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23959
  • 博文数量: 9
  • 博客积分: 2720
  • 博客等级: 少校
  • 技术积分: 58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09 13:28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9)

文章存档

2010年(3)

2009年(2)

2008年(4)

我的朋友

分类: 项目管理

2010-02-15 21:37:42

2009-11-22 23:44曾仕强教授一再强调,学习《易经》,就是要掌握《易经》的基本道理,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应该知道如何调整自己。每个人一生的命运,其实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个人一生的卦象,都是自己来画的。那么孔子在读了《易经》之后,是否给自己画了卦?他又是怎么画的呢?
   孔子不但读《易经》,而且他还体会到这个卦是每一个都应该自己画的。我们这辈子有的人只画一个卦他就走了;有的人画两三个卦他也走了;你画出来的卦就是你自己的,用现在的名词叫自画像。孔子他算他一生算了一个卦,叫做什么?叫人生奋斗的总纲领。这个卦对每一个人都是很重要的一个参考,因为你只要把他这个卦看清楚以后,你就知道你该怎么走。

孔子这个人生奋斗的总纲领,这个卦写在哪里?写在《论语为政篇》,我相信大家都能背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句话就点出来了嘛,他的第一个阶段是什么?十五岁,志于学。大家有没有发现,怎么十五岁才志于学,那十五岁以前就不用学了吗?一个人从小就要开始学习,可是你没有到十五岁,你最好不要立定你的志向,太早了。你看现在很多小孩子,谈起我将来要怎么样,那都是儿戏。一个人没有到十五岁,你不要立定你的志向。你看我们现在十五岁,正好是初中毕业。初中毕业你就开始要决定我是要学什么东西,十五岁决定学习的方向。

十五岁,他应该知道了,这辈子是要干什么?是他自己找出来的,不是我们逼他的。你看孔子一句话给我们多少东西。十五岁,是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志于学。你知道你这辈子来是干什么的?你要往哪个方向去学习?不能再犹豫了。

第二句话大家很熟悉,三十而立。你看十五岁,再摸索个十五年,再学习十五年,你到了三十岁的时候,你才可以确定这一辈子的原则。在十五岁的时候,我确定我的志向,然后朝这个方向去走十五年,我大概可以归纳出来我这辈子有几个原则,达到四十而不惑。你要再过十年,你根据你的原则去实践,然后看成效怎么样,你才可以说,好,我这辈子大概就这么走了。

四十而不惑,并不是说人到了四十岁就什么都不疑惑了,没有这种人。那个“不惑”只是指对我自己的原则不惑,其它不是惑的。孔子是主张我们活到老学到老,如果四十就不惑了,以后就不要学了,还学什么呢?我觉得我们读《论语》太粗心大意了,我们只是按照文字在那儿解释,没有去参透去了解孔子他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是很遗憾的事情。任何人要讲不惑,只是在一个小范围里面我可以不惑,其它我还是惑得很,所以千万不要再解释成一个人到了四十岁,你就没有疑惑了,那就是圣人了。四十岁,我只对我人生的目标人生的方向,我所要学的东西,我不惑。四十岁,对人生目标不再动摇。一个人四十岁以后,他勉强可以知道说在我要学的范围里面,我不在犹豫,我这辈子就决定这样去走。下面那句是什么,五十而知天命,一个人到了五十岁,还不知道天命,那你是跟自己过不去。

曾仕强教授认为,孔子的一生,就是一个完整的卦象,卦有六爻,孔子的一生正是分成了六个阶段:一,十五而学,二,三十而立,三,四十不惑,四,五十知天命,五,六十而耳顺,六,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那么五十所知的天命指的是什么?人生的命运又是由谁来决定的呢?

   一个人你活到五十岁,你回头一看,你会发现你一路走来,好像都有一只手在安排,你非这样不可。你这一路走来,就是造成你今天这个样子,你跑不掉的,你今天为什么会这样?就是你从小到大点点滴滴累积起来的成果。一个人现在的状况,是从小到大累积的结果。《易经》告诉我们,一个人每二十年会变一次。你看我们社会上说世代交替,差不多也是二十年,每一个人要替自己负百分之百的责任。假定你现在三十岁,你就要替你将来五十岁的时候负责任。

一个人到了五十岁,你就知道不怨天不尤人,一切都是自己搞成的。五十岁,明白命运是自己造就的。五十岁你就知道一句而已,什么叫天命?我们一生的努力,就在证明你有什么样的命。不成功就不成功,心安理得。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成功呢?每一个人这辈子来是要跟别人过不一样的生活,想不一样的事情,不是每一个人都一样,这个在心理学上就叫做个别差异。我们读了个别差异,不知道什么叫个别差异。个别差异就是你跟别人不一样,世界上你是唯一的你,没有第二个人完全跟你一样,不可能。


