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slickedit,感觉还是太过厚重,不如source insight轻盈。
slickedit比之source insight最具优势的1个特征,我觉得是backup history。
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可以让我犹豫回到source insight的怀抱。
毕竟我需要的工具只要编辑浏览代码的基本功能够强就行。其他比如cvs,compile等杂项功能未必快捷,真需要的话,自己写脚本工具更灵活。
好,先看source insight的 工程概念。
source insight没有区分workspace和project.每一个工程有它自己的session workspace和配置文件,一系列源文件,一个符号数据库。
任何一个文件被打开的工程即为当前工程。
工程有几个概念:
project data directory: 工程数据目录--储存工程数据文件的地方。
project soruce directory: 工程源目录--存储工程源文件的地方。
缺省地,si会把以上两个目录设为一样的。
project symbol path: 工程符号路径--公共工程。
如果有一些文件(比如头文件)需要被多个工程公用。除了把他们加入每个用到它们的工程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工程符号路径。在"options|preference|symbol lookups"里设置.
如果没有工程被打开。那会在被打开的文件中搜索,如果没搜到,会继续在工程符号路径中搜。如果还没搜到,回到Base(第一次运行si时自动生成的工程)工程中搜。
si包含对几种语言的内建支持--C、C++,java,perl,c#,Makefile,Html等。
Custom Languages:
增加自定义语言:option|preference|languages
Token Macro File:*.tom 例如c.tom,perl.tom
阅读(1782)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