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707149
  • 博文数量: 607
  • 博客积分: 10031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6633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3-30 17:41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607)

文章存档

2011年(2)

2010年(15)

2009年(58)

2008年(172)

2007年(211)

2006年(149)

我的朋友

分类:

2008-03-21 13:41:24

生命的签证——记“中国的辛德勒”何凤山
阅读:265 次  来源:中国·益阳

   9月7日下午4时,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向益阳市政府发来贺电,贺电称:何凤山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行为,是包括益阳市人民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的骄傲。9 月10日是何凤山100周年诞辰,他的后代和犹太人代表9月8日来到他的故乡湖南益阳,和他的家乡人民一道,深切地怀念他——这个三十年代的中国外交官, 一位被尘封了60年的英雄,一个解救了数千犹太人的“中国的辛德勒”。

             尘封60年的英雄

  何凤山救助数千名犹太人的故事现已传为美谈,但在1997年以前,就连那些被救助者也不知道救他们的这个人是谁,直到1997年何凤山先生逝世,一个犹太人的电话,才让人们了解到这个被尘封了60年的英雄。

  1997年9月28日,96岁的何凤山在美国旧金山去世,当时中国驻旧金山领事馆也敬献了花圈,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死去的老人曾经亲手帮助了 数千个犹太人从纳粹的枪口下逃生!他的女儿何曼礼,一个曾当过《波士顿环球报》的记者为父亲在报上登了一个讣告,其中提了一句,父亲在维也纳任总领事期间 为犹太人发过签证。何曼礼没想到不久后,接到一位名叫艾立克的人的电话,他问她:“你父亲当时真的为犹太人发过签证吗?”得到是她肯定的回答。

  于是艾立克给许多纪念大屠杀的博物馆打电话询问此事,但得到的答复都令他失望。艾立克没有气馁,继续努力寻找线索,终于通过一个犹太人组织,找 到了一位持有何凤山亲笔签发签证前往上海的幸存者。从那以后,不断有新的线索被发现,越来越多的幸存者或其子女主动与艾立克取得了联系。其中包括伊斯雷尔 ·辛格,这个美国大名鼎鼎的亿万富翁,在全美各地拥有许多家医院,总床位达27000张,并是全世界犹太人大会秘书长。辛格含着泪水说:“我的父母是何凤 山博士救的,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我一定要把他介绍给全世界的人。”艾立克激动地说:“他将成为一个让中国人骄傲的名字。他不仅是中国人的英雄,也将是犹 太人、西方人的英雄!”

                救出数千犹太人

  1938年到1939年,纳粹德国肆虐欧洲,掀起迫害犹太人狂潮。一时,在奥地利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身陷“人间地狱”。许许多多的犹太人每天都心 急如焚地前往各国驻维也纳领事馆申请移民,然而,很多国家都拒绝伸出援手。当时的英国领事馆前竖起了告示牌,称没有签证可发。法国领事馆干脆连签证都取消 了,而瑞士领事馆则要求犹太人申请时,护照上必须盖有红色字母“J”,注明犹太裔身份,这些都让犹太人过境困难重重。

  17岁的犹太青年艾立克·哥特斯塔伯连跑了50多个总领事馆,都是空手而归,几近绝望时,他走进了中国总领事馆,没想到一下子就为自己和家人办 妥了20份前往中国上海的签证。1938年7月20日,哥特斯塔伯一家顺利抵达上海。当时的中国上海已被日本侵占,前往那儿事实上不需要签证,总领事何凤 山也知道这只是“名义上”的签证,但是这名义上的签证可以作为犹太人难民出国的证明,有了这张护身符,他们才被允许离开奥地利,逃离死神。

  许多当年的犹太难民一直记得他们拿到何凤山签发的签证时的激动心情。对他们来说,这个签证是茫茫苦海中一个救生圈。拥有这个签证,他们就能“合法”离开维也纳,前往上海或辗转其他地区。