命是谁造的,是我造的,我造出我这条命,我造出我这样的命运,我抱怨我抱怨谁,没有什么好抱怨的,认了。能不能重来,没有办法重来,人生最奥妙的是你永远没有办法重来。所以六十而耳顺,为什么要耳顺呢?因为你会碰到很多人,他根本不了解你,就在你面前指指点点咋咋呼呼讲一大堆,你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听也会发脾气不听也会发脾气,那怎么办?耳顺。听了跟没有听一样。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不逾矩的意思就是说我从小到七十岁,我规规矩矩,几乎已经变成我的生活习惯,我大概不会有太大的差错,那我就可以放心去做。

孔子一生,他划分成两个阶段,一个是四十岁以前,一个是五十岁以后,所以孔子讲了一句话说,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你还搞不清楚你是干嘛的,大概这一辈子也就算了,他就是讲你四十到五十,这是人生最重大的关键。大概一个人四十岁以下,你要叫他上达很难,你只能叫他下学,下学而上达。四十岁以上的人才有办法上达,上达什么?上达天命。下学什么?下学就是一般的学问。孔子最后综合成一句话,六个字,叫做尽人事,听天命。记住五十岁以前要尽人事,排除万难,不管人家告诉你以后会不会成功,你都不管,你应该做你就全力去做。可是到了五十岁以后,你要听天命,我有这个成功的命,我自然会成功,我没有的话我不强求,何必那么辛苦,所有的名跟利最后都是空的。

   曾仕强教授认为,孔子一生,不只画了一个卦,孔子更重要的卦,是对自己一生在六个阶段中,完全不同的人生感受。那么孔子在自己人生的六个阶段之中,都有什么样的人生感受?而这些人生感受,对于我们的人生,又有什么启发呢?

   孔子是不是一生只画一个卦呢?他还画了一个卦,更重要,这个卦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就是《论语》的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你看它跟十有五而志于学,是对照的。各位应该听出来,刚才那个是他人生的一个理想,一个计划。这边是他实践的成果。那边他说十有五而志于学,这边告诉你,我实践这句话的成果是什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个习不是温习不是复习,是习惯。学了以后不算数,要养成习惯你才会乐,学了以后老积在这里,你有什么乐呢?应付考试。学了以后,赶快去在生活当中实践养成习惯,你就很喜悦。第二个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那就是什么,三十而立的成果。一个人到了三十岁跟所有人来往都有基本的原则,不会乱,人家就很乐意跟你来往,所以你的朋友一有时间就会大老远地来看你。

那这个原则是什么?你的原则就是要将心比心,站在你的朋友的心态来想事情,他自然就来了。你只顾自己,他绝对不会来。这个就是他三十而立实践成果,叫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十而不惑成果是什么?人不知而不愠。愠是什么?愠就是小小的生气。那你就可以想像,你在你这个行业,你再优秀你再特别,别的人还是不认识你。你叫自己不疑惑就好了,你管别人什么想法怎么看你,关你什么事。

五十而知天命,对应哪句话?这句话各位也很熟的,叫做发愤忘食。这样你才知道不能小时候就发愤忘食,那不可以。发愤忘食干什么?看言情小说,完了;发愤忘食干什么?是网吧,完了。发愤忘食是有条件的,就是当你知道你这一辈子要做什么的时候,你就全心全意去做,这个时候不能再计较了。它是有条件的,才可以发愤忘食。六十而耳顺,孔子用四个字乐以忘忧。

乐于忘忧什么意思?高兴到忘记忧愁。那不可能这样子,那这个人就是糊涂了,就是麻木不仁,明明要忧愁的,你要乐,什么都不管了,那这种人还得了。乐以忘忧,是把所有的忧愁都当做乐趣来看。这件事对别人是忧愁,但是对我是没有的,因为这是我自己要做的事情,所以别人看你那么辛苦,那是他的事。一个人在你的工作当中还有忧,还有惧,还有虑,就是还有很多阻碍,就是表示你还没有发愤忘食,你没有全心以赴。一个人找到你要做的事情,你会忘记了辛苦,这只是你的初步而已,还会有很多人打击你,会有很多人在背后议论你,甚至公开跟你挑战,想抓你的小把柄,无所谓,本来就是这样,这才叫做乐以忘忧。

所有的事情,如果发生在别人身上,他们会觉得很忧虑,但是在我的感觉它本来就是一种乐趣。接受挑战如果是有具体的目标,它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如果是没有目标,那就是遭人讨厌,完全不一样的东西。这才《易经》它有阴有阳的一种变化。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也用一句话来表示,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从来不知道他那么年纪大了,因为他没有年纪大的观念。一个人你怎么做你都很自在,你都没有苦恼,你会觉得你老了吗?人要服老,不要认老。生理年龄是谁都逃不过的,但是精神,心理的那种状态每一个人都不一样,统统不一样。孔子永远保持年轻,就是因为他有这样的一个具体的实践的结果。

我所讲的,统统在《论语》里面,所以我为什么说,我读完《易经》以后我重新去看《论语》,我才知道孔子真是了不起。我们知道,孔子是画了很多卦,其实每一个人一辈子都在画很多卦,所以我们应该开始来看看《易经》里面的卦。

