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0616
  • 博文数量: 7
  • 博客积分: 290
  • 博客等级: 二等列兵
  • 技术积分: 9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8-05-27 12:19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7)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08年(6)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IT业界

2008-05-28 16:19:31

邮水邮电谈3G牌照
编者按:3G牌照发放引起很多专家学者的思考争论,有的是电信专家,有的是经济学家,还有些电信相关的媒体专家,而3G牌照发放的决策层时而的只言片语给人以希望,时而沉默引而不发给人以疑惑和无限猜想。本文旨在理解专家学者们对3G牌照发放的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并谈谈自己对3G牌照发放的看法。
 
在讨论3G牌照发放问题之前,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几点:一、3G商用的一些情况(截至20048月份);二、国内3G牌照发放和3G全网大规模商用的关系;三、3G牌照国内专家学者主流观点。
 
一、商用用户数和发放牌照数(来源于电信研究院信息所)
截止到2004年7月底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使用CDMA2000 1X和WCDMA等3G技术的用户已经达到了1.28亿人以上。其中CDMA2000 1X用户1.11亿人,CDMA2000 1X EVDO 869万人,WCDMA用户879万人。
预计进入第四季度,WCDMA用户的增长速度将会达到300万户/月,2004年底全球WCDMA用户数将会超过1700万户,2005年底WCDMA用户将会达到6000万户左右;CDMA2000系统主要分布在日本、和韩国及北美一些国家,从开始商用至今已经进入了平稳发展期。图120041月至7月全球CDMA2000用户增长情况。预计在今后几年也会按照此速度平稳增长。
 
截止到20047月,全球共颁发了1253G许可证,选择WCDMA的有117个运营商,CDMA2000的有3家运营商,另外还有加拿大的5PCS,和澳大利亚的CKWWirless公司的i-BURST系统。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3G 已经得到一定的商用,局部3G商用有回暖的趋势。
二、牌照发放与全网商用
3G牌照的发放是不是就意味着3G系统要在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商用,是不是意味着就很快的去替代2G移动网,让用户和国家一下就去承担万亿元的投资风险?我的观点是,3G牌照的发放,在电信管制强势的中国,不会带来3G商用的蜂拥而上。
三、牌照发放的主流观点
关于牌照发放的问题目前有以下两种观点:1. 3G尚待成熟,3G牌照发放需要慎重的去研究和决策,此观点的依据是:技术(终端种类和支持媒体格式,不同制式互操作性等)尚待成熟、市场(杀手级业务)尚待成熟等等;2. 3G牌照应该尽快发放,否则中国电信业会错失良机,此观点的依据是:3G的提前发展会带来经济的发展和解决就业问题等等。当然还有一些专家学者,每当这两种观点发生激烈争论的时候,他们也要表现他们的存在:3G牌照的发放是个很复杂的问题,经济学家研究3G需要了解3G,两种激烈争论是必然的结果等等。这些人更多的时候倾向于前者,可能他们并没有去做调查分析,禁不起炮击。
 
关于3G牌照发放的这两种观点,其实我并没有过多的资格去进行评论,因为,一者虽然我一直都很关注3G行业,但是并没有实际的进行严谨的研究;二来我对3G市场的了解可能有限。但是,我认为,关于3G牌照发放应该持以OPEN的态度,下面就是在理解两方观点的基础上,对各方的论据,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观点:3G尚待成熟,3G牌照发放尚待慎重考虑
论据之一:3G技术尚待成熟
论据表现形式1:西欧、中国香港的3G是传输速率不能达到国际电联的标准(注:国家电联规定办公室环境下,数据速率达到;慢速移动情况下,数据速率达到;快速移动情况下,数据速率达到),是“掺了水的3G”。
论据表现形式23G技术尚待成熟,不同制式的互操作性尚待提高,终端的支持的媒体应用格式比较少,终端的数量仍需增加。
论据表现形式3:国产的TD-SCDMA需要时间去测试成熟。
 
不用置疑,目前WCDMACDMA2000已经在国外得到了一定范围的商用,技术也在不断成熟和发展,网络的稳定性得到提高,终端的种类和支持的应用越来越多。3G技术的物质表现就是3G相关的产品,从产品的角度,我们可以知道产品的成熟随着产品的商用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直到该产品的需求消失或者降到不足以维持产品存在的必要性的时候,产品也就退出了市场。至于香港和西欧的3G目前的速率达不到标准所规定的要求,我们是不是要考虑下列的问题:和2G相比提高了多少,是不是一个大的进步,多长时间可以达到3G的标准。而不能单单靠香港和西欧3G达不到3G标准,就支持3G尚需要慎重考虑,是不是有点过于武断和“扣字眼”之嫌。
 
