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5716
  • 博文数量: 28
  • 博客积分: 8010
  • 博客等级: 中将
  • 技术积分: 1801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5-11 16:43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8)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10年(2)

2009年(18)

2008年(7)

我的朋友

分类: 网络与安全

2009-07-09 21:24:39

为了解决不同体系结构的网络的互联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81年制定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当一个系统能按OSI标准与另一系统通信时,就称该系统为开放系统。

OSI出现之前,计算机网络中存在众多的体系结构,其中以IBM公司的SNA(系统网络体系结构)DEC公司的DNA(Digital Network Architecture)数字网络体系结构最为著名。

OSI 标准制定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将整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小问题,这就是分层的体系结构办法。在OSI中,采用了三级抽象,既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协议规格说明。

ISO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划分层次的原则是:

1、网中各节点都有相同的层次。

2、不同节点的同等层次具有相同的功能。

3、同一节点能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4、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这个OSI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划分为七个层次,它们由低到高分别是:Physical LayerDataLink LayerNetwork LayerTransport LayerSession LayerPresentation LayerApplication Layer七层,中文翻译为:物理层(PH)、数据链路层(DL)、网络层(N)、传输层(T)、会话层(S)、表示层(P)和应用层(A)。

 

E

简称

中文名


7

Application Layer

A

应用层

6

Presentation Layer

P

表示层

5

Session Layer

S

会话层

4

Transport Layer

T

传输层

3

Network Layer

N

网络层

2

DataLink Layer

DL

数据链路层

1

Physical Layer

PH

物理层



虽然OSI规定的互连的计算机系统必须实现这七层通信,然而在同一台机器上同时实现这七层势必引起计算机资源的竞争,从而导致处理效率下降。因此,合理地分布这些层的功能,很需要研究。而研究的结果就是:

1、将通信功能(1-3层)和处理功能(4-7层)分开。

2、通信功能主要负责数据传输,用硬件来实现,而处理功能则主要负责数据处理,多用软件实现

阅读(3161)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