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73261
  • 博文数量: 1696
  • 博客积分: 1087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835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3-30 15:1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7年(1)

2016年(1)

2015年(1)

2013年(1)

2012年(43)

2011年(17)

2010年(828)

2009年(568)

2008年(185)

2007年(51)

分类:

2009-09-02 00:35:14

    众所周知,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因而,独生子女群体也将会长期存在并逐步成为我们社会的主体,他们将支撑起中国现代化建设,是中国未来 的希望。所以,在研究他们的成长过程、基本特征、社会表现的基础上,发现在独生子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进和完善我们对独生子女教育的方法和措施,是 我们的当务之急。

独生子女的教育,既有社会、学校的责任,也有家庭的责任,只有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一体,才能更加有利于独生子女的健康成 长。然而在这三者中,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个人都离不开家庭对他的最初影响。独生子女的教育是每个家庭对社会应尽的神圣职 责。

一、独生子女存在问题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相比较主要特点在于“独”。由于独生子女 特殊的生活条件和教养环境,我们在分析独生子女心理缺陷的同时也要承认,相比较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自身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优良的素质。如:接受新事 物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强,思维独立、具有批判精神、注重自我形象,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兴趣广泛、学习成绩好、多才多艺,表现出了极好的学习、接 纳能力。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特点。在第九届全国儿童科学讨论大会上,专家们把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在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 母四人和父母亲二人共同溺爱下发生的任性、自大、孤僻、自私、不求上进等心理偏差以及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引起的营养不良等异常现象,统称为“四二一 综合症”①。家长们要引以为戒。

1、过度依赖,独立性差。因为家长的过度管制,造成了多数独生子女的通病——对父母、家庭的过度依赖。独生 子女的家庭由于只有一个孩子,父母都视之为“小皇帝”,在生活上一切事情都由长辈代为包办,除了学习以外的任何事,都不让孩子做,生怕孩子出现意外,对孩 子所有的活动都给予高级保护。这种保护超出了孩子成长的需要,孩子总是跟在父母的背后,什么问题都需要父母来解决。久而久之,独生子女就不愿意主动的处理 问题,对父母就越来越依赖,独立自主能力没有提高,反而日渐丧失。

2、缺少交流,性格孤僻。独生子女在家中没有亲兄姐妹,非常孤独。同龄伙 伴交往主要是同班同学和邻居伙伴,能在一起的时间也不多,并不能完全弥补独生子女的孤独感。这种孤独一定程度上要通过父母的关爱来补偿。可是在这个社会 中,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使得父母们纷纷忙于自己的工作和应酬而无暇照顾子女,教育和陪伴孩子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独生子女在家时候大多与电视、电脑、 游戏为伴。有的父母把孩子交给了老人一辈,由爷爷奶奶照顾,让很多孩子的童年跟随老人们成长起来的,对于父母的陌生感和其他的种种原因共同形成了部分孩子 缺乏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逐渐形成孤僻的性格。

3、身处顺境,感情脆弱。在顺境中长大的独生子女,在经济上有保证,生活上有安排,习惯于享 受在家庭中的独尊优待,父母的娇宠让他们处在生活的理想世界里,一切应该拼搏进取的道路都被父母们铺好了。在安逸优越的环境中,大多数独生子女成长中也随 之表现出明显的怯懦与脆弱性。他们没有自己的坚韧意志和执着的追求,没有自己的主见,做事常常表现出意志薄弱,遇到困难便手足无措,打退堂鼓,对突如其来 的困难感到无所适从,不能为自己所做的事情作出合理的安排。他们在感情上十分脆弱,遇到一点打击和挫折就一蹶不振,或消极堕落。例如,有的独生子女在同学 之间闹矛盾、被父母批评、考试失败、、被他人冤枉等都会使他们产生悲观、颓废等消极心态,更甚者会产生退学、自杀等念头,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4、 期望过高,心理逆反。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有着父母对他们溺爱。这部分父母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提出严格的要求。孩子不得不在父母的“成才计划”中成长,使 得独生子女产生压抑、愤慨的情绪,从而导致逆反心理。随着社会环境的影响,孩子的思想也日趋早熟化,叛逆情绪表现更加明显。孩子做事冲动,想法简单幼稚, 对待父母的严厉管教和长久的专制要求逐渐不满,进而愈演愈烈,产生了离家出走、报复亲人等诸多令人遗憾的后果。