论据之二:3G业务发展尚待成熟
论据表现形式 13G缺少“杀手级”的应用,目前没有知道3G的商业应用没有确定的模式,3G是泡沫。
论据表现形式 2:国外3G的严冬是因为运营商巨额投资3G,而3G却没有能够提供用户需要的和带来利润3G业务,故给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债务,我们需要慎重考虑,不要作为“3G的试验场和坟葬场”。
论据表现形式 33G2G差不多,速率并没有大的改变,2.5代移动技术可以实现目前3G所提供的业务。
论据表现形式 4:目前业务主要集中在语音业务,2G完全可以提供,没有必要上3G
 
3G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与3G相关的各方的利益都在此。运营商、设备制造商、业务内容提供商等等希望提供利润;广大用户希望能够提供使用的业务,改善生活的品质;国家希望3G能提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推动经济的发展,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3G开始提出的时候绝对是给各方带来美好的期望。
无限的期望往往带来的是盲目的行动和过于谨慎的蹉跎不前。试想西欧的运营商带着巨额的资金购买3G牌照和投资,是不是在认识了3G是个趋势,是移动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的时候,缺少了一分思考,多了一些盲目的冲动。回顾3G标准的提出和3G在欧洲的商用日程,我们或许可以看出这一点。而3G在欧洲商用的失败,是不是使我们的决策过于谨慎,或者过于谨慎,甚至到否认3G是个趋势,认为3G是个泡沫的程度。这一点,不得而知,但是不是在媒体发表观点的专家去思考下,再去发表自己的观点。
至于3G目前缺少“杀手级”应用,我认为下面的例子可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世界上第一个蜂窝式移动电话的技术,是当时美国电报公司贝尔实验室开发出来的,就是美国的一个公司,这个公司在后来在九十年代中期把它的设备制造技术分出来,也就是朗讯公司。我们知道第一个系统概念和理论模型是贝尔实验室做出来的,但是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做出一个错误判断,认为这技术没有市场,于是把它封存起来。后来因为美国的公司做了分析以后认为它很有市场,所以就希望摩托罗拉公司去购买贝尔实验室这个专利权,知识产权,然后生产世界上第一个模拟的蜂窝移动系统。从那个时候经历十几年时间,移动电话在全球的影响和它的发展是我们大家有目共睹的。
回顾我们的改革开发历程和邓小平“不管它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而那时候我们对改革开放是不是比现在的3G发展更没有把握,起码我们现在应该知道3G是移动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至于说3G2G差不多,自然就不用批驳,将来3G能给我们带来什么都不确定,从何比较。
 
论据之三:3G需要等待TD-SCDMA
论据表现形式1:我国是电信大国,但不是电信强国,要把我国建成电信强国,就需要我们自己的3G制式。TD-SCDMA商用尚需成熟。
论据表现形式2TD-SCDMA技术是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制约以后国内厂商的发展,故国内WCDMACDMA2000设备提供商在参加国外市场竞争的时候,会受到核心技术的牵制。TD-SCDMA技术为成熟,尚需要等待。
 
国内自主产权的TD-SCDMA技术让我们无比自豪的,当然这其中我们要真诚感谢TD-SCDMA的二李(李世鹤和李万林)。国际知名的国内电信设备提供商目前仅有两家:华为和中兴,这两家的国际市场营业额2004年到了36亿美元,有着丰富的经验技术研发和国际市场的经验,而华为的3G设备提供强势是WCDMA,中兴的设备提供强势是CDMA2000。这两家也是涉及TD-SCDMA领域不久,这是个很让我困惑的问题。TD-SCDMA是中国的标准,而并没有去集中中国最强势的研发力量去做,值得思考。
让我们回顾下,TD-SCDMA在信息产业部测试各个阶段的过程:
第一阶段测试时间是200212月至20038月。测试结论:系统整体运行稳定,通过所有必选的测试项目,可支持蜂窝移动通信基本功能,支持电路和分组的业务,下行的数据速率最高148KB/S,并支持FTPFTTP及流媒体业应用,初步验证智能天线的作用及对系统性能的改善。终端设备仍然是测试终端,在业务和功能上存在差距。
第二阶段外场测试截止于200410月结束。测试结论:具备了基本的功能和业务,但试验只完成了部分性能测试,支持的终端数量极少。
回顾上述的测试过程,我们可以看出TD-SCDMA技术商用的确需要进一步成熟。目前,第一个TD-SCDMA试验网已经在北京建成,支持的终端和应用数量据报道得到了很大的增加,进行多项的商用的测试。我们应该知道,TD-SCDMA技术没有在2G的商用,而其他两种制式都有2G运营的基础,是不是我们的TD-SCDMA更需要进行商用的检验。如果TD-SCDMA今年上半年的测试的情况不错,决策层是不是应该制定牌照发放的日程,以促进TD-SCDMA联盟的设备提供商的发展。3G是个产业链,3G的价值体现在业务上,故我们不仅仅要关注设备提供商,我们的运营商和业务内容运营商也需要3G运营的经验,不然面对国外3G运营商的进入将如何面对。
 