《易经》它是以八卦做基数,所以你讲《易经》八卦,就是代表六十四卦,但是既然是六十四卦了,我们就要每一个卦给它一个代号,就叫做卦名。有乾卦,有坤卦,有既济卦,有未济卦,有泰卦,有否卦。每一卦有一个卦名,可是卦名出来以后,大家是不是就很明了呢?还不一定,因此就要有卦辞。

卦辞就是解释,我为什么要取它这个卦名?卦是代表大的环境,每一个大大的环境,还有每一个阶段不同的变化,那个叫做爻。一个卦有六个爻,就告诉我们,任何一件事情,你最好把它分开变成六个不同的阶段,然后去追究它阶段性的变化,你大概八九不离十就可以知道,它最后结果是什么样。

既然有六个爻,我们就给它不同的爻辞,来说明这个卦处于这个阶段,它的特性是什么?你要注意什么东西。这样一来,当我们看到一个卦的时候,我们就整体的环境再加上部分的操作。我们都非常清楚,六十四卦里面,它除了卦辞,除了爻辞以外,它还有一个用九跟用六,凡是你只要发现阳出现的时候,你就知道了它是用九;凡是你看到阴出现的时候,你就要考虑到用六。用六比较简单,就是说,你如果是阴爻的时候,你只有一个原则,就是对你的人对人的事你要忠诚到底,这非常简单的。因为阴它是配合的,配合的人不能有太多的主见太多的主张,你要全力配合,那你就是忠贞到底。可是当阳出现的时候,你知道它是创造性的,一个有创造性的东西,那它是跟阴卦不太一样的。你不能乱变,你说我创造,我就去创造,最后就是乱变,那就是祸患无穷。

所以我们用九告诉你,你在不同的阶段,虽然你是阳,虽然你要创造,但是你要有不同的阶段,特性要完完全全把握住。所以用九这个解释,各位要非常小心,它告诉我们,就算你阳刚十足,就算你创造力十足,你也要注意一句话,叫做阶段性的调整。你看同样是龙,看你在什么位置,你的龙的特性,你不能随便表现。要看《易经》里面的卦,当然从乾卦开始说起,所以我们下一个讲就要说说乾卦说了些什么?乾卦它会说话的,它到底说了些什么?


听曾仕强教授讲《易经的奥秘》(8)卦有何用(2009-11-17 11:23:25)
标签:百家讲坛 易经的奥秘 曾仕强 第八集 卦有何用 文字版 文化  分类:学堂之中
黑字是网络下载,绿字是我的记录。
     孔子学习《易经》之后,说:不占而已矣。荀子也说:善易者不占。由此可见,真正读懂《易经》的人,是不用它来占卜算卦的。但是卦,是《易经》这部书中的主要内容,那么卦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64卦又代表了什么?曾仕强教授认为,孔子的一生,就是一个完整的卦象,卦有六爻,孔子的一生正是分成了六个阶段:一、十五而学,二、三十而立,三、四十不惑,四、五十知天命,五、六十而耳顺,六、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那么五十所知的天命指的是什么?人生的命运又是由谁来决定的呢?
 
    卦:意思就是悬挂起来。好像我们照完相,用镜框把照片挂起来,便于观看。因为我们的眼睛,看别人很清楚,看自己的脸却看不到。有道是“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把自己的像挂起来好好看看。

    宇宙万象连在一起,不是孤立的。用摄像机的概念看就知道了,面对同样的景象,每个人取景的角度不同,摄起来景象就不一样了。

    《易经》把宇宙所有事情归纳起来,变成64种卦,代表不同的情境。是我们的人生宝典,我们碰到什么事,打开查一查,什么情境,如何应对,如何趋吉避凶。趋吉避凶层次不高,不过,层次要慢慢提高,现在就先这样吧。最后是没有什么吉凶的概念,要一层一层去读,没有办法一下参透。

    大自然千变万化,人类社会也是千变万化,但都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历史常常会有惊人的相似。

    64卦变换表,最终就是数学里面的排列组合,很简单。难在每一个爻都有代号:初、二、三、四、五、上。表明时间一变它就变,随时要变。

 
    凡是阴就是六,凡是阳就是九。九是阳的极点,给爸爸不要过59岁生日,赶紧过60岁生日,把九避掉。因为《易经》的概念是物极必反,从物理学解释,凡是一个东西到抛物线的顶点后,一定是往下的。

    阳是创造,阴是配合。讲阳的时候一定把阴带上。一个懂中华文化的人,说天时是把地带上的,讲男包括女在内,我们尊重人,称男女都为先生。一个男人有什么用?没有女人生不出小孩子来,反之也是一样。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幼学琼林》

    科学越发达,就证明《易经》越正确。科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易经》。

    《易经》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一件事情的时候,分成一百个,就乱掉了。分成三个或六个就差不多了,然后在分析每个阶段怎么调整,《易经》的最大功能就在这里。

