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75525
  • 博文数量: 1696
  • 博客积分: 1087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835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3-30 15:1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7年(1)

2016年(1)

2015年(1)

2013年(1)

2012年(43)

2011年(17)

2010年(828)

2009年(568)

2008年(185)

2007年(51)

分类:

2009-12-13 23:46:43



论邓小平风格
中广网 2002-09-11 08:50:27

    邓小平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但建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而且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科学的邓小平理论和鲜明的邓小平风格。这是指导和激励我们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的巨大精神动力。

    努力学习邓小平风格

    努力学习邓小平风格,这是江泽民同志提出和倡导的一个重要观点。他早在1993年就对“邓小平风格”的概念和内容作了明确的表述,指出:“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邓小平同志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锤炼出的鲜明的革命风格。……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认真学习、大力发扬这样的革命风格,使我们党永远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和创造力”。邓小平同志逝世后,江泽民同志又多次强调全党要学习邓小平风格。他说:“邓小平同志不但以他创立的光辉的革命理论指引着我们,而且以他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锤炼出来的鲜明的革命风格感召着我们”,“我们既要努力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和理论,又要努力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

    江泽民同志为什么这样重视和强调学习、发扬邓小平风格呢?首先,邓小平风格是邓小平同志高尚的内在素质外化的表现,是在我国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锤炼出来的。学习和发扬邓小平风格,可以使我们像邓小平那样勇于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自己,努力培养高尚的思想政治素质,从而使党的组织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和创造力。其次,邓小平风格是把科学理论转化为革命实践的典范。我们只有以邓小平同志为榜样,热爱人民,勇于实践,具有全局的战略眼光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才能真正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第三,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发扬邓小平风格,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对人民群众感情淡漠、对个人利益考虑过多、缺少领导决策能力、思想保守僵化和缺乏开拓进取精神等问题。因此,江泽民同志倡导全党努力学习邓小平风格,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邓小平风格的丰富内涵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巨大的精神宝库,它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风格也是一个巨大的精神宝库,它的丰富内涵告诉我们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和以什么样的风格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等问题。邓小平风格的主要内涵是:

    (一)尊重实践,思想敏锐,善于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

    我国新的历史时期开始时,邓小平同志已经是70多岁的高龄,但他的思想风格仍然同往常一样,尊重实践,才思敏捷,具有先进性。

    纵观世界大势,根据实践的变化正确确定当今时代的主题。邓小平同志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提出了当今时代已经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带有全球性、战略性两大主题的著名思想;作出了“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的结论,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迫近的看法;着眼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据有利的国际条件,果断地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四个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等等。所有这些,都表现出了邓小平同志作为无产阶级政治家、战略家的深邃眼光和尊重实践的风格。

    具有强烈的“机遇意识”,敏锐地捕捉事物发展的契机。在实践中,邓小平同志把机遇看成是事物发展的偶然性表现,看成是加速或者延缓事物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因而强调“机会要抓住,决策要及时”。(《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5页)他认为,机遇具有重要特征:第一,机遇不是频繁出现的,机会难得,在发生频率上具有稀少性。因此要珍惜机遇,善于“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同上,第358页)第二,机遇稍纵即逝,在持续时间上具有短暂性。他说:“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同上,第375页)第三,机遇是各种因素交互影响而产生的,在起作用的机制上具有条件性。现在我们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同上,第354页)邓小平同志领导全党把握住了世界发生大转折的机遇,把握住了中国大发展的机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经过全国人民20多年的奋斗,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邓小平同志强烈的机遇意识和把握事物发展契机的高超能力,是与他思想活跃、目光敏锐、对新事物保持高度敏感和热情的品格密切相关的。他思想解放,不墨守陈规;才思敏捷,重视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动态和信息;思路清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要利用这个机遇把中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起来。所有这些,都是他敏锐的思想风格的表现。