  “只要提出申请,就能在中国总领事馆得到签证。”这一消息迅速在犹太人当中不胫而走,中国领事馆门前很快就排起了长龙,每个人都想尽快得到前往上海的救命签证。

  1938年11月9日,一位犹太青年刺杀了一位德国外交官,引来纳粹的疯狂报复,这就是当年著名的“11月大屠杀”事件。11月10日那天早晨,何凤山说好要去送他的犹
太 朋友罗森堡先生一家上火车,但一大早,罗森堡夫人便来电话,暗示家里有情况,不要去送了。何凤山说,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办到。还是如约去了,到了那儿才 知道,罗森堡先生已被抓走。在他们家门口,何凤山还碰到了前来搜查的盖世太保。气势汹汹的盖世太保拿枪对着何凤山问:“你是什么人?”何凤山十分沉着地反 问:“我是什么人你们很容易查到,你们又是什么人?”他的气势一下子把盖世太保给镇住了。何凤山走后,盖世太保问罗森堡夫人他是谁?罗森堡夫人说:“他是 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盖世太保听后吃惊地说:“你为什么不早说?”不久,罗森堡先生就被释放回家了。他们一家凭着去上海的签证,安全地离开了维也纳。

  现在已是维也纳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演奏家的海因茨·格林伯格当年跟随父母逃亡到上海时,还有一个“小弟弟”,他在上海接受音乐启蒙,学会了拉小提琴。多年后,当他得知何凤山帮助他们一家来到上海的事情后,他认为他的生命和事业都可谓是何凤山义举所赐。

  何凤山给犹太人发放签证的事越传越广,也传到了他的顶头上司、时任中国政府驻德国大使陈介的耳朵里。陈介坚决反对给犹太人签证,并从柏林给何凤 山打来长途电话,命令他立即停止发放签证。但何凤山没理会他。何凤山公然违抗命令,激怒了陈介。陈介想了一招,以调查何凤山非法卖签证为由,未打招呼便突 然派手下前往维也纳,但查遍了所有的记录也一无所获。

  何凤山虽然顶住了上司的压力,但纳粹德国并没有放过他,以他总领事馆租了犹太人的房子为由,硬将房子没收,于是何凤山将领事馆搬到了另一处小得多的房子,所有费用都自己掏,继续给犹太人发签证。

  自1938年任中国驻维也纳领事馆总领事至1940年5月离开,何凤山到底给犹太人发了多少张“生命签证”,因为资料不全,年代久远等种种原 因,已难考证。但有几个数据可以说明问题,一位犹太幸存者提供的护照原件显示,当他1938年6月从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馆得到上海的签证时,签证号为 200多号。另一本护照显示,1938年7月20日时,签证号已超过1200号,如此推算,何凤山发的签证可能有数千份。

             荣获以色列义人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像何凤山这样暗中帮助犹太人的无名英雄并不少见,但欧洲历史学家认为,单就个人行为而言,何凤山救助的欧洲犹太人比其他任 何人都多。何凤山的义举被披露后,在全世界迅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999年10月,由加拿大温哥华文化中心和犹太人大屠杀问题教育中心联合举办、上海犹 太人研究中心(工作室)协办的“犹太人在上海”系列中,首次把何凤山救助犹太人的完整资料公之于众。展览会上,出现了动人一幕,当年因何凤山发放的签证而 存活的一位名叫汉斯·克劳斯的犹太人的女儿,在父亲的签证前同何凤山的女儿含泪相拥。她对何曼礼说:“看见你,我好像看见了你父亲!”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也召开了一次专门反思20世纪纳粹大屠杀的国际会议。会议期间,世界犹太人组织举办了一个展览,名叫“生命签证”,介绍二战 期间救助犹太人的各国外交官。何凤山先生名列榜首。现在犹太人最集中的以色列,鉴于何凤山的英勇义举,今年1月23日上午,在位于耶路撒冷赫佐尔山的以色 列大屠杀纪念馆举行隆重仪式,向有“中国的辛德勒”之称的前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博士授予“义人”称号,以纪念他在“二战”期间向奥地利犹太人提供救助的 义举。

  据悉,以色利颁授义人奖的其中两个标准是,其人必须是确实冒险帮助犹太人,而又未曾收受金钱报酬。在这方面,外交官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他们享 有外交豁免权,所以帮助犹太人而遇到的危险相对而言要小一些,但如果能确定他们的行为是违反其政府的训令以致可能危及他们的事业前途时则符合标准。

  当时纪念大厅庄严肃穆,主席台上悬挂着中以两国国旗。应邀出席这一仪式的有中国驻以色列大使潘占林、何凤山博士的女儿何曼礼和儿子何曼德、曾得 到何凤山帮助的犹太大屠杀幸存者以及以色列政府的官员、学生等数百人。以色列前最高法院大法官马尔茨首先介绍了何凤山博士的生平,并讲述了他的感人故事。 马尔茨亲手把“义人”证书和奖章交给了何凤山的女儿何曼礼。

