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文皇后其人其事
冯佐哲
前些日子播放的《孝庄秘史》等电视剧,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那么历史上的“孝庄”到底是怎样的人呢?
“孝庄”是孝庄文皇后的简称,也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谥号”。她是蒙古族人,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叫布木布泰,明朝万历四十一年(1613
年)生于蒙古科尔沁部,其父是贝勒寨桑。她13岁时(1625年),嫁给了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为福晋(满语,汉译为“妻”);后被封为永福宫“
庄妃”。当时陪伴她去盛京(今辽宁沈阳)的有她的哥哥吴克善台吉和使女苏麻喇姑(又名“苏墨儿”)。值得一提的是她的姑姑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
莽古思之女),早在她之前就嫁给了皇太极,即孝端文皇后;姑姑、侄女同嫁一人,清军入关以前,在满族中是常见的事,不足为怪。孝庄文皇后一生为皇太极生了
三女(即固伦雍穆公主、固伦淑慧公主、固伦淑哲公主)一男(即清世祖福临,顺治皇帝)。又因为她的儿子和孙子(即清圣祖玄烨,康熙皇帝)都做了皇帝,因此
她又先后被尊为“皇太后”和“太皇太后”。
孝庄文皇后一生经历了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三朝,同时也经历了长年征战与各种政局变化,以及种种艰难险阻;最后清朝统一了全中国,并使社会从动乱走向安定,使经济从崩溃走向稳定和发展。这一切都与她的作为不无关系,可见其影响巨大。
孝庄文皇后聪明强干,具有政治远见和真知卓识,并且颇具谋略和非凡的才智,因此她对清初的军国大事,多有指画;特别是她对培育儿孙更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她
与皇太极的关系很好,长期做着襄助内政的工作,辅佐丈夫“肇造丕基”。当皇太极暴卒后,她曾经要以身殉葬,只是由于群臣的劝阻,才算做罢。由于皇太极生前
没有决定继承人,故引起了一场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当时主要分为两派,一派以皇太极的长子豪格(镶白旗旗主肃亲王)为首;另一派以皇太极的九弟多尔衮
(正白旗旗主睿亲王)为首。经过双方激烈争斗,最后达成妥协,决定让皇太极的幼子六岁的福临继承皇位,是为顺治皇帝;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政。但是由于孝
庄、福临孤儿寡母,势单力薄,一切大权都掌握在多尔衮手里;特别是在1644年(顺治元年)夏天,多尔衮率领清军进入北京后,在大内武英殿升坐,接受明朝
旧臣朝拜,并三呼万岁,当时人们只知有“摄政王”,而不知有顺治皇帝时,更是踌躇满志,真想早日圆他的皇帝梦。在这种情况下,孝庄与福临于是年9月来到北
京。当时,她看到多尔衮大权独揽,飞扬跋扈,对自己儿子的皇位构成威胁,为了延缓其篡位、称帝的野心(而且多尔衮也早就对她表示爱慕),她决定按照满族风
俗,父死儿可妻其后母、兄死弟可妻其嫂的习惯,决定下嫁给多尔衮。(按:“皇后下嫁”是清初“三大疑案”之一,目前尚无最后定论。笔者采取“皇后下嫁”的
观点。)此后多尔衮虽然以“皇叔父”、“皇父”自居,俨然成为了个“太上皇”,但始终没有篡位。
1650年(顺治七年),39岁的多尔衮死去,顺治皇帝亲政。孝庄开始帮助当时只有13岁的福临理政。在她的辅助下,清朝统治者笼络、利用汉军汉将很快镇
压了南明残余势力和明末农民起义军主力,基本奠定了统一中国的大业。但是这时孝庄与顺治母子二人,在某些政见上也发生了一些矛盾和分歧。如,是坚持清入关
前的规章制度,还是尽快学习汉文化、采取汉族的文化制度等。孝庄表现保守,而顺治表现开化。此外,在顺治皇帝的个人婚姻,如皇后的废立问题上,母子也有不
同的主张。结果弄得顺治郁郁寡欢,在1661年(顺治十八年)患天花死去。在选择谁为继承人的问题上,孝庄也颇费心机,最后在征得传教士汤若望的意见后,
决定由8岁的孙子玄烨即位(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玄烨已出过天花)。当时有人劝孝庄出来“垂帘听政”,遭到了她坚决拒绝,决定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
四大臣辅政。其中鳌拜后来势力渐大,消灭了异己,独揽了政权,飞扬跋扈,甚至没把小皇帝康熙放在眼里。此人性情刚愎,独断专行,行为粗暴,且相当守旧、保
守和自私。例如,在“历法之争”问题上,他主张用旧的“大统历”,反对用西方传教士汤若望制定的“时宪历”,并主张杀掉汤若望,后来由于北京地震,上天“
示警”,再加上他曾给皇室中许多人(包括孝庄)治好过病,才在孝庄太皇太后干预下,得以免死获释。康熙帝10岁时,其生母慈和皇太后去世,此后康熙帝就完
全由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培育、教养、呵护,并成为了他的政治顾问和导师。他们祖孙两人感情深厚,关系极好。她教给了康熙帝治国安邦的许多要略和方法,使康熙
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帝王。康熙帝30多年来对她也一直尊重、孝顺;几乎天天都到祖母处请安,并请求指教。在她的辅导下,康熙帝逐渐成熟起来,完
成了一系列巩固政权,开基建业的大事。一是在他14岁亲政不久,于1669年(康熙八年)就利用少年侍卫组成的“库布”(即摔跤)手,在鳌拜入宫时,乘其
不备将其智擒,从而击败了鳌拜集团对其皇权的威胁,使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巩固。二是1773年(康熙十二年)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爆发后,康熙帝在孝庄太
皇太后的帮助下,采取坚决镇压政策,最后取得了胜利。孝庄在这场战争中,经常拿出宫中节省下来的金银慰劳前方将士,从而鼓舞了军队的士气。三是1675年
(康熙十四年)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乘三叛乱之机,也蠢蠢欲动,举兵反清,并对北京构成威胁。在这种万分危机的情况下,孝庄坚决支持康熙向察哈尔部用兵,派
大学士图海率领“八旗家奴”万余人,开赴前线,很快杀掉了布尔尼,平息了这次动乱。
孝庄文皇后平日生活节俭,经常用宫中节省下来的钱财赈济灾民和前线军队。她与苏麻喇姑的关系也十分融洽,两人共同辅佐康熙皇帝治理朝政,对康熙皇帝影响很大。
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秋,孝庄文皇后身患重病,卧床不起。康熙帝为进孙子之孝,每天不离祖母身边,端茶喂饭,问寒问暖,并亲尝汤药,殷勤侍奉,并多
次为之祈祷。但因孝庄文皇后年老病重,已无回天之力,1688年1月27日(即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文皇后与世长辞,终年75岁。在她临死
前,嘱咐孙儿:不要把自己葬到盛京昭陵,因为“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心恋汝皇父及汝,不忍远去……”。故决定在孝陵附近择地安葬。于
是康熙帝遵照她的遗嘱,把她的灵柩暂时安放在顺治皇帝的孝陵附近,到1724年(雍正二年),才入清东陵孝陵东边的地宫,因该陵位于盛京昭陵(即今沈阳北
陵)之西,故曰“昭西陵”。
阅读(784)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