    (二)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1943年1月,邓小平同志说出了“人民是一切的母亲”的至理名言。1981年2月,他又写道:“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尊重群众、热爱人民的高尚风格。

    一切为人民的利益着想。在革命战争年代,邓小平同志完全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一切为保护人民利益服务。在战争环境里,他提出了“事情做还是不做”的标准:“凡是能够保护人民利益的事,应努力赴之;凡是可以招致敌人摧残人民的事,都应谨慎从事。”(《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55页)在社会主义时期,他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情绪、愿望和要求,始终坚持一切为人民的利益着想。1975年,他历尽磨难复出后,仍然不改关心群众疾苦的高尚风格,大声疾呼:“群众对生活方面的议论是相当多的,不要以为都是讲怪话。我们党和国家一定要关心群众生活,现在应该提出这个问题了。”(《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7页)这和“三个有利于”标准一样,都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绳和根本出发点的。

    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一家外国的广播电台曾经这样评价,“邓小平的哲学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哲学”。邓小平同志热爱人民,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他大胆拨乱反正,响亮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致富不是罪过,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一步步改善人民生活;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找到强国富民之路,使中国人民过上小康生活。

    领导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不但把“服务”规定为领导工作的本质,而且还把“为谁服务”的问题与人们的世界观联系起来,强调“世界观的重要表现是为谁服务”。(同上,第49页)他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和优秀品德,更是科学的世界观。他要求领导干部做人民的公仆,对自己更是严格要求,全身心地投入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革命斗争。他70多年一直没回过家乡,并非对父老乡亲缺少感情,而是怕给家乡人民添麻烦,怕一回去就“兴师动众骚扰地方”。他在深圳乘面包车外出视察,还怕“招摇过市”,影响群众。对于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他严厉批评这是颠倒了党和人民的关系,“完全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在人民中间滥用权力”。(《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22页)对于领导干部中发生的腐败问题,他严肃警告: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确实有失败的危险。

    (三)意志坚强,行动果断,在关键时刻表现出非凡的胆略和勇气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但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斗争只是在有极顺利的成功机会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己任的无产阶级及其领袖,必须具备非凡的胆略、顽强的意志和巨大的勇气,才能驾驭和领导创造历史的复杂斗争。邓小平同志就是具有这样杰出风格的人民领袖。

    解决问题没有胆略和勇气不行。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是一个壮举。面对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邓小平同志大智大勇、敢作敢为,表现出了勇敢、果断的革命风格。在同“四人帮”的斗争中,他大刀阔斧地进行各方面的整顿;对邪恶势力,他敢摸老虎屁股,根据毛泽东的指示连续主持政治局会议,批评江青一伙,迫使自诩“一贯正确”的江青第一次写了承认自己“有错误”的检讨书。

    非凡的胆略和勇气需要百折不挠的意志。邓小平同志一生命运多舛,政治生涯和人生道路极为坎坷,“三落三起”,历尽磨难。支持他不改共产主义信仰和为人民服务初衷的,就是他宁折不弯、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突出地表现在:一是忍耐。每当遭受错误打击,他总是坚韧不拔,忍辱负重,等待时机。二是乐观。面对困难,他相信困难总会过去,问题总能解决,错误的东西总是站不住脚的。他说:“我是三上三下的人,对什么都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的信念总会实现”。三是不屈不挠。不论在何种困难面前,他总是坚持真理,不向错误低头。

    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拥护是胆略和勇气的基础。坚强的意志是邓小平同志非凡胆略和勇气的重要精神支柱,而其客观基础则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的拥护。邓小平在阐述制定“一国两制”政策时说:“没有一点胆略是不行的。这个胆略是要有基础的,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没有点勇气是不行的,这个勇气来自人民的拥护,人民拥护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领导。”(《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17页)这是邓小平同志巨大勇气的力量源泉。