  马尔茨介绍说,何凤山在担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的两年时间里,先后为数千名犹太人签发了中国签证。60多年后,那些当年曾经受到他帮助的犹太人仍没有忘记这位曾向他们提供无私帮助的中国人。

  在仪式上,何曼礼女士动情地说,我父亲会为以色列给予他的这一荣誉感到高兴,但他同时也会感到不安。因为在他看来,向别人提供帮助是他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他一贯的行为准则。他对别人总是充满了仁爱和同情,这也是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所共同拥有的优秀品质。

              怀念我的父亲

  9月8日,在益阳市举行的纪念何凤山100周年诞辰大会上,记者采访了何先生之女何曼礼。何曼礼女士是一位气质高雅的漂亮女士,曾做过《波士顿 环球报》记者的她,说起话来有条不紊。说起父亲当年为什么救犹太人,何女士说:“我父亲帮助这些犹太人的理由很简单,他说‘我是凭良心去做的,站在人道主 义的立场上,我必须这么做。’我父亲始终坚定正直和富有同情心的立场,他不会因为害怕受到政府压迫和威胁个人生命安危而放弃自己的立场,而且自始至终毫无 怨言。”

  何女士回忆当时在维也纳,父亲签发了数以千计的签证,承受了上司的反对,纳粹法西斯的破坏,并饱受谴责。父亲从来没有和任何一位帮助过的犹太人 联络过,“他们很少有人认识我父亲。曾有一个机会我遇见了一些拥有生命签证的受益人,并从他们那里了解到当时不可想象的复杂形势和充满恐惧的环境。

  何女士如此评价父亲:“父亲经常能从自己的所作所为中得到满足。他是机智、勇敢、精力充沛的人,他同时也是一个道德高尚、勇往直前并且有正义感 的人。他的正直和具有同情心是他优秀品质的最好体现。”当记者问何女士:“是否想过将父亲的事迹搬上银幕或改编成小说?”何曼礼肯定的告诉记者:“我希望 人们会永远怀念我的父亲,但是我绝不会将他的事迹拍电影或写小说,因为我希望保留父亲故事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已经白发苍苍的何曼德是何凤山先生的长子,提起父亲,何曼德十分自豪,他说:父亲为人豪爽,以文会友,交友甚广,他有智慧,有能力。父亲在中学 二年级的时候,参加了全校的英语比赛,得了头名,引起了信义学校中外教师的关注。他的家境不好,本来读不起私立大学,但由于他成绩优异,特别是外语成绩 好,获得了奖学金,从而得以就读当时就鼎鼎有名的长沙雅礼大学。1929年父亲参加了湖南省的留德国资格考试。当时只有2个录取名额,父亲以头名被录取到 了德国慕尼黑大学,就读政治经济学专业,于三年内得到博士学位。何曼德感慨地说:一个贫苦的乡下青年,在闭塞的湖南居然能超越环境,以学业的成就,奠定他 宏伟的事业基础,这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道理,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平等性与中国文化的优越性。他同时告诉记者,一位曾被何凤山解救的犹太人这样 评价他的父亲:“我无法向你道出首次听说何凤山时,心中涌流着的感情,我更无法用言语向何博士表达我的谢意。他拯救了我们的生命,倘若他仍健在,我会一面 亲吻他的手,一面向他倾吐心中的感激之情”。

新闻资料一
何凤山生平简介

  1901年9月10日,何凤山出生在湖南益阳一个贫困家庭,七岁丧父,幸获挪威信义会援助,何凤山得以在信义会所办学校(现益阳市一中)读书, 后考入长沙雅礼中学。19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设在长沙的雅礼大学(当时美国耶鲁大学在中国的分校)。1932年,出国留学的何凤山以特优成绩毕业于德国慕 尼墨大学,获政治经济学博士,回国后在湖大任教授。

  1935年,何凤山进入国民政府外交部工作,1937年任中国驻奥地利公使馆一等秘书之职。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国后,所有驻奥外国大使馆 均被撤除,何凤山奉命成立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馆,并于1938年5月出任总领事。1940年调离维也纳之后,仍一直在外交界供职。

  1973年何凤山退休后定居美国旧金山,专心做学问。著有《我的外交生涯四十年》一书。1997年9月28日,何凤山去世,享年96岁。

阅读(141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