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664342
  • 博文数量: 607
  • 博客积分: 10031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6633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3-30 17:41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607)

文章存档

2011年(2)

2010年(15)

2009年(58)

2008年(172)

2007年(211)

2006年(149)

我的朋友

分类:

2008-07-31 11:58:49

张亚勤:中国“智造”时代的机遇

    2007-09-05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主持人:下面请出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先生,他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智造”时代的机遇》。

   张亚勤:各位同学、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今天十分高兴来到全国高校社团会长年会,有机会和大家有一个互动和交流。刚才刘总的讲话对我感 触也很深,用一个简单的道理讲到怎么样塑造人品、怎样塑造品牌、怎样塑造成功。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中国“智造”时代的机遇》。这个题目本身和我们今天的主 题“中华崛起与我们这一代”相当密切。


  张亚勤:现在同学们生活在中华民族发展最黄金的时刻,一个是你们人生最黄金的时刻, 大学时代真的是在塑造人生、塑造价值观、人生观,还有财富观,尽管没有什么财富。另外中华民族的发展现在也是最佳的发展时空点。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第一 是人才、智慧,第二点是创新。所以我讲中国“智造”时代,智是智慧、造是创造。


  张亚勤:首先看一看全球经济在过去几千年发 展的半途,格局的演变。其实在公元以后,前面1500年中国是全球经济、文化、技术的中心,当时有四大发明,根据世界千年文明史西汉时代中国GDP已经占 全球的26%,到了唐代是23%,到了明朝、清朝还超过了20%,后来到了16世纪,从大陆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特别是18世纪欧洲的崛起成为世界经济的中 心。这里面有几个方面,首先是瓦特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的兴起,机器代替了人力。第二个是英国的专利制度给了创新、给了保护,使得更多资源投入创新,才 创造这样一个循环。第三点很重要的是市场经济的机制。市场、自由、经济带动这个产业。


  张亚勤:发展一直到20世纪,美国逐 渐成为全球经济和技术的中心,这也有几个方面,最重要的一点是一战、二战之后美国开放、自由的文化制度吸引了全世界的精英,有犹太人、欧洲人、中国人,可 以说集中了全世界的精英。这些精英创造了新一代的科技产业,包括通讯、材料、计算机、集成电路、生命科学、互联网,可以说美国在各个方面都占尽先机。还有 很重要的一点是金融市场,华尔街推波助澜,熊晓鸽总裁一会儿会讲到金融产业对整个经济加速、催化的作用。


  张亚勤:发展 一直到20世纪,美国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和技术的中心,这也有几个方面,最重要的一点是一战、二战之后美国开放、自由的文化制度吸引了全世界的精英,有犹太 人、欧洲人、中国人,可以说集中了全世界的精英。这些精英创造了新一代的科技产业,包括通讯、材料、计算机、集成电路、生命科学、互联网,可以说美国在各 个方面都占尽先机。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金融市场,华尔街推波助澜,熊晓鸽总裁一会儿会讲到金融产业对整个经济加速、催化的作用。


  张亚勤:发展有一个循环,现在到21世纪,占全球将近50%人口的中国和印度开始觉醒,开始崛起。我并不认为美国、欧洲会消失,中国会成为很重要的创新、经济中心,世界走向多元化、更加均衡的经济格局。


   张亚勤:看一下中国目前的发展,特别是近现代在49年内战结束之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前面的30年,49到77、78年,内战结束了,更多是建 立国家、走向独立,更多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但是也奠定了很多经济基础。到了77、78年,高考恢复,特别是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将近30年的发展变成了 世界的制造工厂。很多低端的鞋子、袜子、纺织品、玩具等等,中国大部分的玩具都是高质量和不带铅的玩具,也包括了一些高端产品,像手机、DVD、PC、芯 片、集成电路都是在中国制造的。比如说微软的Xbox百分之百是在广东制造的,PC硬件,还有iPod都是在中国制造的。中国在这30年中创造了世界经济 发展的奇迹,现在GDP已经是第四位了,年底可以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位。


  张亚勤:但是这样的发展依靠资源、依靠人力密集 的发展在新的时代会受到一些局限,现在也看到了一些泡沫,包括股市泡沫、房地产泡沫,最近据说猪肉也有泡沫。第二点,对自然资源不成比例的消耗,还有是对 自然环境的一种损害,所以以后的发展必须要有新的技术、新的创新、新的理念,从劳动人力密集型到知识创新密集型,所以我叫做中国“智造”时代。