 
    孔子不但读《易经》,而且告诉我们,每个卦都应自己画,他对自己画了自画像,作为他一生奋斗的总纲领,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很重要的参考。这就是他在《为政篇》中所写的:

    一、十五而学,

    二、三十而立,

    三、四十不惑,

    四、五十知天命,

    五、六十而耳顺,

    六、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第一阶段:“吾十有五而至于学”,是说从小学习,到十五岁,确定志向,十五岁以前定志向,纯属儿戏,十五岁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初中毕业,这时要确定学习的方向了,这个方向是自己找出来的,知道自己这辈子是干什么的了。一句话给了我们多少东西。

 
     第二阶段:“三十而立”,15岁后又学习了15年,确定了一生应遵循的原则有几个。

 
     第三阶段:“四十而不惑” ,再过10年,经过实践看成效,不是对所有的问题不疑惑,人是永远有疑惑,所以要活到老学到老。这里所说的是对自己坚持的原则不疑惑了,对自己的人生目标不再动摇了。

 
     第四阶段:“五十而知天命”,一个人到了五十岁还不知天命,是和自己过不去。一个人现在的状况,是你从小到大点点滴滴积累的结果。一个人20年命运要大变一次。如果你现在30岁,要为你50岁的变化负责。“天命”就是说你的命运是自己造就的,一生的努力就在证明你有什么样的命运。这时你不一定成功,也不一定非要成功不可。“个别差异”是心理学的名词,就是讲每一个人都是唯一的,你不要要求自己和别人一样,也不可能有第二个人和你完全一样。生命的奥妙就是你没办法重来,无论你的命运是什么样的,这时你要认命。

 
     第五阶段:“六十耳顺”这时会有人在你耳边叽叽喳喳、指指点点,你要这样,你要那样。你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听也生气,不听也生气,干脆听不听都一样。

 
     第六阶段:“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讲你从小到大到70岁,规规矩矩已经成为生活习惯,不会出大错,可以放心去做。

 
    孔子把这六个阶段概括为六个字:“尽人事听天命”。

 
    孔子告诉我们40岁至50岁是人生最重大的关键,40岁以前要“下学”,学一般学问,40岁以后就可以“上达”知天命。50岁以前要“尽人事”,要全力以赴。50岁以后要“听天命”何必那么辛苦,名利都是空的。

 
    孔子还画了一个卦,刚才讲的是他的人生计划,接下来讲和其对应的实践结果。

 
     一、“吾十有五而至于学” 和“学而时习之不亦説乎”对应。

    “习”是习惯,把学到的东西赋予实践、养成习惯,你才会乐,否则只是记住为了应付考试,有什么乐?

 
     二、 “三十而立” 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应。

    因为你和所有的人来往,基本原则都不会乱,将心比心,朋友就会一有时间就来看你,否则你只顾自己,你打电话人家都不来。

 
     三、“四十不惑” 和“人不知而不愠”对应。

    “愠”就是小小的生气。你在你这个行业再突出再优秀,别人也不认识你,你不会生气,你自己对自己不疑惑就好了。

 
     四、“五十知天命”和“发愤忘食”对应。

    发愤忘食干什么?看小说?上网吧?你就完了。这是说你既然明确了一生的目标,你就全心全意地去做,不要计较其他。

 
      五、“六十耳顺”和“乐以忘忧”对应。

     忘忧不是忘记忧愁,麻木不仁,而是说把所有的忧愁当作乐趣来看,自己做自己的事,别人看你辛苦,那是他的事。如果一个人在做事时有忧虑、恐惧,说明你没有全力以赴。全力以赴你会忘记辛苦,别人打击、讽刺、向你挑战你都无所谓,接受挑战,这就是“乐以忘忧”。

 
     六、“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和“不知老之将至”对应。

    无论怎么做都很自在,没有苦恼,服老不认老,生理逃不过自然规律,心理状态孔子永远都保持年轻。

 
    我读完《易经》再看《论语》觉得孔子真了不起。

 
    《易经》以八卦做基础,每一个卦一个卦名,爻辞是对它的解释。卦——大的环境。爻——阶段变化。爻辞——表明特性。阴爻——忠诚到底,配合,不要太多主张。阳爻——创造性的,主动的,不要乱变。



 
《解读乾卦》—曾仕强教授(2010-02-11 12:21:41)
标签:杂谈  分类:反思
《易经》的六十四卦,代表了宇宙人生的六十四种情境,也告诉我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如何应对。所以,要解开《易经》的奥秘,从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卦象入手,逐一玩味,应该是不二法门。

曾仕强教授讲的第一卦就是乾卦,也是《易经》的第一个卦。乾卦的爻辞是: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这些话都代表着什么意思?我们又应该如何通过学习乾卦,来调整自己的人生呢?让我们继续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一起来探索:易经的奥秘,第九集:解读乾卦。

