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333746
  • 博文数量: 815
  • 博客积分: 12898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7883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12-25 09:57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815)

文章存档

2014年(1)

2011年(46)

2010年(192)

2009年(121)

2008年(70)

2007年(385)

分类: BSD

2007-05-23 23:20:57

本文来自: bbs.chinaunix.net 作者:rainren
OpenBSD ―― 另类安装法

1月3号改进版
在昨天的文档中, 我还有些地方不了解, 昨天晚上又操作了一次, 认识又新上一层. 在今天的文档中, 我们只需要要备份系统中的文件就可以重新克隆出一个新系统了.

我这装了好几台openbsd, 准备用来组局域网的, 所以操作起来很方便.

第一步, 记住自己在硬盘上分的各挂载点, 我的分区情况是:
/dev/wd0a  /
/dev/wd0b swap
/dev/wd0d /var
/dev/wd0e /tmp
/dev/wd0f /usr
要一个硬盘上克隆一个新系统, 各挂载点要相同, 也就是说要和/etc/fstab上写的挂上号.

第二步, 备份文件:
主要备份/dev/wd0a, /dev/wd0d, /dev/wd0f挂载点的文件. 我将这三个挂载点的文件分别存为root.tgz, var.tgz, usr.tgz., 放在/usr/back/目录下.

第三步, 挂上新硬盘wd1, 我们开始克隆系统:
1, 为新硬盘分区:
fdisk –i wd1
disklabel –E wd1
disklabel分的各挂载点同第一步说的一样, 各分区的大小可以自由变动.
2, 格式化各分区
newfs /dev/wd1a
newfs /dev/wd1d
newfs /dev/wd1e
newfs /dev/wd1f
3, 为新硬盘wd1设置mbr:
   fdisk –u –f /usr/mdec/mbr wd1
4, 将备份的系统文件解到相应的wd1分区中:
   mount /dev/wd1a /mnt
   cd /mnt
   tar xvzfp /usr/back/root.tgz
   cd
   umount /mnt
   mount /dev/wd1d /mnt
   cd /mnt
   tar xzvfp /usr/back/var.tgz
   cd
   umount /mnt
   mount /dev/wd1f /mnt
   cd /mnt
   tar xvzfp /usr/back/usr.tgz
  cd
  umount /mnt
  在这里多谢谢三轮车夫提示, 在tar解压时加入p参数, 这样各文件所属就没有发生改变. 另外在挂载各区时最好先fsck修复检查一下.
5, 设置pbr:
   fsck /dev/wd1a
   mount /dev/wd1a
   cp /usr/mdec/boot /mnt/boot
   /usr/mdec/installboot –v /mnt/boot /usr/mdec/biosboot wd1
ok!到这里就操作完成了, wd1硬盘已装好了一个openbsd系统. 将wd1硬盘改为主启动盘, 你就有一个新系统了.

在第二步备份各分区文件时, 想到cnfug上的软盘系统, 在备份时你可以将一些自己认为不需要的文件删除, 对系统精减, 这样克隆出来的系统更小!

在第五步, 我又有一个想法, 就是关于与windows等多系统共存.等我有机会试验后再说!

/usr/mdec/目录下存放的是openbsd启动工具, 信息, 各位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在我说的这个方法里, 你可以对一个系统进行多次备份, 主要就是三个区的文件备份, 我进行了几次备份, 第一次是最初安装的系统, 第二次是打上了locale patch补丁后的备份, 现在安装软件, 准备第三次备份. 自己想恢复哪时候系统都可以!

昨天晚上我只用的半个钟就让wd1克隆了一新系统. 所以操作还是很快的.

主要费时在备份解压文件上.



1月2号初版
昨天晚上回来, 看着备份恢复mbr命令突然想到我可以将系统移到新硬盘上, 想到就动手操作, 从开始备份操作到新硬盘上的系统成功启动, 整个过程花了差不到2个小时.

需要: 一台已安装配置好的OpenBSD系统, 一块没安装系统的空硬盘.

我是在OpenBSD3.6下操作的.在操作之前, 我先简单的介绍OpenBSD的系统启动过程.

在i386平台上, OpenBSD启动分两步, 系统开机进入启动时, 首先启动的是MBR, 然后再启动PBR ( partition boot record) , mbr说明系统从哪启动, pbr是载入/boot启动系统,
这两步都可以自己操作.具体的损坏后安装操作可以参考OpenBSD FAQ 14节的How does OpenBSD/i386 boot?这一段.

下面我介绍如何将一个已安装配置好的OpenBSD系统移到一个新硬盘上, 然后我们就可以使用新硬盘上的OpenBSD了.

1,备份MBR, 当然如果你不备份也可以使用/usr/mdec/mbr这个也行(这个我还没操作过, 只在看man pages时上面都有说明)
   dd if=/dev/wd0a of=boot.bin bs=512 count=1
      这一步总是提示硬盘忙, 所以我将这块硬盘挂到别的系统上备份mbr的:
      dd if=/dev/wd1a of=boot.bin bs=512 count=1

2, 备份系统文件, 除了/tmp下的文件不备份外, /目录下的所有文件都备份.
   我的系统分区为wd0a /, wd0b swap, wd0d /var, wd0e /tmp, wd0f /usr:
   同备份mbr一样, 我将硬盘挂到别的系统上完成的:
mount /dev/wd1a /mnt
cd /mnt
tar zcf ~/back/root.tar.gz .
umount /mnt
mount /dev/wd1d /mnt
cd /mnt
tar zcf ~/back/var.tar.gz  .
umount /mnt
mount /dev/wd1f /mnt
tar zcf ~/back/usr.tar.gz .

cd ~/back/
mv *.gz /mnt/
cd
mv boot.bin /mnt
halt -p

3,安装新硬盘.
1,        分区: fdisk –i wd1
2,        disklabel –E wd1 (这里分的挂载点要和/etc/fstab的挂载点相同, 原来系统上分了几个挂载点, 现在这个硬盘就分几个挂载点).

