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143341
  • 博文数量: 1696
  • 博客积分: 1087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1835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3-30 15:1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7年(1)

2016年(1)

2015年(1)

2013年(1)

2012年(43)

2011年(17)

2010年(828)

2009年(568)

2008年(185)

2007年(51)

分类:

2009-06-02 00:54:01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记载,吴将陆逊受命抵御刘备,众将各自骄傲自负,不听从陆逊的指挥调度,陆逊申明军法,以王命御众。“当御备时,诸将军或是孙策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持,不相听从。逊案剑曰:‘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诸君并荷国恩,当相辑睦,共翦此虏,上报所受;而不相顺,非所谓也。仆虽书生,受命主上。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各任其事,岂复得辞!军令有常,不可犯也。’”毛泽东读此评点道:“此司马懿敌孔明之智也。”认为陆逊与司马懿相同,能够机智果敢,忍辱负重,假君御众,不辱使命。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西)人。少时聪颖多智,有奇节,常感慨天下之乱,有忧天下之心。曹操闻之,纳为谋士。曹丕即帝位,委懿参与枢机政务。魏明帝时,拜为大将军。明帝太和五年(公元231年),诸葛亮北侵魏境,明帝对司马懿说:“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命懿征讨诸葛亮,亮败退。明帝青龙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今陕西省眉县西南),筑防于渭水南原。明帝命司马懿抵御蜀军,诸将议驻守渭水北岸,以待蜀军渡河来战。司马懿指出,百姓积聚皆在渭水南岸,此兵家必争之地。于是引军而济,背水为阵,与蜀军对峙。司马懿对诸将说:“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认为此时诸葛亮上策是兵出武功(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渭河北岸),沿山东进;下策是西上五丈原(在今陕西省眉县西南斜谷口西侧),北渡渭水。诸葛亮不识兵略果然西上五丈原,懿料其必败。诸葛亮大军远道而来,利在速战,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多次挑战,诸将欲与亮战,司马懿皆不从,按兵不动,静待其衰。亮无奈派人送给司马懿“巾帼妇人之饰”,以激怒司马懿出兵应战。诸将皆怒,欲与亮决战。司马懿知亮计已穷,佯装大怒上表朝廷请求决战,朝廷不允,并派骨鲠之臣辛毗杖节监军,不许魏军出战。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来信询问战事,司马懿复信道:“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认为诸葛亮不通兵略,必败无疑。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峙百余日,心力交瘁而死。蜀将自烧营垒遁逃,司马懿观蜀军营垒,知亮已死。当初辛毗临军之时,姜维曾对诸葛亮说:“辛毗杖节而至,贼不复出矣。”诸葛亮说:“彼本无战心,所以固请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司马懿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假借王命制御诸将是其智略的显现。司马懿更大的智略还在于不战,使亮自败。

中国兵法思想的主旨是“兵不顿而利可全”,追求以政治经济手段解决战争问题,不追求以战争手段解决政治经济问题。因此,中国兵法关注的首要问题是保全利益,把战争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谋取不战而屈人之兵,在战争中发展壮大自己。司马懿敌诸葛亮的主导思想也正在这里。诸葛亮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司马懿称赞诸葛亮是“天下奇才”,当时百姓所说“死诸葛走生仲达”都是司马懿释放给曹魏集团的烟幕,曹魏集团才是司马懿的真正对手。司马懿的目的是,在与诸葛亮的战争中保全司马集团的政治军事实力,发展壮大自己。这才是毛泽东评点中所说“司马懿敌孔明之智”深层次的思想所在。
 
司马懿通权达变,战功卓著,对中国兵法有深刻的理解,把握中国兵法不同层面的思想,这和他的人生磨砺不无关系。当初曹操得知司马懿通谋略便荐其为官,欲纳为己用,懿不愿屈己附曹,称病推辞。曹操任汉相后,又派人召懿,并说:“若复盘桓,便收之。”司马懿惧怕曹操加害,不得不归附曹操。曹操察觉司马懿有雄才大略,又梦见“三马同食一槽”,因而对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内心里戒备司马懿。因此,司马懿常常做一些养牛喂马的小事,兢兢业业,夜以忘寝,这样才使曹氏父子放过他。正是这段经历才使司马懿形成韬光养晦、胆大心细的禀性,辅佐曹氏四代,为魏重臣屡建奇功。毛泽东曾说,司马懿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看有几手比曹操高明。赞赏司马懿多权谋,善权变。
阅读(69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