宇宙人生有很多密码,《易经》把它归纳成六十四个。第一个密码是什么?我看每个人看法不一样。周易的第一个密码,就是乾卦。你把乾卦解开来看,里面就是六个字而已,从底下往上算:潜,潜龙;现,现龙;惕,惕龙;跃,跃龙;飞,飞龙;亢,亢龙。它都是龙,可是处境不一样,所以才提醒你“群龙无首”。就是这六条龙,它是同样的龙,但是你在不同的阶段你要有不同的表现,不可以说只有一种方法,不可以,无首就是不是指固定的方法。这句话写在什么地方?写在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是除了乾卦跟坤卦以外,其他都没有的地方,叫做“用九”。所以要讲乾卦,我不主张从第一爻说起,我觉得应该先把用九搞清楚,什么叫用九?用九那一句话很奇怪:“乾卦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它说当你表现得群龙无首的时候,你就大吉大利了。这句话不是很奇怪吗?因为我们平常想到或者听到群龙无首的时候,都是负面的,表示一个团体没有人领导、乱七八糟,才叫群龙无首,可见传来传去传错了。因为群龙无首如果说解释成一个团体没有好的领导,然后大家乱成一团,那不可能是吉。群龙无首的意思是说,就算你是龙,了不起,你处在不同的阶段,你也要有不同的调整,不可以说我就是龙,我就是这样一路走到底,那你会死得很惨的。

用现代话来讲,“见群龙无首”最好解释成,人生在不同的阶段要做出不同的调整,所以我常常写一句话送人家,叫做人生就是阶段性的调整。人生做好阶段性的调整,就是“见群龙无首”。所以有时候把文字误解了,或者扭曲掉了,那是很可怕的事情。乾卦把人生分成六个阶段,一个阶段差不多是二十岁,这二十岁只是参考而已,有的阶段只有几年,有的阶段可能好几十年,有的人可能到了第三阶段他就不见了,都有。这六个阶段用六个字来代表,从底下算起,第一阶段叫潜,就是潜进去的潜、潜藏的潜,不要表现。第二个阶段叫做现,你会发现中国人先藏一藏,然后才表现,他不会马上表现出来。第三阶段叫警惕的惕,你看你不表现,你偶尔不警惕还无所谓,你一表现了,记住一句话,你只要一表现,你不警惕试试看,你所有的缺点那个时候都暴露出来了。第四个阶段,就是你要想办法找机会去跃登龙门,一生一世久等这个机会,看看跃不跃得过去,一登龙门,就身价百倍,跳不过去,就算了,然后掉下去就准备退休了。第四个阶段,那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跳得上去,飞龙在天,不得了,所以叫做飞。可是《易经》劝我们,当你发展到第五阶段的时候,你大概要适可而止了,你不要再过分了,你再过分就是高亢,亢龙有悔,最后一定是亢龙有悔。你经营事业经营得很好,你就不要再盲目地求做强做大,你再一下去,因为过度扩张而倒闭,亢龙有悔。

乾卦第一爻的爻辞是潜龙勿用,潜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说在人生的第一个阶段,人的能力还很有限,需要先潜藏。但是勿用是什么意思呢?是说不要表现你的才能,还是说不要使用你的才能呢?

一个人潜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不是在那里说我不表现就是不表现了。第一阶段,“潜龙勿用”,那个勿字不是不的意思,说你在潜龙的时候,你就不要用,那是错的。勿用不是不用,你看“非礼勿视”那你要不要看?“非礼勿言”,那你要不要讲呢?“勿”跟“不”不一样,“勿”其实含有要的意思,勿用就是站在不用的立场来用。这样各位才知道,中国人有意见他都先说我没有意见,如果你说你没有意见人家就不问你,那就表示你讲人家也不听,那你讲干吗?你看长官问部属说,你有没有意见?部属多半说没有。有就说。你还说没有。说。你就说了。第三次还不说什么时候说?为什么中国人他一定要推、拖、拉?很多人太不了解推、拖、拉,推、拖、拉是推给最合理的人,而不是把时间推掉,而不是把责任推掉,那是错误的,责任是推不掉的,绝对推不掉的,你只会浪费时间。真正会推、拖、拉是推来推去,推给最合适的人,所以通常我们开会的时候,我们都会先听别人讲,听来听去,他的意见还是不如我,那我就讲了,这个时候再不讲像话吗?如果听来听去,他的意见比我好,我就想,幸亏我没有讲,我讲我就惨了。这多有利的事情,你干嘛要争先呢?我们现在都说要争先,其实是误解了老子的意思,老子是要争先的,道家是很积极的,他是站在不争先的立场来争先。你慢慢去体会,潜的意思就是站在不要不要的立场来要,才不会乱要;站在没有意见的立场来发表意见,才不会乱说话。

