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LINUX
2006-10-09 18:17:02
中式教育的弊端多被见诉,我自己尤其不满的,却是那些难看已极的校服,运动衣的宽松款式,蓝白红黑的颜色,穿上身来一色的神情暗淡面目可憎。看电影时便十分羡慕日韩的学生,《马粥街残酷史》里的权相宇穿着立领的黑色校服,身形修长,铁皮帽沿下五官鲜明,偶尔解开最上面一粒纽扣,露出白色衬衫领来,仿佛都能闻到肥皂的清洁香气。再回头看那些套着不合身运动服的少年们,实在灰心郁闷。于是中学时代可供花痴的男色便只好去那些茫远的时间与空间中寻找了,狂热地迷恋着赵丹刘琼孙道临,从乱世的光影中,抚触他们饱满光洁的面容。床头贴了张很大的《罗马假日》海报,黑白色的格利高里.派克,笑容优雅得不似在人间。
同桌是个促狭好动的人,历史书上的人物图像无一不被她再创作,添胡子画眼镜涂长发,俨然变做了一本诡异的相册,幸存者只有周恩来和林觉民,长课无聊,唯此二子可供梦想。初三时发了历史名人图册,全班女生对着汪精卫年轻时的肖像不能够呼吸,老师让我们评价其人其行,众口只是叹息:卿本佳人,奈何做贼?(由此可见,改进中学生校服造型,不仅审美之需,实乃政治之要,再次呼吁一下。)
西方男子美在轮廓深邃,着一“俊”字;东方男子则是眉目间一点柔和而静定的光彩,在于一个“清”字。各有各的好处,只是前者锋芒毕露,后者温柔敦厚,恰好便似克拉克.盖博与三浦友和的区别。我自己还是更喜欢东方男子一些,眉眼唇角笑起来俱是弯弯,弧度柔软,一派童心未泯的纯良,稳妥静好。
中国古代的审美意识里,男子之美是“眉清目秀,唇红齿白”,这样的描述似乎有些女性化,所以林平之会被余人杰所调戏,称做“兔儿爷”。这跟男权社会多少有关系罢,男性的观念意识始终强悍地俯视,喜欢柔顺贞静的女子,亦喜欢婉娈秀弱的男子,那时候的男风简直不能算是纯粹同性恋的,因为同性之美已经被异化为和异性美等量齐观了。我的朋友正迷恋着李俊基,在〈王的男人〉中妩媚到了极点的孔吉,顾盼流转间,玲珑潋滟。卸装后的李,亦是单柔清秀,笑起来唇齿生香。现今的男子倒不喜欢这种类型了,如同不喜欢李宇春一样。对于美色,女性向来是感觉敏锐并更能包容的,“枉教蝴蝶飞千遍,此种原来不是花”,这种迷乱的颠倒无常的美,似张国荣的程蝶衣一般,又何尝不是自有其动人心魄处呢?
最后说说衣着。天涯上曾有个帖子,讨论男子要怎样打扮穿着方才好看,大部分女性都是喜欢简约风格的,白衬衫上套一件柔软的毛线背心,头发短而干净,留着长鬓角,一看而知是好人家温良知礼的孩子。女人因有着强大的母性,很多时候是喜欢一派小儿郎气质的。西装固然正统端严,但那种美是有隔膜的,看在眼里觉得英俊,心中仍是滴水不漏,唯有遇到那穿着白球鞋笑容温暖无害的男子,方似丝绵沾了水和胭脂,一时柔软溶化起来。
衣装对于男子如同香粉对于女子一般,虽不能改变容貌,却足以影响别人的目光与评判。《碧血剑》里的袁承志,被金蛇郎君遮住光芒很是灰暗,但偶尔换了件沔阳青的长衫,却也让我想像出玉树临风的姿态来。说起来中国男子很是可怜,正装便是西服,而这衣服又是极挑人的,东方人相对细弱,肩与腿都少力度,穿着不合身,便有说不出的寒碜与小气,旁人看着都觉难过。最好看的是汉服,深衣广袖,束出腰身来,典雅出挑,与中国男子的温润十分相能,只是难以实行,你能想像一个平头皮鞋的男子穿了长袍挤公交车的情形么?那是古怪滑稽的。最不能容忍的男子装束是白色高领毛衣,很少有气质相衬的人,往往适得其反,显出不洁净与寒蠢来。
最近一次惊艳是在挤车的时候,旁边站了一位上了年纪的男人,黑色的风衣,领子扣得严实,脸色苍白,眼珠乌亮,有锐利的嘴唇和直的鼻,让人想到中世纪的油画:阴森广大的门廊里,有人低语交谈,黑色的大氅下隐约闪动着长剑的光芒。这是一派堂皇的禁欲主义的美感,教人肃然起敬。
夏日无聊,写这篇东西娱己娱人,聊做消遣。孤王有疾,孤王好色,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