    (四)目光远大,胸襟开阔,善于从全局着眼观察和处理问题

    邓小平同志一贯主张“考虑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不能只在眼前的事务里面打圈子。

    放眼未来,预见事物的长远发展。邓小平同志把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作为科学预见的依据,坚信“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同上,第382-383页)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更旗易帜、改“名”换“姓”的严峻形势下,他把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作为科学预见的基础,总结过去、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重点放在开辟未来的事情上”,(同上,第292页)提出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农村改革与发展“两个飞跃”的重要思想等,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他还把做好应付预料不到问题的充分准备,作为使预见立于主动地位的保证。邓小平同志从不认为自己“洞察一切”,而是认为发生出乎预料的事情是很有可能的,要求人们“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同上,第267页)从容应付,保持主动。

    胸襟宽阔,顾全党、国家和民族的大局。眼界要非常宽阔,胸襟要非常宽阔,是邓小平同志对第三代中央领导人的要求,这也是他自己的品质和风格。毛泽东就曾称赞他“这个人比较顾全大局”,“比较厚道,处理问题比较公道”。他历来为了全局的利益勇挑重担,对党的事业襟怀坦白,坚定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反对分裂党、中伤同志的行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安全、稳定和长远发展,他以博大的胸怀和战略眼光,带头废除实际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带头退休,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接班创造了关键性的条件。

    严于律己,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和人民。邓小平同志说:自我评论,我不是完人,能够对半开就不错了。他开诚布公,反复坦陈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失误,晚年时还多次自责,“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同上,第376页)尤其感人的是他嘱托自己的后事安排要朴素、简化,身后还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供医学研究等,使得他一生的最后一个篇章写得也是非常圆满、非常辉煌!对此,江泽民同志作了高度评价,这“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的高风亮节。什么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什么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平同志用自己的光辉一生作出了最有力的回答”。

    (五)文风朴实,不讲空话,在扼要的论述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文如其人。一个人在思想理论上的风格,实际上是这个人的人格品质和精神情操的表现。邓小平同志的思想理论风格是:第一,理论视野恢弘。他思考和阐述问题总是从战略上着眼,从大局出发,关注中国和世界的宏观战略问题。第二,思想内容深刻。他的著作总给人以入木三分、一语中的、茅塞顿开之感。第三,文字风格朴实。邓小平同志的文章、讲话洋溢着“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体现了言简意赅、朴实精当的风格。第四,务求实际管用。邓小平同志明确地说:“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13页)他提出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方法措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在实践中行得通、直接管用。

    邓小平风格的深刻启示

    认真学习邓小平风格,使我们深受教育和陶冶,同时也给予了我们许多深刻的启示。

    启示之一:要努力学习邓小平的高尚风格

    风格是表现于外的主体的内在素质。一般说来,由于每个人气质、性格、兴趣、爱好、品德和修养程度等主体条件不同,家庭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职位、职责、任务、经历不同,所形成的个体风格必然千差万别。但是归结起来,风格只有高尚与低下,或文雅与粗俗甚至粗野两类。从邓小平风格的内涵可以看出,邓小平风格是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伟大而高尚的风格,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风格。我们要努力学习邓小平的高尚风格。

    启示之二:要在实践中锻造高尚的风格

    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在其现实性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邓小平的革命风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反复锤炼出来的,是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形成的。它启示我们:一定要勇于实践,接受革命实践的锻造,在改造客观环境的同时改造自己,培养出高尚的风格。

    启示之三:要用人民的利益和情感来规范、形成高尚的风格

    邓小平同志把自己看成是“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理论和风格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向邓小平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把人民的利益和情感作为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高尚的风格。

    启示之四:学习邓小平风格,陶冶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

    邓小平理论武装人,邓小平风格感召人。风格的感召、陶冶作用,不是来自勉强或强制,而是来自自觉的理解和认同。我们要努力学习邓小平风格,自觉地理解、认同邓小平风格,以此来陶冶、感染、塑造自己的性情,内化成自己的“血肉”,形成自己的高尚素质和风格。   


来源:  作者:白石亮  责编:金风

阅读(63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