   张亚勤:这个时代有一些新的特点,首先最重要的是人才资源。今天在座的大学生都是未来的精英,现在中国每年招收的大学生、研究生都是世界之最,在IT方 面每年毕业学生超过30万,是美国的5倍,印度的2倍。第二点,创新已经成为国策,政府、社会把创新作为重中之重。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数字,就是专利的 数字。最近有一个统计,世界知识产权组织07年8月份最新出炉的报告,上面说中国现在每年专利数目是全球第三位,仅次于美国、日本。第三是强大的经济动 量、能量走势。另外一点也很重要R&D方面的体系和投入。现在R&D投入占GDP的1.4%左右,2010年会占2%左右,到了2020 年会到2.5%左右,这当然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有差距,但是总量投入应该是十分重要的。


  张亚勤:另外整个创新已经形成了体 系,有政府的投入、高校的投入、国企投入,也有跨国公司的投入,形成了整个创新互相合作、互相促进、共赢的体系。比如说我所负责的微软研发集团在中国已经 有九年的历史,现在有超过三千人左右,有基础研究、技术孵化、产品开发,更重要的是有产业、学术界和政府的合作。这已经是微软在美国之外功能最全、机构最 大的、发展速度最快的研发机构,和国内的高校、企业都有许许多多的合作。


  张亚勤:我讲了很多要素,最重要的是两点,一点是 创新,一点是人才,我经常讲公式IT等于IQ加IP,IQ是人才,IP是创新。创新有什么样的特点和趋势呢?主要是三个方面。这更过去有很多的不同。第 一,快速性,周期越来越短。看一下四大发明,周期是几百甚至是上千年,到了蒸汽机、电报、电话是几十年、上百年,现在PC、移动、互联网几年,甚至是几个 月。第二,(技术的)突变性,渐进式的技术发展大家都很清楚,这也比较容易应对,但是如果有技术突变时会带来一些产业革命,对于个人、对于企业、对于国家 都带来很大的挑战。比如说在计算这个领域,从大型机到PC,到手机智能、计算通讯,这是一些不同
的、很重要的突变。电子管、晶体管到集成电路也是突变,互联网1.0、2.0、3.0也是突变,对于个人、企业来讲如何增加实力、创新、应对这样一些挑战和突变。第三个很重要的是全球性,企业的合作竞争已经到全球范围了,包括资源的优化、资源的组合以及不同的运营。


   张亚勤:人才、技术完全跨越了国界,可以说这个方面世界是越来越平。但是每个企业、每个区域、每个国家有越来越多的不同特点、不同的需求。虽然说世界其 实在很大程度上是越来越不平,其实在人才、技术方面是越来越全球化了,产品越来越多样化了,市场越来越区域化、本地化,服务越来越个性化。在这个时候作为 一个企业,要走向全球化,世界型企业要来中国合作、发展,中国企业要走向世界合作、探索、发展,都有很多不同的挑战和模式。比如说微软公司到中国
很重要的是要成立一个中国的公司,投入、运营、文化是一个完全中国的公司。中国的企业走向世界时,在不同的地方也要适应本地的文化、本地用户的需求。


   张亚勤:人才、技术完全跨越了国界,可以说这个方面世界是越来越平。但是每个企业、每个区域、每个国家有越来越多的不同特点、不同的需求。虽然说世界其 实在很大程度上是越来越不平,其实在人才、技术方面是越来越全球化了,产品越来越多样化了,市场越来越区域化、本地化,服务越来越个性化。在这个时候作为 一个企业,要走向全球化,世界型企业要来中国合作、发展,中国企业要走向世界合作、探索、发展,都有很多不同的挑战和模式。比如说微软公司到中国
很 重要的是要成立一个中国的公司,投入、运营、文化是一个完全中国的公司。中国的企业走向世界时,在不同的地方也要适应本地的文化、本地用户的需求。现在有 几种不同的模式,TCL合并、购买了很多公司,更多是吞并式的。联想是买了公司,但更多是一种合作的方式。华为更多采取的是渐进式,通过拉美,是农村包围 城市的战略。在投资方面越来越全球化,中国现在差不多有4千亿美金的美国国债,中国最近成立了一个外汇投资公司,把三千亿美金拿来投资全世界不同的资源。 最近花了30亿美金买了一家公司10%的股份。到底哪种模式算成功现在来说太早了,还需要五年、十年才能更加清晰。


