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820337
  • 博文数量: 2245
  • 博客积分: 6004
  • 博客等级: 准将
  • 技术积分: 1295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2-11 06:48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245)

文章存档

2011年(10)

2009年(226)

2008年(2009)

我的朋友

分类:

2009-04-25 17:01:24

满意化方略(satisficingstrategy),推崇这种方略是现代决策理论创始人西蒙的巨大贡献。他在《组织》、《管理行为》、《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等著作中,和在许许多多论文中(其中不少已被杨砾、徐立两人合译为中文本《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础 有限理性说》一书),从经济、组织、社会规划、设计科学等方面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认为,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无论个人决策还是组织决策,大多数都是发现和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头脑清醒的人,如果能够顺利地求优的话,就高兴地满足于只要满意即可;若人们能够得到最好的话,谁也不会安于只得到次好或比较好”。而是在于客观世界的极端复杂性和条件的局限性,又在于“对真实世界里的更大规模的优化问题,基本就无法求得准确解。而对这种复杂性,对于那些得不到最优解的问题,真实世界里的厂商只能转而寻求能产生足够好的答案的求解程序”。因而,“经济人实际上是一个寻找满意者;他之所以只接受‘足够好’的解,不是因为他宁少恶多,而是因为他基本没有选择余地”。对于采用优化方略,不是“无法干”,而是他“不去干”,这本书第一章与第三章已有不少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满意化方略与优化方略的相异之处在于: 第一,它不如优化方略那样要把所有可能的备择方案全部列出后从中评价选优,而是不停地搜索备择方案,而且边搜索边检验,如果发现有了方案达到满意要求,搜索即可停止。因而,采用满意化方略所寻找的备择方案的数目要比优化方略少得多。 第二,不象优化方略那样要把影响决策后果的全部因素列入模型来作全部评价,而是仅仅用少量几个关键要求来检验一个方案是否可以接受,其它要求可被忽略。因而,用满意化方略作出决策所花的时间要比优化方略快速得多。它并不象优化方略那样必须找到“最好”的方案,而是仅在于要求“足够好”即可,即决策者认为满意即可。因此,满意化方略对策划的要求比优化方略低。实际上,有时也未必可作此比较,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多目标策划中,向来不存在“绝对最好”的方案,甚至连什么才算“最好”都说不清,除了满意之外别无最优解而言。
阅读(208)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