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63546
  • 博文数量: 130
  • 博客积分: 7000
  • 博客等级: 少将
  • 技术积分: 144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10-09 17:44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30)

文章存档

2011年(3)

2010年(9)

2009年(16)

2008年(20)

2007年(42)

2006年(40)

我的朋友

分类: LINUX

2007-11-20 08:34:16

因为重读横沟正史的《狱门岛》,所以随手带回一册松尾芭蕉的俳句集。
有人把俳句比喻为含苞的花,瓣未全开,香未全放,却好在言在意外,余韵缭绕。不过我读过之后,却感觉这种“五七五”体式的短句行,用辞直白,意境也颇小了些,假使把唐诗比作“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则俳句只能说略具了些“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意思。
芭蕉的主要特色是“闲寂”,风格稍近晚唐,幽微深美,但少风骨,读多了便觉有些寒怆,无太强的感发力。
集中我最喜欢的是“古潭池水深,青蛙扑通踊其身,突发一清音”,幽沉中一点灵动,清活可爱。
 
用一个下午读完了《劝导》,至此完成了关于奥斯丁的阅读历程。略微总结下。
《傲慢与偏见》是最早读也是最喜欢的,无论是人物塑造还是行文气质,都柔媚而灵动,于人性于社会描写,都十分生动且有切实意义。伊丽莎白与达西是奥斯丁系列里我最喜欢的男女主角,其他配角也都各有光彩,本书中的幽默感亦是全集中运用的最为自然和成功的一部。
《理智与情感》是我在新华书店买的译林版,与期待有落差,断断续续差不多用了一年时间才看完,没有留下什么印象,人物都是灰暗无趣的样子。发现奥斯汀喜欢设置一个负心男子迷惑到女主角或其姐妹并最终被揭穿的桥段,后被证明她的确乐此不疲。
《爱玛》的印象也很浅,女主角那种纾尊降贵俯就他人的风范实在不为我所喜,但这种心态无疑是极具真实感的,而奥斯汀亦认为这是与她自己最为相似的一个角色。
《曼斯菲尔德庄园》,有专家认为是其心理描写和叙述技巧最成熟的一部,但却是我最不喜欢的一部,充满了道德说教,情节平淡,人物简直枯槁,与《理智》中的埃莉诺相比,范妮被倾注了更多也更呆板的道德因素,无法想像她与爱德华这两大道德模范的幸福婚姻与美满家庭将是多么令人窒息,反倒是作为反动典型的克劳福德富有生动活泼的气息。
《诺桑觉寺》是一部轻松简淡的小喜剧,是关于女主角凯瑟琳的一小段成长史,虽然人物性格比较单纯,但因对其心态描写十分细腻丰富,反而让读者感觉引人入胜,其中对于哥特小说的轻微讽刺一节,用笔也十分灵活生动。
《劝导》,奥斯丁的最后一部作品,风格上起了变化,之前的几部小说里,她多强调理性会给人带来安全与幸福,这部作品里的女主角安妮却反而因为谨慎,因为别人理性的劝导,而带来多年的离别和痛苦,同时还增添了不少景色里的浪漫描写,比如大海与浪涛,秋天的黄叶,枯了的篱落,以及由此引导起的种种心理状态与活动,细腻精美,“二寸牙雕”之风格展露无余。
总之,对于中产阶级虚伪与势利的辛辣讽刺,对于婚姻中的礼仪经济政治等问题的展现与刻画,是既生动又深刻的。夏洛蒂.勃朗特曾经在书信中贬斥奥斯丁,说她缺少激情,诚然如此,奥斯丁是温文有节制的乡村中产阶级,其作品与其社会地位风格统一,她不可能像勃朗特姊妹那样面对过严酷的生活,所以她善写人性的本质而少着笔于生活的本质或者热病一般的激情与狂想,也因此,达西不是罗切斯特,伊丽莎白不是凯瑟琳——这两个角色很有意思,同为乡村中产阶级女性,却有着如此巨大的性格差异而又各具魅力,伊丽莎白是可以映照出现实侧影的有真实感的人物,而凯瑟琳,用弗吉利亚.伍尔夫的话来说,却是“用飓风将现实人物的性格撕碎,再用一种自身的力量去把它们拼凑起来”。
有意思的是,奥斯丁很喜欢苏格兰的玛丽女王,称她是“了不起的,令人迷醉的”,而苏格兰玛丽恰恰是以不加控制的情感冲动而非理智闻名,也许正因为如此,奥斯丁尽管在小说中运用了不少道德宣教,尽管她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但其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轻柔微约的气质,她写出了埃莉诺与范妮,而她本人,却与热情而又有些爱空想爱冲动的爱玛更为相似。
毛姆说奥斯丁很聪明,尽量避免去写那些自己不熟悉的东西,比如绅士们之间的对话,这样就会免于生硬造作,的确如此,事实上,当奥斯丁成名后,摄政王府的图书总管曾经建议她应该写什么和怎么写,但被她拒绝了——这是明智的,在当时中产阶级并不广阔的生活和交游中,可以提炼出伊丽莎白,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凭空想像出苔丝或者亨查德,她的现实主义里缺少批判的力度,那些机警敏锐的讽刺让人微笑而不能让人流泪。
同为女作家,盖斯凯尔夫人既可以写出《克兰福德镇》那样温馨和缓的中产阶级生活状态,又可以写出《玛丽.巴顿》和《南方与北方》那样严肃的引人思考的阶级与文化的冲突;被毛姆讥评为“三流作家”的亨利.伍德夫人却只能在《东林怨》里描写一段流于感伤主义的中产爱情阶级悲剧,可见生活经历对于创作的极其重要作用。奥斯丁最为难得处在于,她将自己的现实生活与文学创作结合到最为恰当的程度,既不为了追求思想深度而做作出自己所不熟悉的人物与生活,也不只满足于对现实生活的白描临摹,她用极为聪敏的目光审视周围的一切,然后用优雅又不乏机智风趣的笔触,来“写几户乡野人家”,既让读者了解到当时的生活风貌,又能小中见大地探讨一些社会问题揭示一些人性弱点,从中自省一些亘古不变的道理,这位坐在起居室里写作的女作家,让我感受到,原来现实主义并不总是愁眉苦脸,也可以如此充满了细致柔和的女性美;并不总是“江河泛滥,森林大火”(毛姆形容妥斯妥耶夫斯基用语),也可以只是在两寸象牙上细细雕刻,却入骨三分。
也许有些人批评奥斯丁过于温和,也许又有些人批评她不够浪漫,但是有什么关系呢,就像《爱玛》里说的那样,“这世界上总有一半的人无法理解另一半人的乐趣”。对于我来说,在初冬的午后,在落满阳光的玻璃窗前,通过奥斯丁的文字,观赏一场舞会,抚触珍珠与绸缎的光滑柔软,看那马车驶过长满石楠的山谷与荒原,微风将笑声话语吹拂过耳畔,有些人影依约在我身边徜徉,这样,就足够愉悦了。
 
阅读(1198)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一本失望的书

下一篇:荒寒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