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72519
  • 博文数量: 1696
  • 博客积分: 1087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835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3-30 15:1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7年(1)

2016年(1)

2015年(1)

2013年(1)

2012年(43)

2011年(17)

2010年(828)

2009年(568)

2008年(185)

2007年(51)

分类:

2009-09-23 23:12:56

这根本不是简单的海龟与海不龟的矛盾
说供求矛盾都是表面的化的
深层的矛盾是:宏观来说,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微观来说,博士培
养招收完全和社会需求脱钩的矛盾

首先,无论是科学自身的发展处于低潮也好,还是人类的认知能力存在瓶颈也好,总而
言之,所谓的科学研究在近几十年来确实处于低潮。所谓的技术井喷,其实都是建立在
上个世纪基础研究大爆发的基础上的。这个基础研究的应用化的红利一直吃到现在,但
是目前快吃完了。到现在科学研究越来越具有了劳动力和投资双密集型的趋势。问题就
出来了

首先,科研堕落的具有劳动力密集型的气质之后,那么必然需要大量的科技民工。各高
校和科研机构需要的科技民工数量直接决定了Ph.D的培养数目,而这个数目和社会可以
消化的数目完全脱钩。这么说吧,这个社会可以承受大量拿5年左右极低薪水的Ph.D学
生,但承受不了同样数目的Ph.D拿30年的中产阶级的薪水。科技民工是需要的,但是民
工以后的出路在招工的时候是没有人在乎的。

现在说来,IT,EE通讯设施相关的专业相对说来好很多,因为上一轮技术进步的红利还
没有吃完,高利润的产业化消化了大量Ph.D民工们。但是也开始出现衰败气象了--尽管
现在很多人在美国还是可以拿很高的薪水,但是问题开始在显现了。就是如果不能持续
的提供创新和相对具有革命性的成果,那这些专业也会渐渐的开始朝生化,化学方向堕
落。据几个简单的例子吧,windows操作系统在当年来说是革命的,由此诞生的庞大的
微软帝国提供了无数IT方面人才的工作岗位和高薪。但是现在,如果windows不可能持
续地推出创新的,具有重大意义的软件,只是不停的把windows, office的版本改来改
去,那么,这个模式是无法长久的,如果有意义的软件更新速度跟不上IT Ph.D的培养
速度,那么IT的衰败就不可避免了。通讯方面也是如此,如果美国不能持续的push出更
高精尖的先进技术,那么现有的技术必然很快被山寨化,山寨化之后的大规模生产是不
需要多少Ph.D的,那到时候源源不断被培养出来Ph.D们也必然陷入残酷的竞争中去

有人也许会说,新技术肯定是会不断创新出来的。问题是这个技术进步很可能是螺旋式
的有客观规律制约的,但科技民工的培养则是arbitrary的。如果运气好,这二者之间
的偏离不是特别大,民工们恰好赶上技术爆发,那大家都吃香的喝辣的,反之,而民工
们的命运就和现在的生物,化学千老们一样了

有人也许还会说,竞争激烈是好事,正好避免大家搞研究都在期刊上灌水浪费纳税人的
钱,正好把最优秀的科学家筛选出来云云。但其实这个想法太理想化了。在现在科学研
究劳动力和投资双密集化以后,科学研究更类似于科技民工大规模堆砌data的过程。在
这种情况下,个人能力,创造性和天才的重要性比起以往来说大大降低了,环境,运气
,投资,方向等等别的很多因素起到了相当大的干扰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你能筛选到
的不一定是最天才的人,而是在某段时间内在各自特定的,难以重复的环境下科技data
最多的人。环境,运气,老板等等因素常常是大家很难左右的,所以在无数青年学子变
成科技民工的那一刻,你不能只用你的
聪明和头脑加上勤奋来预测以后的成功。多年以后有些人成功了,你可以用成王败寇的
路子回头去论证他的成功是如何的具有必然性,但更多的人,也许是很多有天分的人肯
定是被埋没在民工办的生产活动中了。

总之,在一个科学研究民工化的年代,绝大部分跻身入这个行业的人无法保证自己的成
功,保证自己能够在千军万马中冲过独木桥,成为学术界呼风唤雨的人物;另一方面,
科学的民工化又使得Ph.D在毫无顾忌的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来。更糟糕的是,失去了技术
井喷支持的社会不需要这么多Ph.D,当技术民工们在通往学霸的竞争中失败之后发现社
会产业化所能提供的decent的职位竟然那么少,(而且很多职位也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年
的民工培训,已然被很多MS或者本科生占据了),那么悲剧也就是无法避免的了
阅读(45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