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084838
  • 博文数量: 226
  • 博客积分: 1000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2504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6-21 14:12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26)

文章存档

2011年(1)

2010年(2)

2009年(68)

2008年(4)

2007年(27)

2006年(124)

我的朋友

分类:

2009-06-03 11:32:13

  远在3000多年前,北京地区即成为周朝的封国--燕国的都城。汉唐以后,为北方重镇,成为当时经济贸易的枢纽。公元1125年,金灭辽后,正式在北京建都,称中都城。此后,元、明、清三朝,均定都北京,使这里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北京作为我国六大古都之一,中华多民族文化在这里创造出了灿烂的人文景观,而其中"老字号"商贸文化现象,就是这人文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老字号"的诞生,源于商贸的兴盛。明定都北京后,永乐年间修筑了"内城",嘉靖年间(1553年)又加筑了"外城",基本形成了北京数百年的城市格局。

  当时,大运河航运直达城内,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全国客商云集而至,形成了以"西单、东四、鼓楼前"为闹市的商贸中心。

  据《明宣德实录》记载,为活跃京城商贸,曾从南京动迁2.7万商户,于前门、鼓楼等地"招商居货",建店置铺,使各地商货于京产销。如今的苏州 胡同、镇江胡同、陕西巷、山西街等,这些自明初至今未改的地名,印证了这一举动。这时一些间铺的"字号"也随之产生。据传,由明宰相严嵩写匾牌的"鹤年 堂"药店、"六必居"酱园,是至今仍经营的"老字号",已有近500年历史了。

  清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北京的商贸经济发展到鼎盛时期,如今驰名中外的老字号:"月盛斋"清真酱牛羊肉马家老铺、"烤肉宛"清真饭庄、"同仁 堂"药店、"马聚源"帽店、"荣宝斋"及"湖广会馆大戏楼"等,均在那一时期声名渐著,且数百年不衰。北京800多年特有的古都经济中心的优势,使众多老 字号得以生存发展,成为全国老字号著名而集中的地点之一。

  "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贸景观,更重要的是一种历史传统文化现象。"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使"全聚德"成为北京的象征。而京城民 间"歇后语",如"东来顺的涮羊肉--真叫嫩"、"六必居的抹布--酸甜苦辣都尝过"、"同仁堂的药--货真价实"、"砂锅居的买卖--过午不候"等,生 动地表述了这些"老字号"的"品牌"特色。

  北京作为数朝古都和新中国的首都,历代名人几乎都在这时留下了踪迹,而许多"老字号"都与这些历代名人有着种种干系。远至封建时代的皇帝重臣、 学人名士,近到当代的国家领袖、社会名流,都为"老字号"增添了独有的色彩,使北京的"老字号",成为"京城文化"的一脉。一些"老字号",已经编成了 书,演成了戏,他们的故事,家喻户晓。"老字号"已成为北京的特色文化现象。 北京是一个多民族文化融汇的大都市,北京的"老字号"并非"土生土长"。

  大多数"老字号"都是山南海北、全国各地的人在京创建的,他融汇了各地、各民族的特色,形成了一种"大商业"景观。这里既有苏杭的绸缎、安徽的 茶叶、江西的瓷器、广州的海货,也有山东的饭馆、东北的烤肉、山西的药店、山东的糕点……无论何方人士,来到京城,不仅能寻找到家乡特色的"老字号"。

  正是这些不同特色的"老字号",汇聚成了京城"老字号"大商业文化的魅力。 "老字号"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创出了独特的经营之道,成为一种知名"品牌"。这种"老字号"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它的"含金量"是难以估算的。过去,北 京人有"头戴马聚源,脚蹬内联升,身穿八大祥"一说。这就是品牌的魅力。

  可惜,对"老字号"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的。"文革"中,曾一度将这些老字号"更名换姓",其经营特色也被"批判"掉,使"老字号"受到惨重损失。

  新时期以来,大部分老字号都恢复了原名,各自挖掘传统品牌优势,走上发展之路。 近些年来,有关部门对"老字号"的继承和发扬,做了积极大量的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老字号"的市场竞争优势,正越来越显现。

  开展对京城"老字号"传统文化的研究,继承和发扬"老字号"的特色经营之道,激发"老字号"在市场竞争中的活力,让"老字号"成为京城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阅读(746)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