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82599
  • 博文数量: 1696
  • 博客积分: 1087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835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3-30 15:1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7年(1)

2016年(1)

2015年(1)

2013年(1)

2012年(43)

2011年(17)

2010年(828)

2009年(568)

2008年(185)

2007年(51)

分类:

2009-09-01 01:23:47

什么是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如何立?
目前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讨论非常多,但看了半天大都是一些注意事项,未见到比较好的行动指南。
在此抛块砖头,希望引出美玉。
我对此问题的看法也暂时只是一些思想的碎片和火花,还不系统,算是一个思考的起点吧。
我认为三十而立的立,就是已经初步有了自己的人生路线图和支持系统。
人生路线图说白了是一系列的长中短期目标和基本价值观,但这个东西在人生后续的道路中变化会比较大。
支持系统其实就是对人生路线图的支持系统,例如工作系统、身体健康系统、个人理财系统、家庭幸福系统、子女抚养系统、时间管理系统、资料管理系统、学习系统、个人修身系统等,系统是相对固化,在后续的人生中其本质改变不大的,当然,或许有人愿意把它命名为习惯。
三十而立如何立?就是初步建立自己的人生路线图和支持系统,关于建立人生路线图的说法比较常规了,其中建立支持系统因为常为人所忽视而尤为重要。
 
这里系统与目标和计划是有区别的。
目标和计划基本上都是有时间期限和限制的,属于中短期的冲刺,属于人生路途中的一块一块里程碑。
系统是一个长期的、固化的、日常例行、PDCA循环、强迫自动更新和升级系统,对人生路线图的实现起保障和支撑作用。
人生的前30年基本上是学习、初步实践、反复试错等过程,其目的在于初步看清人 生的地图,30岁左右要基于自己对人生地图的认识初步确定属于个人的人生路径,并在之后的道路上有了一条人生主轴,有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当然,今后的日子 还会继续修正,但个人人生路线图V1.0版本要在30岁左右发布了。
建立对人生路线图实现的支持系统也是同步应该完成的工作。
 
试举例说明之。这里不是论证和论据,我也没看书,仅凭记忆。本(贴)文只是探讨,非论文,有疏漏还望海涵。仅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
 
1.孔子
孔子"十五而志于学",十五开始充分学习和实践。
"三十而立",他立了什么呢?第一是人生路线图确立了。这时他的学术思想,政治理想和目标,人生抱负基本成型。并已经迈上鲁国政坛,开始了他的第一步。
第二是他的支持系统基本形成,例如个人理财系统,他三十岁开始开讲授徒,学费是他的收入来源;他的修身和自我反省系统等。
 
2.曾国藩
曾国藩此人比较典型,因为现存资料比较完整。
他三十岁之前基本是在京城做京官,这期间广泛的学习、实践、交游,
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路线图,有志匡扶天下,维护名教,做一等人。
形成了自己的个人支持系统,例如日志系统(很早就开始写日记,做总结和反省), 修身系统(师从当时大理学家唐鉴),自我反省系统,子女教育系统,学习系统,师友系统(曾国藩交游的目的很明确:“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师友 夹持,虽懦夫亦有立志”。)。成大事后,他又逐步补充自己的系统,例如弟子系统(曾们弟子,提携李鸿章等),留美学童系统,洋务系统,家教系统(系统的曾 家教子思想)等。
曾国藩此人依靠个人去做的事大多都是失败的,例如凡是他指挥或者在场的战争,全部都是全军覆没;他晚年解决天津教案,留下无数骂名。但他依靠他个人建立的支持系统,却成就了赫赫之功。
 
3.毛泽东
三十岁之前基本形成人生路线图,例如拯救劳苦大众,驱逐帝国统治者,并找到了党的真理,今后他基本随着党的发展而发展,或者说党随着他的发展而发展。
基本形成个人系统,例如调查研究系统,例如统一战线系统,例如总结经验系统,例如修身锻炼系统(中学期间他就"文明其精神,野蛮其身体"),例如交游系统(从二十八画生征友,到后来他的结社,各方交游终其一生)。
 
曹操、拿破仑、丘吉尔、林肯、鲁迅、孙中山、蒋介石、蒋经国等等,有名人大致分析基本如此。
 
 
栖息谷的smelt1026兄对此问题的探讨很有典型性,他说:
“今年也将来迎来而立之年。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也就是说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立业之本。
我非常同意阿懒建立系统的观点,我的困惑是:
1、在建立自己的系统之前是不是要先有一个稳定的价值观?三十岁了,做事情不可能再像小孩那样了,属于职业生涯的第二阶段,时间成本已经很高了。如果价值观不稳定,方向没有找到,所有努力会不会白费?
2、如何建立的自己的系统,以及建立系统以后如何转化成生产力(或者说钱)。很多人三十岁的时候,价值观趋于稳定,也积累了不少的关系和资源,但却没有办法转化成生产力。有一本书叫《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真的有这种感觉,希望有家人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smelt1026兄提的很好。
我认为价值观基本包含在人生路线图概念中。
但价值观太虚,可能每个人到这个年龄都有了初步成型的价值观,但很难提炼出来。
通过建立系统,不断吸收新的东西和刺激,思考和讨论,逐步完善自己的价值观。
 
系统有点类似你不断有一个吸收的方向,并每时每刻不断工作,它最后一定可以解决你的价值观明确、提炼、优化的问题。
建立系统,然后求价值观的稳定;而不是先价值观的稳定,然后系统。
当然,两者的关系没这么简单,非此即彼,但大致意思是系统先初步成型,然后价值观、人生路线图逐步成型。之后是两者之间相互促进。
价值观太虚,太不容易抓住,很难通过专门思考价值观的问题而解决价值观的问题,通常通过个人系统,收集很多信息、得到启发、刺激、讨论、整理,最后形成。功夫在诗外,此之谓也。
 
因此,感概三十未立,当从建立个人的支持系统做起。
建立自己的系统,当从不断实践《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做起(关于此点暂时没有后续论述)。
 
总结:
1.三十岁之前,通过实践和学习,基本绘制出比较准确的人生地图——对世界的正确认识。
2.三十岁之前,基本选好自己的人生路线图,形成人生路线V1.0版本,确定到哪里去的问题——价值观、使命、终极目标等。
3.三十岁之前,基本已经形成在自己的人生路线上需要的支撑系统。——所向无敌的系统。
4.三十岁之后,便是不断升级人生路线版本和个人支持系统版本的过程。
阅读(61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