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699293
  • 博文数量: 113
  • 博客积分: 7070
  • 博客等级: 少将
  • 技术积分: 93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3-02 21:03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13)

文章存档

2012年(2)

2011年(10)

2010年(19)

2009年(39)

2008年(20)

2007年(23)

我的朋友

分类: 嵌入式

2011-02-10 17:46:59

今天再次使用mktime函数,之前一直感觉用着没问题,但今天竟然发现有问题,几经周折,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

标准的mktime函数原型如下:

static inline unsigned long mktime (unsigned int year, unsigned int mon,
    
unsigned int day, unsigned int hour,
    
unsigned int min, unsigned int sec);

在AVR编程中,为了节省资源,我将year定义为uint16_t,其他参数均定义为uint8_t,今天发现这样做是错误的,当mon为1时会出现错误,当查看源码时才发现原因所在。

解决方法:

1、将mon定义为uint16_t;

2、更改源代码中的if (0 >= (int) (mon -= 2)) 改为 if ( 0 >= (char)(mon -= 2);


以下内容是转载的关于mktime函数的深入分析,来源于:http://blog.csdn.net/axx1611/archive/2007/09/20/1792827.aspx

Linux源码中的mktime算法解析

    我们知道,从CMOS中读出来的系统时间并不是time_t类型,而是类似于struct tm那样,年月日时分秒是分开存储的。

    那么,要把它转化为系统便于处理的time_t类型,就需要算法进行转换。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公历还是比较复杂的,有大月小月,有闰年非闰年,处理起来会很麻烦。

    但是Linux的源代码仅仅用了短短的几行就完成了这个复杂的转换(Gauss算法),实在令人惊奇。话不多说,先看源代码:

include/linux/time.h

static inline unsigned long mktime (unsigned int year, unsigned int mon,
    
unsigned int day, unsigned int hour,
    
unsigned int min, unsigned int sec)
        
{
    
if (0 >= (int) (mon -= 2)) {    /* 1..12 -> 11,12,1..10 */
         mon 
+= 12;      /* Puts Feb last since it has leap day */
         year 
-= 1;
    }


    
return (((
             (unsigned 
long) (year/4 - year/100 + year/400 + 367*mon/12 + day) +
             year
*365 - 719499
          )
*24 + hour /* now have hours */
       )
*60 + min /* now have minutes */
    )
*60 + sec; /* finally seconds */
}

    看上去令人眼花缭乱,毫无头绪。下面就让我们对该算法作具体的分析。

    先不看前面的,直接看return那句,该式整体上具有这样的结构:

        T = ((X * 24 + hour) * 60 + min) * 60 + sec

    这说明该算法是先算出从1970年1月1日开始的天数X,再进而求出具体的时间值T的。

    因此我们重点看如何求天数X。也就是X = year/4 - year/100 + year/400 + 367*mon/12 + day + year*365 - 719499这一部分。

    首先可以将上式拆成:

        Y = year / 4 - year / 100 + year / 400
        Z = 367 * mon / 12
        W = year * 365 + day
        X = Y + Z + W - 719499

    Y很简单,它计算了从公元元年到所求年份为止所有的闰年数。从W式看出,该算法先假设所有年都是正常年(365天),再加上闰年额外的天数(式Y)。

    到现在为止都算简单,关键是Z式和X式中的那个常数719499是怎么回事,似乎莫名其妙。还有就是它们和return语句前面的那个if判断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要澄清一点,常数719499并不是像很多人说的那样,是0001年1月1日到1970年1月1日所经历的天数。

    不信你可以随手写个脚本,将得到正确的数字:719162天。

    显然719162和719499是有关系的。我们把注意力放在那个if语句上:

mon -= 2;
if (mon <= 0{
    mon 
+= 12;
    year
--;
}

    很明显,它是想把1月和2月当作上一年年底的最后两个月,让3月作为一年的第一个月。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尽量少的被闰年所影响。

    按照这个假设,让我们先不管Z式是怎么来的,看看0001年1月1日时,Y + Z + W等于什么:

        mon = 1月变成上一年(公元前0001年)的11月;
        year减一后变成了0,因此Y = 0;
        Z = 367 * 11 / 12 = 336;
        W = 1 + 0 * 365 = 1;
        Y + Z + W = 337。

    337这个数正好等于719499 - 719162!换句话说,它是对上述假设所做的补正!于是这些式子就变成了:

        Y = year / 4 - year / 100 + year / 400
        Z = 367 * mon / 12
        V = Z - 337
        W = year * 365 + day
        X = Y + W + V - 719162

    再来看式Z,这个式子表面看不出任何名堂,367这个数字显然很是奇怪。那让我们穷举一下mon,看看这个式子算出的都是些什么值吧:

        mon         Z
        1           30
        2           61
        3           91
        4           122
        5           152
        6           183
        7           214
        8           244
        9           275
        10          305
        11          336
        12          367

    似乎看出了什么?再让我们把相邻的两个mon的Z做一下减法看看:

        mon         dZ
        1           30
        2           31
        3           30
        4           31
        5           30
        6           31
        7           31
        8           30
        9           31
        10          30
        11          31
        12          31

    闻出点味道了吧,很象大小月的规则。让我们回想起那个if语句作了什么,它把1月2月变成了11月和12月,3月变成了1月!还原一下看看:

        mon     org-mon         dZ
        1       3               30
        2       4               31
        3       5               30
        4       6               31
        5       7               30
        6       8               31
        7       9               31
        8       10              30
        9       11              31
        10      12              30
        11      1               31
        12      2               31

    怎么本来应该是大月的3月成了30天?

    那好我们想想这个原理,假设今天是1月1日,那你能说你今年已经过了31天了么?显然不是,1月还没过,我们不能把它算进去。

    这里同然,我们从4月看起,如果今天是愚人节,那么距离3月1日我们经过了31天。

    就像前面说的,我们假设一年是从3月开始,到次年的2月结束。按照这个规则,整个式子里有问题的只有3月,理论上这里应该是0!

    但是这没关系,我们把它减去就行了,于是变成:

        Z = 367 * mon / 12 - 30
        V = Z - 307

    回头看看W式,year * 365,但是按照上面的理论,没过完的这一年不应该加进去,所以这里把它减去,再和V式合并:

        V = Z + 58
        W = (year - 1) * 365 + day

    我们记得这个算法的一年是从3月开始的,因此少算了公元元年的1月和2月的天数:31 + 28 = 59天:(公元元年是正常年)

        V = Z + 59 - 1

    那么最后的这个减1是什么?还是上面那个原理,今天还没过,就不应该把它算进去!

    综上,整个算法就明朗了,主要难于理解的是那个3月开始的假设以及367 * mon / 12会产生类似大小月的序列。

    最后把这些式子整理并罗列一下,做为本文的结束:

Y = (year - 1) * 365 + year / 4 - year / 100 + year / 400
M = 367 * mon / 12 - 30 + 59
D = day - 1
X = Y + M + D - 719162
T = ((X * 24 + hour) * 60 + min) * 60 + sec

阅读(3419)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