4, 为新硬盘配置mbr:
   dd if = boot.bin of=wd1
      这里是FAQ上说的如何恢复mbr操作.我还没试过.
    fdisk –u –f /usr/mdec/mbr wd0  (wd0改为wd1, 现在我们为wd1设置mbr)

5, 为新硬盘配置pbr:
    操作步骤installboot (8);
        fsck /dev/wd1a
        mount /dev/wd1a /mnt
        cp /usr/mdec/boot /mnt/boot
        /usr/mdec/installboot –v /mnt/boot /usr/mdec/biosboot wd1

6, 将步骤2备份的系统文件解到新硬盘上.
先前步骤2的root.tar.gz, var.tar.gz, usr.tar.gz文件是放在/usr目录下,
将root.tar.gz解到 /dev/wd1a , var.tar.gz解到/dev/wd1d, usr.tar.gz解到/dev/wd1f.

好了, 现在可以将原来的系统关掉, 取下硬盘, 然后将从硬盘wd1改为挂主硬盘wd0, 开机启动新硬盘上的OpenBSD!基本上克隆主硬盘的 OpenBSD系统到从硬盘上.现在发现主要是在启动gnome时报XKB错误,哪位兄弟能否详解一个XKB的各种信息;别的改变以的地方今晚回去再查查 ~~!

上面操作中有错误的地方请各位兄弟姐妹们指出!



---------------------------------------------------------
我的这种方法有一个好处, 就像windows一样, 可以人为设置多个还原点。

1月3号改进版
在昨天的文档中, 我还有些地方不了解, 昨天晚上又操作了一次, 认识又新上一层. 在今天的文档中, 我们只需要要备份系统中的文件就可以重新克隆出一个新系统了.

我这装了好几台openbsd, 准备用来组局域网的, 所以操作起来很方便.

第一步, 记住自己在硬盘上分的各挂载点, 我的分区情况是:
/dev/wd0a  /
/dev/wd0b swap
/dev/wd0d /var
/dev/wd0e /tmp
/dev/wd0f /usr
要一个硬盘上克隆一个新系统, 各挂载点要相同, 也就是说要和/etc/fstab上写的挂上号.

第二步, 备份文件:
主要备份/dev/wd0a, /dev/wd0d, /dev/wd0f挂载点的文件. 我将这三个挂载点的文件分别存为root.tgz, var.tgz, usr.tgz., 放在/usr/back/目录下.

第三步, 挂上新硬盘wd1, 我们开始克隆系统:
1, 为新硬盘分区:
fdisk –i wd1
disklabel –E wd1
disklabel分的各挂载点同第一步说的一样, 各分区的大小可以自由变动.
2, 格式化各分区
newfs /dev/wd1a
newfs /dev/wd1d
newfs /dev/wd1e
newfs /dev/wd1f
3, 为新硬盘wd1设置mbr:
   fdisk –u –f /usr/mdec/mbr wd1
4, 将备份的系统文件解到相应的wd1分区中:
   mount /dev/wd1a /mnt
   cd /mnt
   tar xvzfp /usr/back/root.tgz
   cd
   umount /mnt
   mount /dev/wd1d /mnt
   cd /mnt
   tar xzvfp /usr/back/var.tgz
   cd
   umount /mnt
   mount /dev/wd1f /mnt
   cd /mnt
   tar xvzfp /usr/back/usr.tgz
  cd
  umount /mnt
  在这里多谢谢三轮车夫提示, 在tar解压时加入p参数, 这样各文件所属就没有发生改变. 另外在挂载各区时最好先fsck修复检查一下.
5, 设置pbr:
   fsck /dev/wd1a
   mount /dev/wd1a
   cp /usr/mdec/boot /mnt/boot
   /usr/mdec/installboot –v /mnt/boot /usr/mdec/biosboot wd1
ok!到这里就操作完成了, wd1硬盘已装好了一个openbsd系统. 将wd1硬盘改为主启动盘, 你就有一个新系统了.

在第二步备份各分区文件时, 想到cnfug上的软盘系统, 在备份时你可以将一些自己认为不需要的文件删除, 对系统精减, 这样克隆出来的系统更小!

在第五步, 我又有一个想法, 就是关于与windows等多系统共存.等我有机会试验后再说!

/usr/mdec/目录下存放的是openbsd启动工具, 信息, 各位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在我说的这个方法里, 你可以对一个系统进行多次备份, 主要就是三个区的文件备份, 我进行了几次备份, 第一次是最初安装的系统, 第二次是打上了locale patch补丁后的备份, 现在安装软件, 准备第三次备份. 自己想恢复哪时候系统都可以!

昨天晚上我只用的半个钟就让wd1克隆了一新系统. 所以操作还是很快的.

主要费时在备份解压文件上.

阅读(979)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error

下一篇:shell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