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86076
  • 博文数量: 77
  • 博客积分: 2000
  • 博客等级: 中校
  • 技术积分: 95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11-07 12:10
个人简介

有些东西没有那么复杂,简单点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3年(2)

2012年(11)

2011年(24)

2010年(12)

2009年(2)

2008年(10)

2007年(1)

2006年(15)

我的朋友

分类:

2006-11-10 04:35:12

   花洲书院位于省市城东南侧,紧邻古城墙。始建于,由邓州官府所建,书院系北宋著名政治家参知政事捐资兴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书院历史。

 书院创始

花洲书院始建于宋代庆历年间,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任知州期间创建了书院内讲学堂——春风堂、藏书楼、斋舍,并在书院东侧创建百花洲,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花洲书院因百花洲而得名。公元,谪知,为学风不兴而忧心忡忡,感到百花洲一带环境幽静,景色宜人,是理想的治学场所,于是在百忙中谋划,创办花洲书院。并且,公余到书院讲学。一时邓州文运大振。的儿子、官至观文殿大学士的范纯仁,以及官至崇文院校书的张载,曾任邓州知州的韩维,均“从师范仲淹学于花洲书院”。北宋治平四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任叶县尉。曾到花洲书院瞻仰范公遗迹。作诗云:“范公种竹水边亭,漂泊来游一客星。神理不应从此尽,百年草树至今青。”(《山谷诗注•百花洲杂题》)

 规模独特

北宋绍圣二年(),的四子范纯粹任邓州知州,整修了花洲书院。从南宋至明朝,花洲书院屡圮屡修,曾为邓州州学。记载:元朝时,曾 作翰林院编修的蒙古族乃贤,“世居南阳,曾游学花洲书院”。明嘉靖、万历年间,知州张仙、夏忠等相继对书院进行整修。到了清朝,历任知州更加重视整修花洲书院,办学规模越来越大。现在的花洲书院,历经重修重建,总占地面积4.47公顷,建筑物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书院建筑是花洲书院内主体,为五进四院,中院更有全国少有的小巧精致的泮池,状元桥,成为书院一大特色。书院西侧并列为二进一院的范公祠。范公祠北为新建四进三院的名人馆,中院有古三眼井——范公井,整个建筑风格为清代北方建筑。百花洲位于书院东侧,紧临邓州保存最完好的一段明代古土城墙。布局为南山北水,洲南由各具特色的峭壁假山、五峰山和别有洞天组成。别有洞天假山将南北隔离,洲北湖内大小三岛,岛上再现范仲淹任知州时与民同乐的嘉赏亭及菊花台等。百花洲建筑采用范仲淹家乡清代江南园林风格。从而使花洲书院形成完美一体的中国典型书院园林。


 旅游导向

花洲书院地理位置优越,南临人民路,东临东二环、东三环路,周围布满宾馆饭店。书院内部设施及服务体系完善,年接待游客逾百万人次,9月15日在此写下千古名篇。现春风堂房门两侧挂有后裔亲笔书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楹联。范文正公祠是明代嘉庆年间邓州人民为纪念范仲淹所建,现存为清代建筑。房门上方悬挂二十九代孙范文通亲笔所题“范文正公祠”匾额。名人馆是为纪念古今邓州籍历史名人所建,建筑面积480.7平方米,为仿清代建筑。前院正房和厢房为《姚雪垠文学馆》,馆内陈列有姚雪垠办公用具,著作手迹及生平著作,中院和后院正房及厢房设医圣张仲景,历史名将张巡、铁铉等历史名人纪念馆。百花洲由谢绛在1039年任知州时辟建,后由范仲淹修建成书院园林,有菊花台、亭榭、太湖石点缀湖岸,岛内遍植花木,花洲书院由百花洲而得名,重建的百花洲为清代苏州园林风格。湖岛将全湖划分为大小水面,洲东面为自然收放线的溪流,北端有石舫“香舟”,中段临水有扇亭“月到风来亭”。南北湖、池水面3778平方米。百花洲之南的赏石园以欣赏石 栏、石景为主。赏石园北为五峰假山、五峰书斋和长廊、思范亭,别有洞天,形成一条完美的园林风景线。

阅读(1898)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编外雷锋团展览馆

下一篇:邓州市一高中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