5、随心所欲,性格任性。在 宠爱有加的家庭中,独生子女随心所欲,性格任性,这可谓是通病。当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成长和培养成了家庭的主要开销。为了让孩子顺利幸福的成 长,也弥补父母过去的缺失,无论孩子的需求是合理的或是不合理的甚至是过分的,都毫不犹豫地统统满足。这让独生子女们觉得想要任何东西都是容易的,所以孩 子就变得更加任性,为所欲为。有的孩子因为得不到他所想的,便满地打滚,哭闹不止,多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状举,实在令人无奈。

独生子女身上不断凸现的种种不良情况,说明家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若不及时矫正,不仅会影响到独生子女自身的发展,破灭家长们的幻想,也将会深刻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二、独生子女的教育对策

独生子女群体将会逐步成为我们社会的主体,他们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所以,在分析他们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找出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措施是很重要的。现在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对策提出以下几点:

1、 因材施教。俗话说“知女莫如母,知子莫如父”。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应是一位知的心的交流者,积极的关注者。父母要明白每个孩子不一定都是天才,要掌握适度原 则父母就必须要了解自己孩子先天的程度,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加以教育,使其能力得到扩展。古代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就是承认个体的差异,了解不同 的特点。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们不要因为他们是“独苗”而对他们寄于过高的期望,提出过分的要求,给予过分的宠爱,最后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俗话说:“严为 爱,宠为害”,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古代就有“惯子如杀子”的说法。因此在智力开发上应根据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来发展能力,不强迫、不限制、不搞过度教 育,让孩子在某方面表现出才能和天赋,父母就要尽量在那方面加以培养,而不要以社会的标准去塑造一个完美的孩子。如顺孩子喜好,因材施教,也许会收获意外 之喜。在不同的环境中,父母应该根据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及发现的问题因势利导,加以指导。若是该赞扬的优点我们的父母们就要积极鼓励和赏识自己的孩子。 但是,如果孩子的行为有失偏颇,父母也要及时处理,根据情况适当教育,正面引导。

2、学会分享。自私利己的人是不容易与他人友好交往和平相 处的。因此要教给孩子“舍得”的真谛:舍得舍得,有舍才得!让孩子学会把一切与别人分享,无论是物质的或是精神的,在与别人分享,为别人付出的同时,自己 也会收获快乐和幸福②。家长要处处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自己对待生活、对待周围人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可常常有意识地把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一些较有意义 的事件讲给孩子听,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分享。家长要耐心的听取孩子的诉说,让孩子感受到大家是在一起体验他的感受,从而慢慢地让孩子体验到分享的 乐趣。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拥有良好的分享情商。生活中,要抓住适时教育的机会。比如:孩子有同伴来访,父母要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玩具、物品、食物等与伙伴分 享。在家庭中,父母要多引导孩子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想他人之所想,多考虑别人的感受。孩子的学习和行为习惯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为了让独生子女更好地适应社 会,应该鼓励孩子到儿童社会中去,实现儿童之间的互相模仿和互教互学。在模仿的世界里孩子一点一滴的习得经验,而模仿最好的对象是伙伴。尤其是从一些优秀 的伙伴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家长要放心地让孩子到小伙伴中去锻炼,学会在集体团队中共同进步,培养强烈的自主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协作能力,感 受到集体团结协作的力量,收获到合作的快乐。集体这种精神将会随着他们的成长迁移到他们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同时还可以利用文学作品的形象对孩子 进行分享认知的培养,因为孩子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因此,文学作品中的适当的正面形象最有利于孩子接受教育。有些意境优美、十分动听的童话故事 可以有意地安排孩子在聚会或公众场合自己表演,使孩子在自编自演获得快乐的同时,进一步受到“分享”教育。

