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603204
  • 博文数量: 148
  • 博客积分: 5184
  • 博客等级: 大校
  • 技术积分: 1402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5-14 17:16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48)

文章存档

2012年(21)

2011年(27)

2010年(30)

2009年(21)

2008年(40)

2007年(9)

我的朋友

分类:

2010-10-13 15:36:52



连线军医:广州军区某通信总站卫生队队长 李政启


笔者在一些基层部队调查采访,发现一个普遍现象:一些违背健康要求的做法,被当作“老传统”继承下来。多数官兵对此习以为常、见怪不怪,鲜有人去加以纠正。军医提醒:“不良习惯”看似小事,但久而久之,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影响官兵的身体健康,还制约部队战斗力的生成。

连队病号饭,缘何总是“面条加鸡蛋”

【军营镜头】6月上旬,广州军区某通信总站三连战士杨明昆感冒发烧,连长朱新华交待炊事班准备“病号饭”。中午时分,炊事班按照惯例,端来了热气腾腾的荷包蛋压面条。谁知小杨用完餐后,突然腹胀、胸闷,病情反而加重。后经卫生队检查,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感冒发热的病人不适合吃鸡蛋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原因剖析】长期以来,基层官兵已经形成了一个思维习惯:“连队病号饭,面条加鸡蛋”。只要是交代做“病号饭”,炊事班都会心领神会,端上“面条加鸡蛋”。这种不顾病号病情实际的“习惯做法”,其实在医学上很容易“犯忌”。由于鸡蛋蛋黄含有丰富的胆固醇、蛋白质,会使肝脏的负担加重。小杨感冒发热时胃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少,他吃下高蛋白的病号饭,出现胸闷、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也就不足为怪了。

【军医支招】中医学认为“药疗不如食疗,药补不如食补”。从某种程度上说,“病号饭”其实承载了“食疗”、“食补”的特殊功能。因此,“病号饭”特别需要讲究“对症下药”,要根据病号的不同病情来选择有益病情恢复的饮食材料,搞好科学的饮食结构搭配,才有助于病情康复。譬如:如果病号发高烧,由于高热病人各种消化酶的活力下降,“病号饭”应以稀饭与蔬菜等清淡易消化饮食为宜;如果“病号”患的是消化道疾病,“病号饭”可以选择稀粥、面片汤加一些肉糜、肉松等易消化的食物;骨折类“病号”的“病号饭” 则可选择排骨汤,加强补钙促进骨骼愈合。总之,“病号饭”应该“因病而异”,切实提高针对性。那种笼统地“面条加鸡蛋”的习惯做法,既不科学,还存在贻误病情的隐患,应该果断加以克服。

毛巾叠成块,谨防美观内务成为“病菌温床”

【军营镜头】5月下旬,阴雨连绵。驻守在大山深处的广州军区某工程维护大队一连,为追求内务设置的整齐美观,仍按照习惯做法将毛巾叠成一个个豆腐块,在宿舍内务柜上一字排开。不久,一些战士脸部出现红色斑点,且奇痒难耐。后经军医提醒大家才明白:原来都是包裹在毛巾中的病菌惹的“祸”!

【原因剖析】医学试验表明:普通毛巾容易沾染上大量的细菌和真菌,通常每克原棉毛巾的细菌含量高达1000万-5000万个。特别是在南方梅雨季节,未经晾干、消毒的毛巾,吸附其中的病菌会呈几何级数快速繁殖。这个处于潮湿环境的连队,在内务设置上,没有将战士们的毛巾舒展打开,而是折叠成一个个不到巴掌大的豆腐块,看上去是美观了,实际上却是人为造成了“病菌温床”。

【军医支招】一些基层连队在内务设置上,过度追求整齐划一、外表美观,而忽视健康卫生要求,这种“不良习惯”不可取,必须向它亮“黄牌”。毛巾织物产生腐烂异味,甚至发粘发硬,通常是由于毛巾上的细菌、油脂、蛋白质等物质发酵、变质所导致。其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等沾染到人的皮肤,会引起皮肤瘙痒,导致青春痘、毛囊炎、螨虫性皮炎等皮肤疾病。湿毛巾叠成“豆腐块”,病菌繁殖传播机会就会大增,并导致交叉感染。因此,使用过的毛巾应当经过清洗、消毒,切忌包裹成团,应该打开晾晒在通风处,保持干燥舒展。在基层连队,简便易行的消毒方法是将毛巾置于太阳下暴晒,或者蒸煮消毒10分钟左右。为减少病菌产生,连队官兵的毛巾通常应该每季度更换一次。

饭前小练兵,从严治训不能牺牲官兵“胃口”

【军营镜头】6月中旬的一天,岭南某野外训练场,骄阳似火。上午11时40分,广州军区某旅二连结束上午的训练准备返营,为从严摔打部队,文连长命令全连官兵3公里武装奔袭回营区。官兵们大汗淋漓地来到饭堂后,面对餐桌上的丰盛菜肴却食欲不振、胃口不佳。几名新战士甚至出现心悸气短、头晕眼花的症状,被送到卫生队。

【原因剖析】运动生理学表明:剧烈运动时,人体为了保证肌肉骨骼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全身的血液会进行重新分配,使消化腺的分泌大大减少,从而影响了胃肠部的消化和吸收。运动愈剧烈、持续时间愈长,消化器官的活动就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进行恢复,因此剧烈运动后,普遍会出现胃口不佳甚至厌食现象。

【军医支招】饭后不宜剧烈运动,基层带兵人对此已达成科学的共识。但现在却存在这样一个现象,不少基层带兵人认为:饭前练兵,是从严治训的好时机,既能提高训练成绩,还会增加受训官兵的食欲。实际上,效果恰恰相反:饭前,身体处于空腹状态,血液中糖的含量降低,能量不足。如果饭前进行剧烈运动,极易发生低血糖,导致意外伤害,甚至引发事故。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牺牲了官兵的“胃口”,导致营养难以及时补充。科学的训练方法应该是:饭前的运动量应该呈逐渐衰减趋势,运动和吃饭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休息,运动后休息15分钟再进食较为科学。饭前小练兵,实际上是不讲运动科学的蛮办法,应予以杜绝。


阅读(831)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