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665904
  • 博文数量: 607
  • 博客积分: 10031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6633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3-30 17:41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607)

文章存档

2011年(2)

2010年(15)

2009年(58)

2008年(172)

2007年(211)

2006年(149)

我的朋友

分类:

2007-09-04 12:52:12

香港:新版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实施一年 

2007-08-29 22:29 | 阅读(195) | 标签: , ,

今天入境处召开记者会通报了执行一年的『新的优秀人才入境计划』执行情况,共收到1000多份申请,300多份达到了基本要求,取录了200多份儿,入境处再次强调『重质不重量』,和曾荫权开大口打造『千万人口大城市』的理念还是很不一样的。

这次的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和上一版最大的不同就是可以不必先在香港找到工作,符合最低分数经过审阅组的审查即可先获入境可以有一年的居港权(当然不能拿综援)用来找工作,如果找不到可以申请延长一年继续找。

获 取录的200多人里以银行会计业和资讯科技(也就是IT)居多,占80%,其它的就是体育演艺以及商业方面的人才了,入境处专员特别说一个例子,有个博 士,获得的分数很高但仍未获得取录,因为他的专业太冷僻(石油钻探),香港都没有他的工作机会。而每次新闻上都要拿来说一说的就是最早获得批准的两个钢琴 家朗朗、李云迪。

这个计划是一项移民计划,因此评分标准里带子女可以加分,带配偶,如果配偶也是高学历也可以加分,工作经验丰富的可以加分,而年龄则是个曲线25—35段分数最高,之前之后都会下降。

从评分标准来看,港府对专才的要求挺高的,理想的人选是这样的:

有家室、有财产(不小的一笔呢)、处在人生中最宝贵的十年、语言能力过关、工作经验丰富(最好是主管级)。

这样带给香港的只有收益毫无负担,用以缓解香港人才紧缺人口老化。

我记得一年前我获知这个消息时,问过几个同事朋友,他们听完后都笑笑说:我要都这条件了还去香港干嘛?那么小,那么挤,那么紧张。我可以去澳洲啊,去美国加拿大,或者,如果有那么多钱又是主管有家有口,我就呆在这儿也不错啊,谁还想着动啊。

这也正是计划甫一出炉时引发的争议,舆论普遍认为要求太高,容易造成想来的条件不够,条件达到的可以有比香港更好的选择的尴尬局面。

还有就是一些考虑不太周密的小细节,比如,入境计划不接受一些国家公民的申请,其中包括缅甸,而『成就计分制』里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又会获得较高分数和优先考虑,有人就给出了个难题,缅甸的昂山素姬(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快要恢复自由了,如果她申请这一计划将如何评判呢?

而且,获得批准入港后须得在港居住七年以上才可申请永久居留权,而且这7年的大部分时间必须呆在香港,如果朗朗的生活真如自己所描述的那样一年365天大部分时间在天上飞在世界各地演奏,这样『居住』7年是否给他发香港身份证?

抛开这些小细节,我个人觉得这个计划是比较成熟的,尤其是其『重质不重量』的原则,彰显了一个国际大都会主动、自信的风范,比起曾荫权在美国大谈打造『千万人口』的心急火燎状态靠谱多了。

那么香港的优势在哪里?

她 的社会制度比内地优秀、健康---一国两制嘛,尤其是公共服务社会福利部分做的相当好,纳税人能够享有许多权利,不像在内地,交了几十年的所得税,上个公 共厕所还要交钱,社保金常被挪用。这是小事情,从大的方面说,一个开放社会具备成熟的营商环境和创业环境,认同基本的社会公正原则,人不需要顾虑一些乱七 八糟的『潜规则』,能够专注于自己所长,更有机会作出一番事业,这一点有点象美国一贯宣传的:在这里任何人都是公平竞争,任何人都可以实现梦想。

香 港教育制度也比内地好,许多家长为了下一代考虑而移民香港,小孩生下来就能获得居港权,可以在香港受教育也是其优势之一。陶杰曾为香港电台写过一集《狮子 山下》短剧剧本,讲了一个移民的故事,一个知识分子,跑到香港做看更,节衣缩食让女儿在香港受教育,生活清贫,老师家访时,他和老师讲起自己的父亲在文革 时因为藏有《红楼梦》而惨遭批斗至死的故事,短剧的结尾他缓缓的说:宁可在这里做看更,也不愿女儿再在那样可怕的环境中受教育。

香 港的医疗制度比内地好,说实在的,公共卫生体系可谓世界难题,许多国家都花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来改善本国的医疗服务(看一下迈克.摩尔拍的最新记录片 《Sicko》就知道美国也很头痛),香港做的算是不错的,公共医疗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比内地真是好太多了,起码不会出现有病无钱医的情形。

还有就是大家津津乐道的香港融汇中西的独特优势,既有现代化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优势,又保留些许中国的文化传统,对于眷恋故土者,想保留中国籍又想签证方便的人(朗朗就是这样想的)是移民的最佳选择。

这样看来,挣钱、看病、上学,这是内地最令人头痛的问题,生活中烦恼的主要来源,香港社会基本上可以解决掉,所以,该项移民计划还是很吸引的。

我 当初预测,可能申请最多的会是大学里的老师,因为大学老师多是高学历专才,符合条件的比较多,思想开明,又无太多的挂碍,愿意举家搬迁到一个新制度下,内 地的学术气氛太差,在一个不尊重知识不尊重科学的社会里,许多做研究的大学老师得不到公平的待遇,社会地位低下,活得很郁闷。

果然,在今年6月的通报中,做学科研究的大学老师申请者非常多,不过从这次的结果看,获得取录的并不是很多。

『优秀人才入境计划』恰当的诠释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把自己打造成『专才』、『优秀人才』就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到一个开放的现代化的华人社会去,改变郁闷的人生,和看不见前路的命运。

阅读(123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