我希望各位理解,潜就是要表现,否则潜就是什么也不要,那就不要讲,连潜都不要讲。《易经》讲“不”就是要,因为它是一阳一阴之谓“道”,要跟不要是连在一起的,它不会分开的。诸葛亮潜了二十七年才现,所以你看他一现,就是非常不得了的表现。如果诸葛亮只是穷耕南阳,在那里整天种菜,整天过那种不问世事的日子,刘备请他出来有什么用?我不认为是刘备自己去三顾茅庐的,那根本就是诸葛亮设的一个局,先叫人给他好印象,然后叫人在他面前吹嘘,弄得他不得不来,哪里是他自动来?可是我们都说是刘备自动去的,一个人要做到人家来找你,不要老推销自己。今天的人动不动就是你要推销你自己,那就是作贱,把自己当商品,你又不是商品。今天有很多事情根本就是做错了,但是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因为不懂《易经》,你只要懂《易经》,你就会调整过来。一个人好好地准备,还要看时机,时机不对,你看诸葛亮他老早准备好了,但是时机不对他不出来,时机对,不出来不行。为什么?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还不下山,诸葛亮一辈子就默默无闻,我们历史上就不知道有这个人,他就白活一生。老实讲诸葛亮下山的时候,他知道他这辈子是不会成功的,只是因为刘备这么诚恳,他最伟大的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不是,我有成功的胜算我才下来,他没有,他绝对没有,因为他知道,人对了,时不对。时不对,你人对也没有用。

 “潜龙勿用”,既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意思,也有蓄势待发的含义。其实无论是人的一生,还是一件事情,开始的时候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不能冒冒失失地就表现出来。那么,当一个人开始表现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乾卦的第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又是什么意思呢?

“潜”是做好充分准备,以蓄势待发。在此基础上一旦看准时机,就要充分地“现”。不现则已,一现,就“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什么叫做大人?大人跟圣人有什么不同呢?其实最懂什么叫大人,什么叫圣人的是老百姓。老百姓叫大人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大人啊”,下面一定是“救命啊”。喊救命,才跟大人连在一起。有谁听到有人说“圣人啊,救命啊”?圣人怎么会救命呢?圣人只会教训你,怎么会救你的命?会救你命的人叫做大人,会教训你的人叫做圣人。一个人,不管他的官职多小,他只要这到你,他就是大人。圣人是摆着好看的,虽然很有学问,但是救不了人。圣人的道德修养很好,很会讲道理,但是他救不了人。如果圣人能救人,那么普天下老早已经太平了,自古以来有多少圣人,可就是救不了世人。“利见大人” 有两个意思:第一个,你要表现得像大人一样的风范,不是小里小气的。一个人不表现则已,一表现,就要让人感觉到你这个人胸怀很宽广,是要照顾所有的人,不是自私的。如果有这咱表现,大家就可以让你一路走上去,别人不会阻挡你。有的人一表现,就让别人感觉到他完全是为自己,完全是只顾眼前,想把别人压下去,那别人当然非干掉他不可。表现也是有阴有阳的,表现得受人家欢迎,就是利见大人;表现得引起人家嫉妒,引得人家非要整你,要报复你,要把你整下去,那就是小人。所以,引起人家嫉妒,自己也要检讨,不完全是别人的原因。你自己问心无愧,表现得有大人风范,能让人家都觉得你这个人有一套,那自然会“利见大人”。但是,前提是不会伤害到大家,如果你有一套,但是会伤害到别人,那么别人就会趁你现在不成气候,先干掉你。太多的年轻人,一进社会就受到很大的打击,于是从此对社会失去了信心,变得比谁都坏,这是非常可怜的。第二个,就是你要得到大人的赏识。“九二”的表现只要没有得到“九五”的赏识,是成不了气候的。上面那个重要的领导赏识你的作风,你能获得领导的栽培,你才能有所作为,因为每个领导喜欢的作风是不一样的。领导最起码有两种,一种是用眼睛的,他不太用耳朵,你跟他讲什么,他根本听不懂,你拿给他看,他看得很清楚;一种是用耳朵的,他不太用眼睛,你写了半天,他却觉得很烦,你讲给他听就好了。这就叫阴阳。所以当干部的人,首先要摸清楚自己的领导喜欢哪一种。如果他是比较喜欢用耳朵的,那你就口头报告,如果他是比较喜欢用眼睛的,你报告没有用,他前面一听,后面就忘了,然后再问你,你再讲吗?肯定不能再讲了,干脆写给他,他就会觉得你这个人很不错。只有上面的“大人”才能救你的命。上面说打击得对,你一下就被打下去了,上面说你是冤枉的,你就被提上来了。“利见大人”,一方面是指自己,一方面是指上面。

乾卦告诉我们,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可以开始表现出自己的才能,但是当要表现的时候,就要非常谨慎警惕了,所以第三爻是: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思就是说,只有谨慎警惕,才可以避免灾祸。曾仕强教授认为,人生所追求的,就应该是无咎,而不是什么大吉大利,这其中的道理又是什么呢?

