大业,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台独势力越发嚣张的挑衅行为,随着所谓“台独”时间表的出台,台海局势 骤然紧张而成为了影响中国“和平崛起”的主要障碍。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必将影响到国内的经济建设,然而为了保障经济建设而对台独活动听之任之则有可能导致 台湾宣布独立的严重后果。在这样一个两者都想兼得,而两者又很难兼得的情况下,一心为实现“和平崛起”的中华民族将又一次面对战与和的艰难选择。

在此紧要关头有人认为先一心一意搞好经济建设,等到中国强大之后,再集中精力解决台湾问题。同时也有人赞同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国家统一大业之后,在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这样一个是“先崛起,后统一”,而另一个则是“先统一,后崛起”。

第 一种选择对于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来说似乎是理想的,也是渴望发展的中华民族最需要的。解决台湾问题需要实力,如果中国实现了崛起拥有如同美国一样超强的实 力,那么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也就不成其为问题。但是台湾问题本身就是美、日等敌对势力遏制中国发展一张重要的王牌,他们也正是希望通过台湾问题来牵制中 国,而成为中国实现崛起的一大障碍,事实告诉我们的确如此。当时蒋介石何尝不是如此,他寄希望于先解决共产党和地方军阀以实现国家内部的统一和安定之后再 掉转头来对付日本对中国的入侵,但是野心勃勃的日本军国主义并没有因为蒋介石“和平”的诚意而放弃政府中国的基本国策,反而不断加快侵华的步伐,最终使得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政策彻底破产。

第 二种选择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痛苦的,因为它可能将中华民族引入一场新的战争之中,甚至会演化成中国和美、日等敌对势力的直接对抗。战争不仅会影响中国的经济 建设,而且会让中国又一次错过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是每一个中国人心里都清楚:台湾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容许任何人将台湾从中国的版图中分裂出去。中国是否 能够收复台湾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不仅仅关系到中国的领土完整和民族复兴的大业,更危险的在于如果台湾真正独立,中国将失去的将不仅仅是一个台湾,而会导致 更严重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而引发一些列危机。一百六十多年前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这场战争的失利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战争 的失败激化了中国国内矛盾,从而导致了长达一百多年内忧外患交加的屈辱历史。

台 湾问题何去何从?站在历史的选择关头中华民族又到了决定民族命运的关键时刻。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蒋介石对于中国抗战那句“经典”论断:“和平未到完全绝望 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由此不仅让我们想到目前对台“争取和平统一,而绝不放弃武力”的基本方针。在台湾问题上怎样的情 况才是“和平完全绝望”?什么样的情况才是使用武力的“最后关头”呢?

 

结束语:软弱还是坚强——矛盾的民族性格

 

中 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却又饱经战争磨难的古老民族,曾经拥有辉煌的历史,傲视群雄,也曾经丧权失地,受尽屈辱,复杂的经历也让中华民族形成了其独特的民族 性格。历史上中国在对外斗争中曾经妥协退让以求得暂时的安定和平,同时也顽强抗击外敌的入侵保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延续。中华民族的性格有其软弱的一面, 同样也有其坚强的一面,用战争的观点来形容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便是:“不求战,但不怕战。”

近 代史上中国先后和西方列强签下了《南京条约》、《黄埔条约》、《望厦条约》、《天津条约》、《暧晖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袁 世凯的《对日二十一条》、以及蒋介石和日本签订的《塘沽协定》、《何梅协定》、《秦土协定》等等,通过这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中国丧失了大量的国土和 主权,严重危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然而这一切并没有能够换来中国人所期待的和平,妥协退让得来的是更多的战争和屠戮。

