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225298
  • 博文数量: 1696
  • 博客积分: 1087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835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3-30 15:1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7年(1)

2016年(1)

2015年(1)

2013年(1)

2012年(43)

2011年(17)

2010年(828)

2009年(568)

2008年(185)

2007年(51)

分类:

2009-11-16 23:45:02

好学生与差学生 ——我的教育随感
江苏宝应县范水高级中学 钮勤章
    家里面收藏着很多的信件与贺卡,其中很大的一部分是学生寄来的。 每当闲下来的时候,总喜欢翻翻这些信件与贺卡,看看学生们的温馨的祝福话语,心里总是暖洋洋的,一些印象深刻一点的事情,会伴随着打开的贺卡的馨香顽皮的 跃到眼前。

    昨天又到周末时,无意中打开了那只盛满信件与贺卡的柜子,赫然的滑出很多的花花绿绿的信封,我的兴致又上来了,像抱孩子似的把他们捧到台桌前,坐下,一一 的翻看着。第一张就是我的第一届的一个很调皮的学生写来的,他现在已经是一家大公司的公关部主任,前几天还来电话说,领导很赏识他,正准备提他做副总经理。 可是,他当初的成绩并不好,而且经常犯些不大不小的错误,几位任课教师都对他意见很大,我不是他的班主任,只是觉得他的本质并不坏,而且领悟能力特别强, 总是批判的对待老师讲解的内容,甚至会让老师在课堂上难堪,为此任课老师没少到班主任那里告状。不过,他在学生中是很有号召力与影响力的,从内心里讲,我很喜欢这个学生,也许是刚刚涉入教坛,还不懂得教育方面的圈圈绕绕,自然招徕了同仁的不少非议…… 我与他谈了很多次,并且告诉他自己上初中的时候就有了很多的“偶像”,尤其是景仰毛泽东,少有大志,从一个小山村走出来,抱着不成大业誓不还的雄心,走出了韶山,走出了长沙,走出了湖南…… 我分明记得对他讲过,曾经像毛泽东一样,早晨也起来淋冷水澡,并且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那段日子最难忘,锻炼了自己的身体与意志,为外出求学与现在的工作 奠定了很好的身体素质与品德素质的基础;也曾经“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像他一样的利用暑假,与朋友跑过很多的村落,调查过农村的发展状况,虽然没有写出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样的文章来,但的确让自己了解到农村生活的艰难,锻炼了自己的生活适应能力。 我还告诉过他一句老话:“少不离家乡是废人,老不回家乡是庸人。”这是我的家乡一位颇有见识的老私塾告戒我的,实际上就是“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周恩来先生不走出淮安,可能很难成为现在的周恩来,还有立志出乡关的毛泽东,在外漂泊一生、成就一生的郭沫若、鲁迅、巴金……凡是有一定抱负的年轻人都应该争取走出乡关呀!否则,就有可能庸碌一生呀!作为学生,出乡关的最好的途径是能够以优异的成绩考出去…… 我现在还记得那一幕:一向随便惯了的他,眼神很特别,竟然一动不动的听我讲,眸子特别明亮!以后的日子,他的变化,大家自然也猜得出。
 
    真的好笑,一下子翻出这么多“旧帐”来。很快,又一封信跃入我的眼帘,也是第一届的学生寄来的,她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很讨学生与老师的喜欢,她给我写过唯一的一封信,寥寥数语。听说她毕业后有了很好的工作与家庭,这还是前几年的她的一个要好的同学来我这里时告诉我的,不知道她现在的景况如何?按理,我给她的关心也不少,其他的教师也一样,可她毕业后再也没有回过母校,好象是那一届为数不多的没有回母校看望老师的“好学生”(成绩优秀的学生)之一。

    蓦然的一个惊动,让我想起了昨天与一位很勤奋可成绩始终不好的学生的谈心,她很伤感,连珠炮似的向我“控诉”了很多的不公平的现象: 好学生在家长眼中听话乖顺,在老师眼中事事皆优;差生在家长眼里调皮捣蛋,在教师心中无可救药。 老师的目光似乎永远停留在好学生的身上,甚至连余辉都不愿意投射一点到差学生身上。 好学生撑破了肚皮还是要补额外的营养(补课),而饥肠辘辘的差学生即使“饿死”都得不到一丁点的施舍。(博主按:太经典了) 好学生常说的口头禅是“唉,老师又找我了”,差学生常说的口头禅是“老师什么时候找我呀”。 …… 我愕然,无言以对,心里很空很空,悬悬的……

    我似乎被什么“捅”了一下,飞速的点数着柜子里的所有的信件,按照先前的印象把信件分成三类:一类是成绩优秀的(所谓“好学生”),一类是成绩不好的(所 谓“差学生”),还有一类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所谓“中等生”)。结果大大的出乎我的所料,成绩的优劣与寄来的信件数量与质量正好成反比!写的次数多的、说的真诚与感人的往往是当时的文化成绩差的学生!再想想毕业后来访的,绝大多数也是所谓的“差学生”! 我无意用“好学生”与“差学生”来定性我的学生,实在的讲,尽管他们的文化成绩的等级不一样,但我从没有在人格上对他们进行等级定性,他们都是一样的我的学生!但是,这可能并不能纠正我的工作失误,反思自己的工作历程,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在“好学生”身上花费的心血要比“差学生”多得多,可是所获得的情感的 回报却少得多!

    每次见面,热情的与我打招呼的总是“差学生”,毕业后写问候信与贺卡最多也是“差学生”,来看望老师最多的还是“差学生”,经常打电话问候老师的依然是 “差学生”…… 可是,我予以“差学生”真诚的关心太少、太少…… 我不是一个虚荣性很强的人,并不太介乎学生的情感回报,尽管有时候学生的一个简单的问候、一句温馨的祝福、一张朴素的贺卡都有可能让老师快乐一辈子,但回 报不回报是学生自己的认识与选择,这本无可厚非!可是,我所担忧的是这个现象背后的困惑:我们的智商教育与情商教育何时才能很好的协调在一起呢?!
阅读(80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