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948484
  • 博文数量: 134
  • 博客积分: 7443
  • 博客等级: 少将
  • 技术积分: 1411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7-02-10 20:18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34)

文章存档

2012年(7)

2011年(29)

2010年(16)

2009年(6)

2008年(18)

2007年(58)

分类: IT业界

2010-01-21 12:41:23

背景

中国日报网消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4D电影技术专家李学均日前口出狂言:“《阿凡达》的水准,中国完全可以做到。我算过,只要花6000万元。而且很多人看了《阿凡达》有头晕的现象,但是我们做的片子不会这样。”此番言论引来争议一片。昨晚,记者电话采访了李学均,他再放狂言: “卡梅隆的工作效率不如我们。”

《阿凡达》电影成本将近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35亿元,而李学均却表示只需花6000万元。昨天记者追问李学均,这6000万是怎么算出来的?李学均立即表示,那是因为卡梅隆拍《阿凡达》拍得太早:“他们在器材上消耗的钱我们基本上都省了,我们可以用电脑软件做出那些效果,他做的特技效果做得比较早,当时未出现这样的技术,因此耗费了很多不必要的钱。”

李学均还认为,《阿凡达》3D特效看得观众头晕,而自己做的4D电影《渔童》一点都不会让人头晕。谈到这一点,李学均批评卡梅隆太业余:“卡梅隆在机械原理的计算上有问题,整个电影我觉得有问题的片段大概有六七分钟到10分钟。”

“他(卡梅隆)的工作效率不如我们。”李学均更毫不留情地批评卡梅隆的工作效率太低了:“同样的东西,我们所用的时间可能就是他的五分之一。”

评论


CG(计算机图形),和其他创作领域一样,更重要的是创意而不是技术。CG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甚至已经接近普及,在流行的CG软件中使用。对大多数CG工程师而言,技术就是3D建模软件的使用,这不是什么高门槛。


创造一个人物或动物形象,是要仔细考虑身体,四肢,动作,声音各个因素。更多的时间是在构思和创意上,不是在对软件的使用上。这就好比写小说,重要的是构思而不是打字录入。


把以前的老动画拿出来做,这是不是说明李学均同志在题材方面已经没有什么创意?是因为想不出来新的题材? 还是因为对自己的创作根本没有自信?


这朋友说的也不是不对,我能明白他的意思:阿凡达中的效果他都能作,而且很快能做出--这我相信。把阿凡达重新做一遍根本用不了6000万。可是在没有看到阿凡达之前呢,给他6000亿,恐怕也做不出来这样的东西。这好比是说:红楼梦中的字他都会写,但他能写出红楼梦吗?

即便天才的李学均创意无限,在细节能否做出这样的水准,我也表示怀疑。当然,阿凡达并不完美,但肯定是一个高水准的作品。看李学均的思路:完全使用软件可代替器材的使用。我认为这是种投机思维,完全不可取。


人家其实有种精神,就是为追求细节,不吝惜工本,不惜时间。使用一些真实的器械,人家都不相信自己的软件模拟能完全代替实效;做一些真实的雕塑作为设计草图,是为了感受实际的效果;不远万里,到中国来取实景素材,能想到这里,可能全球范围都做了调查;对一些造型作多个方案,最后选择一种...这些工作,在你眼里,估计都可以省掉。


我相信卡梅隆的工作效率绝对不如你高。这是因为人家为追求完美,不敢省人工,不敢省物力。节省的太多,难道不是偷工减料,离粗制烂造恐怕就不远了。

 

联想


这是不是中国一些创作领域的通用问题:缺乏创意和偷工取巧。如软件开发,如产品设计等等。

中国的工程师们是缺少创意的,我认为这不是我们不够聪明。我们的工程师被当成机械工人来使用的。创意是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但老板不会付工资给创意的过程,只会付工资给制作的过程,也没有时间浪费在创意上(想想卡梅隆的电影从酝酿到制作长大14年)。老板们看不到创意的价值。要适应这种情况,工程师们当然也就不注意提高自己的创意水平。不是乐意,而是不得不做廉价的劳动力。


这样的环境下,中国工程师们的效率是高的。100天完成的东西,能压缩到50天完成。搞出来的东西说好不好, 说坏不坏,凑合着能看,凑合着能用。


这样的环境下,中国的工程师是很善于偷工取巧的。山寨精神被发扬光大,想不出来但能仿的出来,仿不出来内在,也能仿出来一个样子。模仿是比较快,但能指望用模仿别人来超过别人吗。

 

阅读(1438) | 评论(1)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

龚申行2010-01-22 09:33:53

我觉得他们就是嫉妒阿凡达的成功,眼热而已,还觉得自己能做,还后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