每三个阶段,你要高度的警惕,你看诸葛亮一下山,他就面临各种严格的考验,连关公都不服他,连张飞都不服他。张飞心里想,我跟刘备是结拜兄弟,你算老几。刘备都没有一开始都重用他,刘备一开始只是把他当做一个顾问而已,是后来他表现得非常好,连关公张飞都服了以后,他才正式拜他为军师的。一个人不表现则已,一表现你就要承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打击,所以有些人觉得很奇怪,我明明做得这么好,怎么老受打击呢?其实一句话,那么多人打击你,就表示你做得好。如果连一个人都不打击你,就表示你根本在混日子。很多事情你要反过来想,不要想得太片面。乾卦的第三爻出现两个字叫“无咎”。我要提醒各位,《易经》所追求的就是无咎,不是大吉大利。大吉大利有什么好的?大吉大利的背后一定是凶啊。当你得到某些好处的时候,你注定要失掉一些东西,没有说我只占到便宜,没有丢掉,不可能。你看做生意,生意一好,你就忙死了,你就没有时间看电影;生意不好,赚不着钱,那就有时间看电影,看你要取哪一个。你没有办法说什么好事我都要,那不可能。有一得必有一失。《易经》所追求的就是无咎,无咎不是没有过错,人怎么可能没有过错呢?无咎是就算有过错,也没有关系,才叫做无咎。人活着,只要眼睛没有闭起来,你就永远有过错,只是大小而已。无咎,就是你只要行得正,做得正,就算有点小过错,人家很容易谅解你,也不会有什么凶祸。我们大家都喜欢大吉大利,因为大吉大利跟凶险祸患是一体的,当人家把你捧得越高的时候,你就知道,掉下来是越惨的。爬高一点,摔下来就会有点痛;如果再高一点,可能就会发生骨折;如果还要高,可能连命都没了。所以,你要想以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必要爬那么高?你自己斟酌。顺理成章,该爬高就爬高,不必要,我就适可而止,我到哪里都很快乐,你有这样的修养就对。不要勉强追求任何事情,但是一定要尽力。包括读书在内,你读一门功课,读到最后好像很吃力很辛苦,我就劝你不要学了,因为你不适合学这个东西。你看我们现在出了个姚明,很多妈妈就鼓励儿子,你长大要当姚明,你不是害死他了吗?姚明只有一个,第二个就没有了,因为他那个时机,他那个身高,正好踫上,你现在又养了一个比他还高的,试试看,他连计程车都塞不进去,干嘛吗?很多事情千万要记住,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时一变,整个就变了。我们读《易经》最主要读一个“时”字。孔子他的特点就是他会随时做合理的调整,所以“用九”这句话是非常重要的。“见群龙无首,吉。”哪怕你是一条龙,哪怕你一切条件都很好,你也不能说我就是这样子,我一路走到底,那你会死得很惨,该潜就潜、该跃就跃、该停就停、该看就看,你就很愉快了。那这句话我们后来把它变成什么话?就是能屈能伸。作为一个人,一定要能屈能伸,目前情况对我不利,我就委屈一点,不要吭气,对我有利的时候我就吭气,吭气的时候我要小心,人家要打击我了,我很多话就要小心谨慎,不敢说得太满,话说得太满后面一定完蛋。你看当你把话说得很满的时候,马上有人传给你的老板听,你的老板就说,是我给你机会的,你今天这样子,我下次不给你机会,你就完了。人一开始有成功的感觉,你就开始自满,一自满你讲话就会伤人,伤人的话很快会传出去,最后伤害自己。我想太多人吃这个亏了,只是他不知道,他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子。警惕警惕,白天晚上都要警惕。是警惕,不是紧张,你不要把自己搞个紧张兮兮的。警惕是再充实再准备,准备下次还要再跳。要不你准备干什么。

