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83173
  • 博文数量: 1696
  • 博客积分: 1087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835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3-30 15:1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7年(1)

2016年(1)

2015年(1)

2013年(1)

2012年(43)

2011年(17)

2010年(828)

2009年(568)

2008年(185)

2007年(51)

分类:

2009-10-22 00:13:24

中层培养——突破企业团队发展瓶颈

                      《现代企业文化》杂志专访20098

近期,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保集团”)A股整体上市搁浅之际,开始对旗下亏损的财产保险公司着手进行改革。但身处金融危机中的改革注定艰难:中保集团旗下子公司民安保险上海分公司近期对员工进行大幅减薪,其中层员工的月收入从过去的万元之上,降到近几个月的960元。大幅降薪已引发民安保险上海分公司的人事地震,该公司多位中层在辞职后,走上了诉讼该公司变相裁员之路。

中层地震风波频频上演,中层管理问题成为职场上从未冷却的热门话题。

被人称为“粘合剂”的中层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管和基层员工之间的桥梁。不管是处于经济的繁荣期还是衰退期,他们都是负责执行公 司战略、推行组织变革,并且推动基层员工积极参与公司建设的不可或缺的执行者。那么,当经营战略发生变化,一套提高中层素质能力的解决方案,是不是比简单 地“换人”更能解决问题呢?就企业中层的成长话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影响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影响力教育训练集团北方大区总经理刘永忠先生。

《现代企业文化》:作为一名企业管理咨询师,在企业团队组织建设上,您有什么感触?

刘永忠:十几年来,我服务了很多企业,同时也是一位企业管理者,因此这些企业从高层到基层的种种问题和困惑,都让我感同身受。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总经理的思维将影响整个组织的战略方向。基层的素质是组织发展的基石,那中层呢?由于中层的桥梁作用,他们的职业化将直接影响公司的执行结果。众所周知,企业变大很容易,老板投资即可;企业变强却很艰难,没有中层团队的成长壮大,企业变强一定是空想。

近期,从金山到中保,从谷歌到百度,种种中层问题让我们关注。对于公司来讲,培养一个人不容易,培养一批人、塑造一种文化更不容易。但任何企业都避免不了 中层的动荡。我一直认为,公司对他们不仅仅只有“养”的责任——“养”仅仅是给他们提供薪金福利,让他们满足必需的生存条件,更应当行使“育”的义务。培 育是帮助他们真正从心智、能力上得到成长。忠诚的组织队伍是企业成长的前提,“育”是企业让员工忠诚于组织所必须付出的。

对公司的中坚骨干,要“忠诚”当然也要“专业”——毕竟,完善的管理需要专业的支撑,对管理者进行专业化的训练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现代企业文化》:企业中层该如何发挥最大的管理作用?

刘永忠:中 层们究竟该如何成长、如何从中间力量变成中坚力量,是少林、武当、峨眉、昆仑,各有各的招,各说各的理。其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规律,中层成长也不例 外,只是我们是否有耐心去摸索罢了。在过去的几年中,我曾经对这个问题苦思冥想,期望发现什么捷径或高招,但百思也未得其解。忽然有一天,恍然顿悟:中层 成长根本没有什么捷径或绝招,关键还是遵循基本的管理常识!比如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必须让中层团队拥有统一的管理常识,形成统一的管理理念。

我参加过很多企业的例会,发现会议上所讨论的话题,如公司目标、工作计划、工作思路、部门职能、团队沟通、公司战略、文化建设、执行力、领导力等多个方面 都存在着让人瞠目结舌的误区!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做过测试:随便拿出一个话题,让在座的经理们分别在一张白纸上写下对话题内涵的各自理解,你会发现10个人一定会出现5种以上的答案!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至少50%的时间我们在鸡同鸭讲!

管理学上有一个定律:只有共性的团队才能创造业绩!

然而,大多数企业都严重缺乏团队共识。所以,沟通困难、效率低下也就变得稀松平常。解决的方式其实很简单,向管理团队内“灌水”——补充统一管理知识,进而生成统一的管理理念。

其次,高层要给中层承担责任的机会。

多数情况下,总经理们的挑战是:能否把责、权、利这个“铁三角”为中层们切分得清清楚楚?能否做到“一张纸、一支笔、写清楚、去干吧,有错误也没啥”?事实上,能够通过这两个挑战的总经理不是全部。

第三,给中层经理持续有效的辅导。

没有人刚生下来脑门上就写着“职业经理人”几个字。管理者的成长需要时间、需要实践、需要事件,更需要有人在其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提醒和辅导。

那么,谁是最适合的导师?中层的上级!

中层的上级和中层接触频繁,对中层的职责、任务、长处、短处、脾气、禀性了解深刻,这是有效辅导的重要条件。另外,下属进步是上级责无旁贷的使命,上级也会从下级的进步当中受益无穷,所以总经理不断给中层持续有效的辅导就变得天经地义。

 

《现代企业文化》:显然不断帮助中层成长能带来双赢的结果,但对总经理来说却是不小的挑战。

刘永忠:是这样的。对于总经理,你必须有耐心,能坚持不断地提醒和提示;你必须有勇气,不畏惧下属的微词和抵触;你必须有魅力,能让下属接受你的为人和思想;你必须有能力,能比中层看得更深更远。要做到以上几点,总经理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约束自己、修炼自己。

《现代企业文化》:那对于中层的培养,你有什么建议?

刘永忠:首先,培养要突出实战性。据财富杂志(中国)的一项对中国传统的MBAEMBA的培训效果调查报告显示,有超过16.6%的学员认为教学与实际严重脱节;40%以上MBA学员反映在学习中仍以传统的理论教育为主,缺乏实战,并没有解决中间执行层的问题!因此,贴近市场、建立实战性的培养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针对性地培养是关键。对于中层管理者,由于不同岗位职能、不同经历的原因,能力和要求上各有不同。因此对他们的培养中,必须要注重针对性和个性化, 从计划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控制能力上进行全面评估,各取所需,从而生成适当的培养计划。这样对症下药的培养与学习,对最终的学习效果评估才更清 晰。

第三,内容设置要系统性。如今,系统管理是一种竞争优势,系统性地建立必需的管理框架,是对每个管理者最基本的要求。

第四,所学要能有效转化。在追求效益的今天,企业越来越关注培训效果的实现以及企业效益的提升。没有转化就是白学,因此这就要求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知识转化体系,使知识真正落地并转化为生产力。

阅读(446) | 评论(1)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

chinaunix网友2009-10-22 15:22:52

管理学上有一个定律:只有共性的团队才能创造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