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基础知识
话剧:以演员的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欧洲各国通称戏剧(英文drama)。中国早期话剧于1907年在日本新派剧的直接影响下产生,当时称新居或文明戏。新居于辛亥革命后逐渐衰落。五四运动以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真新剧或白话剧,1928年由洪深提议定名为话剧。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后,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中国广大民众所喜爱的剧种。它在曲折前进的道路上,产生了众多优秀的剧作家导演艺术家表演艺术家舞台美术家戏剧理论家戏剧活动家戏剧教育家。他们的辛勤劳动和艺术才华,共同培育了话剧艺术的鲜花,推动了话剧事业的发展,使中国的话剧以特有的光彩独立于世界戏剧之林。
话剧特点:
第一,舞台性。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是便于演员表演剧情和利于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第二,直观性。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第三,综合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第四,对话性。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战线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空内完成戏剧内容。
剧本: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指戏剧艺术的文学部分,亦称戏剧文学。它直接规定了戏剧的题材主题人物情节语言和结构,是戏剧演出的基础和依据。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剧中人物自己的语言(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和唱词;叙述人的语言(舞台指示),包括人物形象特征心理活动情感变化和场景气氛的描写,时间地点人物上下场和动作的说明,以及对灯光布景效果等艺术处理的要求等。经过导演处理,在排演过程中使用的剧本,通称脚本;经过导演处理和演出实践后定下来的剧本,通称演出本。
台词: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白独白。是剧作家刻画人物展示剧情表达主题的主要手段。
对白:戏剧中角色互相的对话,是剧本台词的主要部分。
独白:戏剧中角色独自一人所说的台词,多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
内心独白:指演员借以表达角色思想感情活动的内部无声言语过程。演员在角色沉默思考以及同时对手交流时应充分运用内心独白在形体上所引发的反应,将这种思想感情传达给观众。
旁白:剧情进展中,角色在一旁评价对手言行或表达本人内心活动的台词。一般假设为同台其他角色未曾听见,或作为直接同观众的交谈,戏曲中称“打背供”。
潜台词:指角色台词的内在实质。包括说话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等,演员虽未说出,但观众可以意会。
舞台指示:剧本里叙述性文字说明,多写在幕和场的前面,以及台词中的括号里。内容包括对人物的形象特征心理活动情感变化和场景气氛的描写,时间地点动作的规定提示或说明,以及对灯光布景音响效果等艺术处理的要求等,是剧本创作的一种艺术手段。中国传统戏曲剧本中的“科”或“介”也属舞台指示。
幕:戏剧作品和戏剧演出中的段落。按剧情发展的时间地点和事件的变化转换而划分。幕又可按情节发展的需要划分为场或景。也常有不分幕而把全剧分为若干场的。舞台撒谎那个的幕布,如大幕和天幕亦称幕。
尾声:指某些多幕剧在末一幕后的一场戏,用以交代人物的归宿事件发展的远景或表现作者的一些思想愿望。后泛指某些叙事性文学作品(如长篇小说)在结局后面所写的最后一部分。尾声经常同序幕相呼应。我国古代戏曲里大多数套曲中的最末一曲也称尾声。
人物造型:戏剧电影等表演艺术塑造角色外部形象的艺术手段,即以化妆服装等体现角色的外部特征,或再现角色在社会生活中的原型。
舞台动作:演员扮演角色时,依据剧情的发展而进行的言语思考听看以及行走坐卧等心理和形体活动的统称,是演员进行艺术创造的主要手段。
舞台美术:戏剧和其他舞台演出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其任务是根据剧本内容和演出要求,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下,运用多种造型艺术手段,创造剧中环境和角色外部形象,渲染舞台气氛。
阅读(831)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