3、学会做人。培养孩子的健全的 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质要胜过于向孩子传授知识。先学做人,再学做事,才能把事作得恰到好处,符合社会规范。一个人的智力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学习成 绩好并不代表什么都好,非智力因素比如情感、道德、意志、动机等都是决定孩子未来成功的关键性要素。教育孩子敢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敢于承担责任;对他人 诚信,以诚相待;对自己严格要求,不骄不躁,谦虚谨慎。凡事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有缺点之处要积极改正;学会爱父母,爱他 人。只有学会爱的人才会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美满;只有学会爱的人才会去去爱祖国,爱社会;才会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一方面,父母要 为孩子作出表率。同时,家庭要配合好学校教育、社会教化和别人的帮助来共同引导孩子,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孩子稳固的思想情操,做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往 往因家长的过分溺爱,对孩子迁就、纵容、包庇、无条件满足孩子一切要求,使孩子错误地认为,别人关心自己是天经地义的,而自己从不会想去关心别人,这样就 逐渐地养成自私自利、唯我独尊、骄横任性的性格。家长要培养孩子心里有他人的情操,首先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例如饭桌上有孩子爱吃的东西,应该教会孩 子怎么照顾到每一位家庭成员;生日时,教会孩子怎样让家里人一起分享他的快乐;父母亲工作忙,应该教孩子学会帮忙做家务;无论哪个人生病了,教会孩子关心 照顾;生活在小区里,教会孩子不能影响他人休息,损害他人利益等等。家长还要教育和鼓励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懂得关心帮助同学,懂得关心集体;在社会生活中, 懂得关心帮助周围有困难的人。

总之,家长可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孩子关心别人,为他人着想这样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久而久之,孩子心里想的就不会完全是自己,为成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打下基础。

4、 独立自主。有时带着家中小儿上公园,任由小儿四处撒欢,常常会看到有些家长寸步不离的跟在孩子后面,口中不停地提醒:这个滑梯太脏,不要玩;你还小,这些 你还不会玩;那样东西太危险,不要动;这里的积木应该这样搭……孩子老老实实地跟着,听着,做着。这样的情况常常令我感慨父母的一片爱心,但我们的教育不 能简单地把生活中的知识告诉孩子,我们的教育应是让孩子有能力去学习知识,这一点更为重要。孩子需要在生活体验中长大。父母的责任是要使子女能够独立,过 量的保护只会扼杀子女们的独立要求,给予孩子太多的指示和提出太多的要求只会损害孩子的独立性和判断力。我国的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阐释的“活教育”原则 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就应当教儿童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就应当让他们自己想;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 己的世界。”③因此,与其我们费尽心思的包办孩子的一切,不如放手教育,让孩子去发现去锻炼。

给孩子们一些机会去思考、行动,自己去学习如 何处理问题,便能养成他们的独立性和判断力。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会的事情学着做;要求孩子学习独立做家务,学会生活的最基本本领;有意 识要求孩子出外办理他所能办的事,如购物、寄信、找人。让孩子在动手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快乐,让孩子自由自在的在生活中锻炼自己,习得经验。哪怕是艰难困 苦,也要孩子去多多体会,这样的教育才能使我们的独生子女更加独立。

5、历练苦难。俗说“不经磨难不成才”,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不难 发现,逆境造就人才,顺境往往使人变得平庸。在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今天,我们要想方设法的创造一个小小的逆境,让孩子们体验到逆境的磨难,锻炼良好的心理 品质。自从中国孩子与日本孩子进行了夏令营的较量后,国人发现,日本孩子能经受苦难的磨炼,遇到困难能克服困难,战胜困难;而中国的孩子受到一点苦就忍受 不了,遇到一点困难就束手无策。在我们周围常听说这种事:某一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心理承受不了,竟然想到轻生;某一学生,因受家长较严厉的批评,便离家 出走;某一学生因其貌不扬,终日郁郁寡欢,甚至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这些现象都表明孩子的心理是脆弱的,独生子女更存在这个毛病。我们应给“小太阳”们 制造一些挫折,让他们在逆境中磨炼成长。在实际生活中,让孩子品尝些苦难。只有学会吃苦,学会经受磨难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孩子身上的娇气、任性等不良性格特 点。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困难的环境,或是制造一些逆境、难题,使孩子经受失败与挫折的考验。同时,父母们要积极支持孩子参加各种野外训练活动,比如少 年军校,夏令营之类的磨练。别林斯基曾经说过:“不幸是最好的大学。”逆境造人才,就像有首歌中唱的一样“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 功。”是啊,不经历磨难,怎么能成大器,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才!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继续施行,将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让我们为人父母的担负起教育好子女的神圣职责,为自己家庭的幸福负责,为自己孩子的将来负责,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负责,为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负责。

【引文出处】

①《独生子女教育的重点》

②《当前中国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③ttp://《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阅读(100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