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经常报道,某某“好男人”、老实男人干了大坏事,或犯罪,甚至杀了亲朋,其实这并不奇怪。
之所以一些“老实”的男人会出现很多心理疾病甚至于犯罪的行为,就是因为这些“老实”的男人平常不会说“不”。
他们一方面缺乏沟通,一方面缺乏正常的发泄,不知道拒绝,只知道忍耐,结果往往就成为了所有人的出气筒。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这倒应了“不会说不”男人的两种收场。“好男人”突然爆发的案件此起彼伏,那些血腥案表明:“好男人”压抑得太久了,就在“沉默中爆发”了,这种爆发往往是悲惨大结局。
在中国,“好男人”的标准似乎就是“听话” 这其实是以“乖孩子”的标准要求男人——对父母,他们说“是”,对老婆,他们说“是是”,对上司,他们说“是是是”……
这样“发展下去”,后果其实很严重——
男人只强调“听话”很容易培养奴性,使其毫无独立性,对所有问题缺少个人见解,对邪恶势力无力抗争,以致人格扭曲,成为“问题男人”。
追溯开来,讲究“三纲五常”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一种“不会说不”的“弱者文化”。不会说“不”的男人,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一般只能充当被动的弱者角色。
他们在爱情中被动。中国经典神话里,大都是“仙女”主动上门,以身相许。“小生”不敢说不,战战兢兢地被动接受。传统黄梅戏《天仙配》就是很好例证。七仙女主动得已有“女流氓”之嫌了,董永却木呐得如同傻子一般。七仙女把董永截到路口不让过,要想从此过,得把我娶走。可怜而老实的“董郎”,不敢拒绝可怜兮兮“从了”。千古爱情就在男人的被动与无为中拉开帷幕。
他们在家庭中被动。不会说“不”的男人总是习惯依赖自己的长辈。不少人到了结婚以后,还得伸手向父母要钱,如果父母是有权力的,则更要视之为靠山。这更加深了后者对前者的依赖感。如何敢说个“不”字?
他们长大了,还让父母不放心,处处需要父母“扶”一把。四十多岁的弱男人,在面对二十几岁的子女时,也会变成“乖孩子”、容忍儿女的训斥与数落,并且盼着子女“扶”上一把。
他们在社会中被动。不会说“不”的男人,一般依赖心理都十分严重。他们堂而皇之地“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一个被弱化了的男人,往往会觉得自己是无助的,因此,就有依赖他人的需要。
对于离家闯荡的男人来说,依赖心理是绝顶不利的。它加重了男人的自卑感,使他们越发不自信、不敢说不。只要给这种男人一份差事,一碗饭吃,让这样的男人“靠”——就可赢得他们的友情甚至驱使他们,对于老板的命令,哪怕是无理的要求,他们都会“没有任何借口”地“从命”。
一个受人雇佣或受到“照顾”就将全部身心随从别人的男人,只能是一个很弱的“个体”。可以说,这样的男人永远出不了头!
鲁迅先生曾经提出过“拒庸愚”的思想。所谓“拒庸愚”就是敢于对平庸和愚蠢的东西说“不”。先生的思想仍具有现实作用。
不会说“不”的男人总是倾向于使“群众”认同,视“敢于说不”的独立人为“另类”。其实,这恰恰证明了他们自己的平庸。
不会说“不”的男人没有个性,他们既然力求“正常’,因此也就向平庸的事物认同,其生活的意向也是“不要脱离常规”,不要与众不同,反对的则是“标新立异”,尤其讨厌的是别人“出风头”。
的确,不会说“不”男人的“美德”是与 “和合”、“不要出风头”、“不敢为天下先”连体的。他们的“美德”保障他们“碌碌一生”。
任何创造都是犯规(虽然并不是所有犯规都是创造),任何压抑都需要释放(必须走在法律的轨道内),所以,不想庸愚的男人,不想把自己憋疯的男人,必须早早学会说“不”!
阅读(617)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