  张亚勤:作为一个强大的企业,作为一个开放式的企业,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企业,有几个很重要的方面,首先要有一个全球化的战略、愿景、理念。第二,在资源运营方面要走向全球化。第三,最重要的要有国际化的人才,特别是领军人物、精英。


   张亚勤:到底什么是国际化人才?问任何人事部门他可能会给你一个很漂亮、完美的标准答案,开阔的视野、很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很强的沟通能力、对工作的热 情、最理想的追求、跨文化、多语言的能力,我想这些都很正确、没什么错,大家应该把自己的视野和能力开拓的越广、越宽越好。我想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和观察。 这么多年我接触了很多年,我今年41岁,在美国生活了差不多20年,在国内生活了差不多20年,做过研究、产品,做过技术,也做过渠道、合作,在过去的这 些年中有幸和很多精英们有些接触。特别是是和500强公司CEO接触过程中有一些感受,你会发现这些人有一个很大的、并不是统一的模式,他们性格可能完全 不一样,领导风格也很不一样,有些人很外向、有些人很内敛,有些人很热情洋溢、平易近人、很有鼓动性,有些人很冷酷、自我,有些人口若悬河很会讲话,有些 人结结巴巴,有些人会十几种、20几种外文,有些人不会讲英文。我经常在日本公司、韩国公司谈判时他们还带翻译来,但是最终都没有影响他们成功,最终有哪 些基因或者是素质使他们成为领军人物、成为精英呢?


  张亚勤:大概有这样几个素质,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IQ,可能在5岁、 10岁前就已经形成了,另外是EQ,也不仅仅是情商,但是可以后天经过教育、训练、自我感受培养的。IQ是预装的,EQ更多是用户界面,是可以学习、更换 的。首先是IQ,有一些比较原始的IQ,这个很难改变。第二点是好奇心,一种愿意了解比目前所知道更多的东西,养成一种学习、创新的能力,一种好奇心。在 学校里会学很多东西,但是大部分在以后没有用处,重要的是一种能力,好奇心使你养成学习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方法。还有一个是冒险精神,作为一个领军人物在不 同时候需要做一些决策,有时要承担很大的风险。这也是相对来讲比较重要的因素。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人品、诚信,一个要人事业做大,最后是德,是人品。


  张亚勤:另外很多方面也是可以经过训练改变的。有四个方面。第一,简化问题的能力, 我接触了很多CEO发现他们很有逻辑性,把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用简练的语言、简单的公式、简单的理念表达出来。我过去在微软总部工作,有很多机会可以跟比尔 盖茨学习、交流,每次见面时我都有很多问题,每次都不能帮我解答具体的问题,但是每次从他办公室出来之后我脑袋变得更加清晰了,所以简化问题的能力十分重 要。


  张亚勤:第二,一种自信、信心。很多CEO讲话声音不是很大,有时很腼腆,但是如果看他的眼睛你会发现都带着自信。


  张亚勤:第三,判断能力。在 CEO的周围不缺聪明的人,也不缺聪明的idea,周围聪明人越多,不同的idea越多,这时作为CEO要做决定、有判断力。在各种各样不同的idea中 要做一个选择,在没有时间时要做出决定。直感相当重要。沟通能力很重要,但是如果判断力错的话,好的沟通能力其实会适得其反。我认识一位朋友是做金融的, 每次他跟我讲一个股票,他说涨一般都会跌,但每次都会有道理说为什么会涨。我们都会经常问他,但是问了之后会采取相反的方式来决定。所以判断力很重要。


  张亚勤:最后一个是有平衡、良好的心态。好 的CEO都会经过很多波折,你们从学校出来以后也会有很多不顺的地方,怎样在逆境中保持很好的心态,特别是用不同的视觉看问题相当重要。现在都讲竞争,其 实竞争当然会存在,竞争的最高境界是合作。现在整个产业技术发展速度很快,是一种动态,所以思考问题要有战略性的眼光、要有一种良好的平衡心态。


   张亚勤:做No.1很重要,但是有时对于结果不要太追求,人活在世上很重要的是过程。做No.1很重要,做No.2也很重要,而且有时更困难。在中西方 文化中有一些不同的方面,在传统的东方文化中可能相对比较讲究中庸之道,讲究平和、和谐,美国更多的是比较外向、比较直接。

阅读(1036)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