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4592
  • 博文数量: 139
  • 博客积分: 4205
  • 博客等级: 上校
  • 技术积分: 354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3-08 19:19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39)

文章存档

2012年(4)

2011年(7)

2010年(7)

2009年(28)

2008年(93)

我的朋友

分类:

2008-04-06 12:01:25

创新研究院恩明楼奠基仪式举行(图)
 

 

327日,我校创新研究院恩明楼在东区破土动工,正式启动创新研究院建设,这是学校大力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在奠基仪式上,翰名教育科学基金会主席萧恩明先生宣布捐资331万美元,用以支持该研究院大楼的建设。

 

湖 北省委副书记杨松,中国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信息战专家许延滨将军,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杨咸武,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湖北省委副秘书长姚中凯,省委高 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路钢,以及校领导李培根、丁汉初、向继洲、欧阳康、杨勇、刘伟、王国斌、陈安民、骆清铭等出席奠基仪式。常务副校长丁汉初主持奠基 仪式。

 

校长李培根致欢迎辞。他由衷感谢了萧恩明先 生不遗余力支持祖国科学教育事业的善举,介绍了创新研究院成立的背景和所要完成的使命。他表示,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学科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 合,并以高度综合为主。当今学科发展的重大创新、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往往诞生于不同学科的交叉、结合之处。在此背景下,营造多学科交叉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创 新教育生态环境,积极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培养一批学术视野宽广,基础理论坚实,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优秀科技人才,就显得 尤为重要。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的期望,学校决定组建华中科技大学创新研究院。

 

李 培根指出,创新研究院将结合国家需求,重点在生命、材料、环境、能源、装备等学科领域建设若干个多学科交叉研究中心和与企业合作的技术中心;同时,组建由 各学科的优秀人才构成的跨学科研究团队,承担一批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的国家项目。他强调指出,创新研究院将把优秀研究生、优秀导师以及优质项目配置在一 起,以利于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

 

萧恩明在讲话中高度肯定了我校务实奋进、谋求发展的精神,表示要通过捐资建设创新研究院大楼,支持我校实现新的跨越新的发展,向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宏伟目标迈进。他祝愿创新研究院越办越好,早出成果,多出成果,祝愿我校和翰名科学基金会的合作成功。

 

杨 咸武积极评价了我校建立创新研究院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创新研究院的建立顺应了现代科学技术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孕育原始创新;适应了科技发展强 调综合、集成的现实要求,有助于提升集成创新能力;体现了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应用的社会需求,有助于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杨 松在致词中希望将创新研究院建设成为一个以科技研发、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技术交流为一体的多功能服务平台,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的培养中心、高新技术的研 发中心、国际技术的交流中心,使学校在人才、科技、教育资源方面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为中部崛起贡献力量。

 

朱崇实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高度赞扬了我校在各学科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希望两校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为国家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随后,与会嘉宾共同铲土,为创新研究院恩明楼奠基。

 

萧恩明是著名的华人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和慈善事业家,祖籍潮汕,198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外贸系,后移居海外,现在海内外拥有大量的实业。他一直非常关心、支持我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在2007年度胡润慈善排行榜上居第48位。此前已向厦门大学捐赠3000多万元人民币。此次捐赠,也成为我校办学史上金额最大的单笔捐助,在我校发展史上竖起了一座社会捐赠支持办学的丰碑。

 

据悉,创新研究院是直属于学校的实体化研究机构,是为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培养优秀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而设立的科技“特区”。创新研究院将采取“集中空间、集中团队、集中资源”的组织模式,在生命、信息、材料、环境、能源、装备等若干交叉学科领域,建设10个左右多学科交叉研究中心。首期将重点建设新材料、新能源、新环境和新生物医药与医疗装备等多个多学科交叉研究中心。

 

学校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活动。

 

 

 

阅读(952)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