二、观点:3G牌照越早发放越有利
支持者之一:经济学家胡氏观点
论据13G就业论。可以提供很多的就业岗位,解决目前国家的就业问题。3G产业链需要要大量的技术性和知识性的人才,3G产业发展可以很好的解决目前的就业问题。
论据2:全面创新论。据目前中国市场和科技国情,市场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强调3G产业中我们需要3G的市场创新、服务创新、组织创新、就业形式创新,当然也包括技术创新,这是一个全面的创新。不能因为技术创新影响了其他方面的创新。
论据3:技术中性论。国家在技术选择的时候应该站在中间的立场上,无论是引进技术,还是创新技术,根本在于是否高效率地使用技术;并不在乎是谁发明了这个技术,而在于你能不能获得(包括购买)这个技术,通过这个技术扩大你的市场份额。
论据4:消费主权论。我国是市场经济,应该以消费者的利益为优先利益,其次再去考虑运营商和设备提供商的利益,故不应该偏袒向国内的设备提供商。
论据5:国家俘获论。国家被某些利益集团俘获,迟迟未做出3G牌照发放的日程。
 
胡氏的观点,给我的感觉是从经济学和法律民主角度出发的,给我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而胡氏的报告却有着很多的硬伤,所以引起了很多的批驳。我认为,我们电信领域专家应该以包容的态度去看它,而不应该抓住这几点就全盘否认胡氏的观点,毕竟经济学家并不太熟悉电信领域。胡氏的观点应该值得我们关注,值得国家的进一步研究。3G产业链能给我国的经济和就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支持者之二:电信专家胡氏观点
论据13G欧洲商用失败,带来3G是泡沫的观点,在没有经过调查分析之前通过媒体传播影响了很多人,包括专家和学者,给人们带来了中国应该推迟3G牌照发放的假象。而中国和欧洲的情况不同,中国用户并未饱和,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论据23G技术可以提供2G目前提供语音业务,可以大幅降低2G技术提供业务的成本,而且3G有着很多3G不可以替代的之处。
 
电信专家胡氏的观点应该指出了两点:一点就是欧洲3G的失败的确给我国3G的进程带来了片面的影响,尤其是在缺乏深入的研究情况下;二点,3G是个必然的技术趋势,具有2G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究竟3G上马需要多少资金以及对扩容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支持者之三:电信和经济学家吕氏观点
论据1:目前国外的3G市场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进步,而2008年奥运会需要3G所带来的服务,故3G最起码应该在大城市商用。
论据2:新的应用,我们不应该仅仅靠现在的角度和观点去考虑它,看它是否有新的业务需求。3G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人的想象力绝对是局限的。
 
吕教授的观点最起码能给我们很多一点启示,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不要因为事物将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而蹉跎不前,我们应该认清3G是个趋势。
三、我对3G牌照发放的一些看法。
讨论了这么多关于3G牌照发放的观点,我想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我认为,2005年底应该是国家发放3G牌照的底线,下面是我的一些看法。第一点,3G是移动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目前3G虽然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实践才是最好的检验方式;第二点,3G是个产业链,有设备提供商、运营商、业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而且我认为3G的价值在于业务运营,产业链的其他环节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也会影响着我们的运营商和业务提供商走出去。第三点,2005年上半年TD-SCDMA的试验网测试也将结束,2005年底国产标准情况也将越将清晰。第四点,3G牌照的发放可以促进3G产业的发展,刺激国产标准商用进程,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也会越来清晰。第五点,2008奥运需要3G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而3G网络的成熟需要一个过程,3G牌照发放可以实现3G网络在大城市的先行运营。第六点,3G牌照的发放可以让相关领域的人集中更多精力去研究商用的课题,而不是仅仅抓住牌照发放不放。
一言蔽之:3G牌照发放迫在眉睫,局部运营积累经验。
 
注:本文写于2005321日,有些观点本人尚需思考。
阅读(582)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