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82388
  • 博文数量: 1696
  • 博客积分: 1087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835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3-30 15:1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7年(1)

2016年(1)

2015年(1)

2013年(1)

2012年(43)

2011年(17)

2010年(828)

2009年(568)

2008年(185)

2007年(51)

分类:

2009-10-08 02:28:47

         我 们常常会在职场里感受到微笑、鼓励、肯定的喜悦,但同时也会感受到不被认可、不被重视的苦恼与困惑,在这样的情况下,轻则倦怠消极,重则离职走人。可是, 外在的环境改变了,你的感受就真的可以彻底改变吗,职业发展从此就不再困惑吗?改善你的职业发展,从了解自己开始,从认识你的内心开始。

一位想要转型的建筑结构工程师的叙述:见证了上海的巨变,可似乎,自己却没有什么改变……”
  张先生是阿拉上海人,注册一级结构工程师。198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进入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做助理工程师一干就是5 年。偶然的机会,1993年张先生进入某著名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然后做到现在,整整15年。曾经历过的项目有环球金融中心、上海大剧院、浦东国际机 场等。张先生说他“见证了上海的巨变,可似乎,自己却没有什么改变……”。

人物自白vs心理分析:我为什么想到要职业转型
兴趣vs职业

      “建筑类设计工作必须要有兴趣才能干得好,干得久。年纪轻,在专业领域,技术职称晋升是一个很大的鼓励,但时间越久,内在的认可与满足感越突显。感觉自己 的职业兴趣在建筑外观设计而非结构工程设计,偶尔也做一些建筑外观的设计图,所受到的嘉奖远比做结构设计受的赞许让人感觉好。”
       职业偏好本身受兴趣影响,也有环境因素的作用。同为建筑设计工作,做外观设计与结构设计中前者是“龙头“;同是建筑设计行业,做结构的基本呈供求平衡状 态,而做外观设计的却很紧俏;同是完成一个项目,做结构的比较起做外观设计的,成就感要小。比较而后心态失衡,计较而后职业感受性不佳,令到做工作时兴趣 越来越小,没有肯定与关注的项目经历全当成附属品,时间越久反而越疏离。与其说是缺乏兴趣,不如说是缺乏对自身职业深层次的认同,没有正视职业的价值、自 己的价值。学会和自己的职业相处,把它当做最近的朋友,人才能在工作中感到自己的价值,才能体会工作的乐趣。

特质vs能力
      “自身的特质很重要,对于这个专业性工作而言,在中学的时候就感觉自己的文科,语言优势比理科要突出,这几年,更感觉逻辑思维数字分析能力有欠缺,对结构工程师的能力突破也存有一定的副作用。”
       人,有多大程度了解你的职业,就有多大可能认识到你自己。职业中你所从事扮演的角色中需要完成的越精细越复杂,就会对自己每项素质与技能要求越高。对于结 构工程师这样一个角色,比如常用混凝土的结构比例,就需要对数据进行严密的审查与分析,统计,测量,这些要求你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很强,在做工作的过程 中,发现自己不能挑战更新更复杂的项目,只能在原有的积累上去迁移应用,对自身的能力提高有很大的障碍。但是真正令自己能力受限的来自于你的心智而非素 质。

性格vs选择
  “曾经有过三次比较大的放弃,一是毕业后不久主动放弃历史学的读研机会,二是工作十年以后两度出国机会放弃,三是不久前放弃一份持续15年的结构设计 师工作。”“性格内向、不爱交际、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怕得罪人、被动型,这就是我的性格中不好的方面,”“我常常受环境的影响,突然放弃一个自己的决 定,感觉自己即将四十但无定型,心里也非常困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性格因素,我做不到和别人一样?”
  放弃本身是一种选择,每个选择背后,都有深层次的心理动因。第一次放弃读研,因为落选到第二专业历史,成为日后对于建筑设计的一个情结,,最终选择了 事业单位工作,拿稳定的薪水而不是等遥遥无知的未来。第二次放弃出国深造,是因为自己经常询问那些从新西兰、加拿大回国的同学同事,看到这些人纷纷回国发 展,考量从物质与机会来看,国外似乎也并无多大优势,这些信息曾让自己举棋不定。当时想出国的动机也是因为自己想移民,国内人际关系感觉不好,自己不太适 应。这两次放弃表明张先生在重大决策面前是更趋于务实与保守的做法,而且易受环境暗示,对于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究竟在乎的是什么,没有做过内心的拷 问,也没有对每一个选择进行过反思与总结。 与其说是在放弃,不如说是在用放弃来表明自己内心对现实的不满,但由于自身并没有明确要实现的是什么,所以也是不断地把“放弃”当成平衡自己,调整自己的 契机,可是长久的内耗与游移不定,也让领导觉得自己“心太活,无定心”而没有委以重任。缺少对自己的全面了解,长久地不接纳,造成能量的内耗,行动的停 滞,也没有找到成就事业的动力。

阅读(469)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