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84804
  • 博文数量: 1696
  • 博客积分: 1087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835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3-30 15:1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7年(1)

2016年(1)

2015年(1)

2013年(1)

2012年(43)

2011年(17)

2010年(828)

2009年(568)

2008年(185)

2007年(51)

分类:

2009-06-06 04:44:34

家庭教育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父母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也要让孩子吃好、穿好。父母总想为孩子多做些,再多做些。为了孩子,他们可以辛苦自己,但绝对不让孩子受半点儿委屈。在他们看来,这就是爱。孩子的“顽皮”或“懂事”总是被大人添枝加叶、画龙点睛地渲染,孩子因顽皮而可爱是父母的骄傲,孩子因懂事而可爱是父母的自豪。在父母看来,他们所有的爱都是值得的,都得到了回报。于是,父母们便更加无微不至地为孩子的生活付出、打点、安排!

但殊不知,溺爱等于害。有求必应的爱,使得孩子认为他们所要求的都应得到,并且都得到,逐渐产生了很强的依赖心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凡事等靠要,渐渐变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在他们看来,遇到任何问题,总会有父母出来摆平,这个世界对他们没有“困难”可言。

与生活上事无巨细的照顾与包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父母在学习上近乎苛刻地要求完美。成绩差的要求变好,成绩好的要求更好,最好的要求永远保持第一。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经、日积月累的“习得”过程。生活上依赖惯了的独生子女,都会有一种寻求外界帮助的依赖心理,单纯靠他们自己的努力去“学”、去“习”,一般很难有这股毅力和韧性,能够坚持“坐冷板凳”,把学习成绩提高起来,把好成绩保持下去。所以,学生学习的成绩能够较长时间保持不变。时间长了,老师便给孩子贴上“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的标签,分别情况给予不同的对待,往往孩子的父母也给孩子贴上标签,尤其是在外人面前评论孩子时,成绩差的便劈头盖脸地数落,无形中给孩子一个心理暗示,我是差生!形成了一种自卑心理。

往往这些差生受到外界某种“刺激”因素的影响后,会努力学习个十天半个月的。家长看到孩子在努力了,便由衷地高兴,并给予孩子种种物质或精神的奖励。十天半个月后,家长也习以为常了,觉得孩子会永远这样努力下去,并且用成人的眼光看,觉得他这样努力是“应该”的。渐渐地,物质奖励没有了,表扬也没有了。而孩子的世界没有“应该”的概念,他们大多认为,学习是为父母学的,至少“努力是应该取得奖励的”。这种奖励可能是父母给他们买他们所要求的吃穿玩的新花样,或者是成绩的进步,老师同学的表扬,甚至是一张奖状。但十天半个月后,这些都没有,或者开始有,后来就没有了,在他们看来这是不值得的。心理便松懈了,前一段时间努力的结果也就白费了。人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即使前一段时间学到的知识他们掌握了,在考试中相应的知识点为他们的考卷提高了分数,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他们不可能说出那些是自己努力时那段时间取得的“效果”,他们只是看到,整张卷子的分数没有太大提高,没有达到预想的“满意”效果!

于是,便不再努力,便重新回到以前的生活和学习状态——消极退缩、结群贪玩、投机抄袭、破罐子破摔。这些是坏习惯,父母为之头疼,老师为之无奈。但这些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在儿童的世界里,经过相互“观察学习”天长日久形成的。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们退回到玩乐的世界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啊。人,都有做白日梦的习惯,成人尚且每天至少有两个小时的时间是在做一些自己都认为不切实际的“幻想”——白日梦,部分成人甚至沉溺于自己的“白日梦” 里(例如:要面子——认为充胖子别人就会尊重自己;赌博——幻想着那天中个百万千万的;化妆——期望自己青春常驻、美丽永存,等)一辈子都不能自拔,更何况对世界只有感性认识,没有理性认识的儿童,他们的白日梦就是玩乐。让儿童远离玩乐是多么“白日梦”的一个想法啊!

天下的父母,若你想真正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请先走进儿童的心理世界,了解儿童的想法,结合教育规律教育孩子吧!

首先,从生活上让他们独立起来吧,不要什么都无条件地满足。即使他们真的需要,也要有技巧地与他们的自立能力训练结合起来吧。比如,他们喜欢的一件新衣服,新玩具,答应他们,若他们成绩进步了,就给他们买;或者他们做完了一部分作业,奖励出去玩一会儿。让他们认识到,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至于养成认为是父母欠自己的,父母不给自己就是对不起自己的观念。在努力争取中长大的孩子会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

其次,给孩子持续的鼓励与赞扬(尤其是当他们突然学习态度转变之后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不要吝惜你的褒奖。在赞扬中长大的孩子,会逐渐学会自我鼓励。

最后,若你对孩子的教育实在没辙!不妨就把它送到教育培训或教育托管机构。毕竟,这些机构是专门搞教育的,对教育规律的掌握比一般人要专业一些。当然,这并不是你甩包袱的借口,对孩子的教育,家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你要和教育培训/托管机构与学校做好沟通,争取达到全方位的教育效果而努力。得到全方位教育的孩子,才是一个个性健全的孩子

阅读(998)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