乾卦接下来的三个爻辞: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意思是说,只要能够跃过龙门,就可以飞龙在天了,但是再往上走,就可能会有灾祸。那么飞龙在天之后,为什么会和灾祸相连?在这三个阶段当中,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乾分两部分,一部分下乾,一部分上乾。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叫做下乾。很多人走到下乾就没命了。你看,稍微有一点表现,然后大家打击你,你就紧张兮兮,这个也不敢做那个也不敢做,一直到退休。你要走到上乾,就必须要更充实更有毅力,我下一次要表现得更好,所以第四阶段就有一个字,叫做跳跃的跃,飞跃的跃,就看你跃不跃得上去,你跃得上去,飞龙在天,鲤鱼跳龙门,一跳过去,身份完全不同;跳不过去呢?如落深渊,掉下去了,掉得很惨。你看第四阶段,或跃在渊,无咎;第五爻,第五阶段,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你把这两个合起来,正好是天跟渊,我们叫做天渊之别。然后在一生当中,最神气最了不起的就是第五阶段,叫做九五之尊。这个利见大人,一个是自己要表现得有大人的风范,第二个是要跟底下的干部两个人要心连心,否则的话,旁边那个第四阶段的人,经常要拿你当目标,要看你的笑话,有一天要把你拉下去。九五看起来是飞龙在天,实际上他也很难做事情,九五一发号施令,所有人都听他的,他就要负全部责任了。人家不听你,你还可以说,都是你们不听话。人家统统听你,你自己扛起来。九五说了话,一看不对,改了,朝令夕改。九五说让我想想,犹豫不定。九五马上表现,刚愎自用。没有那么容易的,说我现在神气了,我现在当大领导了,我可怎么样,不是那回事。椅子还没有坐热,就不见了。到了飞龙在天的时候,你要衡量一下,我的所作所为是不是为公而不为私,因为你那时候地位很高,所有的人都看到了,叫做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你稍微有一点点动静,所有人都看得很清楚,你骗不了谁。你也不用讲,你一动一静,人家都知道了。第二个,你底下要有好的得力的干部,他们所做的事情只有一个叫做巩固领导中心,你是靠底下的人巩固你的,老靠你一个人还得了,但是你要适可而止。乾卦第六爻,叫上九,亢龙有悔。你太神气了,太霸道了,我用这样来解释,九五如果叫做老大的话,上九就叫大佬。天外有天,人上有人。你最好适可而止,不要认为你什么事情都可以决定,我说了算,你就糟糕了。亢龙有悔是很凄惨的。乾卦两部分,下乾,上乾,当中它是有条线的,有很多人一辈子只走了下乾,根本没有机会走上乾,人生最高的期望在九五,九五是什么?飞龙在天。你一辈子努力,一辈子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有朝一日飞龙在天。但是我告诉你,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可以飞龙在天,百分之八十的人这一辈子是不可能飞龙在天的,那怎么办?没有关系,还有一个九二,你九五这辈子没有希望,还有一个九二,九二还是让你可以表现的,你怕什么?所以我是劝很多人,你不要把目标摆在九五,你太辛苦了。我现在是潜龙,我记住潜龙勿用就是要用,我要充实自己准备周全找到好时机然后好好表现一下,我就进入九二了。人要不要表现看时机,永远没有时机,那你表现有什么用?《易经》它的道理你要好好去参,你参透了以后你自然会用,随时随地你就知道《易经》的思维它是非常管用的,随时随地你都可以知道。乾卦告诉你,只要到不同的情况,你就要做合理的调整。孔子讲了一句话,君子不器——《论语为政》作为一个君子,你不能把自己固定下来,我就是这个样子。你就是这样就是不行,你要随时改变,你有时候是这样,有时候是那样,你才有弹性,你才能适应各种不同的情况。我们中国人赞美一个人就说,这个人不得了,有两把刷子。两把刷子是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两把刷子还不能固定,这把刷衣服那把刷鞋子,还不能固定,因为君子不器,你不能固定下来,你一固定下来,你就没有弹性了。孔子他在历史上,所得到的地位是很特殊的,叫做圣之时者,因为他懂得什么叫做时间,他最知道时间像水一样地流,永远不停息,而且一旦消失了以后,它没有办法回头。孔子告诉我们,一切一切,时最重要。诸葛亮下山,不得其时,最后是没有结果的。那个时是决定一切的,因为时势造英雄,形势不利的时候,你再了不起也是徒劳无功。有一句话叫与时俱进,就是你随时去调整你的步伐,随时改变你的身段,随时用不同的方法。

曾仕强教授曾经指出,《易经》是解开宇宙人生奥秘的宝典,现在我们知道了乾卦对于人生不同阶段的分析和提示,那么乾卦对于自然社会能够有什么作用?乾卦中的道理,是否可以运用于自然社会中的事物呢?

如果《易经》只是讲来讲去都讲人的,那《易经》有什么用?了不起把人做好而已。那《易经》它是解开宇宙人生的奥秘,这是它的功能,所以人、事、地、物统统要潜龙勿用。你看科学研究要不要潜龙勿用?一句话就讲完了,我是科学家,我做我的研究,我千万记住潜龙勿用,就是我这个东西我今天虽然已经完成了,我不能把它呈现出来,我要看看它对人类是有用的还是有害的,如果是有害的,我赶紧销毁它,我不要弄出来,别人要弄是别人的事,我不弄,我最起码控制了我自己。如果不论有害无害都弄出来了,就糟糕了。你看塑胶袋就好了,塑胶袋是一家公司里面一个工程师研发出来的,他研发出塑胶袋以后,他就跟公司讲你千万不要生产,千万不要生产,因为这个东西它消化不掉,你喂给鱼吃就把鱼弄死了,弄到哪里,它永远在那里化不开,你一定要等我把解药都研究出来,我可以生产塑胶袋,我可以想办法把它化解,然后才能生产。他是有良心的工程师,他的老板就跟他讲,你放心,我们不会生产的,然后就大量生产。唯利是图,他管你那么多,这就是商业化的结果,那个工程师上吊自杀了。各位,人拿捏分寸是高度困难的,《易经》告诉我们,不管你是科技也好,其他的东西也好,拿捏那个分寸很重要,潜龙勿用就是第一道开关。我们没有把这个密码讲完,因为时间不够用,不是我偷懒。我们下一次只好再讲坤卦说了些什么,因为这两卦是离不开的,不能分开,一分开就错了。坤卦也讲了一些密码,乾卦密码就这么多了,那你六十四卦的密码都解完了,你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了。
 
阅读(239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