历 史上即便在获胜的情况下,中国也常常为了维护永世和平而主动做出让步。汉武帝时期,汉军打败匈奴之后,汉王朝每年都要给匈奴大量“赏赐”以维护双方的“和 亲体系”。清康熙年间,清军大败沙俄军队于雅克萨城,然而在之后的《尼布楚条约》中中国并没有得到什么便宜。仅仅是收复了雅克萨城而已。在左宗棠收复新疆 之后,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又丧失了大片领土。中法战争中国几乎获得全胜,然而最终结果中国却俨然失败者一般接受了侵略者的无理条件。抗日战争胜利之 后中国政府却没有像日本当年甲午战争胜利之后那样向日本索要战争赔款。

从 上面的列子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软弱妥协的一面,然而中华民族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显示出的英勇顽强和坚韧不屈也是让世界所为之叹服的。近代中国面对帝国 主义的疯狂入侵中国人前赴后继英勇抗击侵略者,先后涌现出了林则徐、关天培、邓世昌、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杨靖宇、赵一曼、左权、黄继光、邱少云等等 一大批民族英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世界大国法国在不到一个月便屈膝投降,英美军队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接连溃退,大批军队成建制地投降,然而中国军民却用 最简陋的武器与装备精良的敌人浴血奋战八年,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以劣势装备去把高傲的美国人拉上了谈判桌。以至于后来蒙哥 马利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战争第一大忌便是进攻中国。”

“九 一八”之后,蒋介石一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处心积虑的挥师剿共,而对日本的入侵实行不抵抗政策,以至于日军几乎兵不血刃便占领中国东北一百 多万领土,之后,接连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塘沽协定》、《何梅协定》、《秦土协定》等丧权辱国的卖国协定,放弃了大片国土而使得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 进入了上海、平津的中国精华地区。蒋介石的对敌妥协可谓是旷古未闻的耻辱,其对敌之软弱甚至超过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然而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在中国共产 党倡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作为中国抗战正面战场最高领袖的蒋介石一改过去对日妥协的面目,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没有屈服,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 炸,甚至日本人炸死了他的原配夫人,蒋经国的生母他也没有被敌人吓倒,虽然在抗战中后期他曾经消极抗战,频频制造反共磨擦,但是面对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酷的 局面,面对世界上最危险的敌人他最终没有像汪精卫之流屈膝投降,抗战中他性格之坚强也是值得后人肯定的。

抗 战前的软弱和抗战中的坚强两种完全迥异不同的性格特征出现在了同一个人身上,前后巨大的变化让人对此感到不可思议。这也是中国人外柔内刚的性格之所在。软 弱还是坚强,我们似乎很难给中华民族的性格下一个准确的定性,国难当头之时,中国人中不乏卖主求荣的汉奸走狗,同时也有更多忧国忧民,为民族独立和国家统 一而努力奋斗的仁人志士。对于中华民族性格的优劣我们不敢妄加评判,但是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为此付出了太大的代价,中华民族为什么非要在付出了沉重代价之 后才能觉醒呢?中华民族为什么非要在敌人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才能团结一心呢?中国人历来就崇尚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却往往在对外战争中都是以惨 胜而终结的呢?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青年,作为一名置身于历史之外的旁观者,我们学习过去,关注历史,为的就是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警示自己,不要让历史的悲 剧在我们身上重演!

 

 

 

 

主要参考书籍

 

1、宫玉振著,中国战略文化解析,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

2、洪兵著,中国战略原理解析,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

3、王子今著,史记的文化发掘,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

4、(美)孙隆基著,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李理 夏潮著,一世枭雄蒋介石,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6、郭大钧 张北根著,勿忘九·一八——柳条湖事件前前后后,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2

7、刘红著,蒋介石大传,北京:团结出版社,2001年

8、顾维钧著,顾维钧回忆录,中华书局,2003年

9、陈雁著,抗战时期中国外交制度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10、张鸣著,武夫治国梦:中国军阀势力的形成及其社会作用,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

1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

12、孔令闻著,还在争论的抗战若干问题研究,北京:北京行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89年

13、刘庭华著,中国局部抗战史略:从“九一八”到“七七”,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年
阅读(88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